
窦躍生
一、開場歌曲
《南陽,我的家鄉》歌詞
喬羽作詞
(呀呼嘿,呀呼嘿,我的家鄉,
呀呼嘿,呀呼嘿,我的家鄉!)
八百裡伏牛山風光無限,
千萬年白河水緩緩向前。
山山水水孕育着大千世界的勃勃生機,
春夏秋冬延續着左鄰右舍的興衰變遷。
論智慧,論風流,論英雄,論才幹,
這裡有人人崇敬的人之尊者,
這裡有人人景仰的世間聖賢。
呀呼嘿,呀呼嘿,呀呼呀呼嘿!
南陽,南陽,我自豪的故鄉,
南陽,南陽,我美麗的家園——
呀呼嘿,呀呼嘿,我的家鄉,
呀呼嘿,呀呼嘿,我的家鄉!
一代代南陽人氣度不凡,
出巨手繪藍圖改地換天。
人人心中向往着一個更加美好的世界,
日月星辰照耀着遼闊富饒的錦繡河山。
有理想,有胸懷,有激情,有信念,
這裡歌唱着天地間花香鳥語,
這裡傳頌着平民百姓壯麗詩篇。
呀呼嘿,呀呼嘿,呀呼呀呼嘿,
呀呼嘿!
二、作家介紹
周同賓,1941年3月29日農曆三月初二誕生,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河南省作家協會理事,中國散文學會會員,南陽市作家協會副主席。一級作家。
1995年被命名為河南省優秀專家。散文集《皇天後土--99個農民說人生》于1998年獲全國首屆魯迅文學獎優秀獎。2014年3月獲得"2013年度華文最佳散文獎"。
我家居處,近傍白河。去河畔散步,是我的日課。走着,看長長逝水,總禁不住思思想想,一顆心常常去歲月深處徜徉,玩賞……(開門見山,寫家鄉的白河。散文的第一句怎麼寫?緊扣主題寫!)
三、原文講解賞析
白河源遠流長,流在《禹貢》裡,流在《山海經》裡,流在《南都賦》裡,流在《水經注》裡,流在《李太白集》裡……流的是曆史,流的是文化,波紋粼粼仍牽連着千年往事,水聲潺潺猶激揚着詩的韻律,似乎滿河都是文思詩思,絮絮地扯出豎排的線裝書裡的清詞麗句,錦繡文章(曆史文化的傳承,從古書中尋找河流的文化。以文化寫山水。寫作的秘密。排比)。
想起李白。再想,還是李白。郭沫若論述,李白曾三過南陽。近年有學者考證,曾五遊南陽。每次,都忘情地在山水間流連,盤桓(pán huán),同時,随口吟詠,詩句紛紛濺落,铿锵有聲(有聲有色之聲音)。多首詩都寫在白河岸邊,寫到白河。這麼說,我漫步中,或許不經意間就踏上了李白的腳印,踩響了五言古風的平仄(有聲有色之聲音)?
寫《南都行》時,李白一定想到了張衡,張衡筆下的故鄉。“南都信佳麗”,呼應的正是“於(wū)顯樂都(多麼輝煌的康樂大都市),既麗且康(又華麗美好又繁華富足)”。《南都行》是唐版的《南都賦》。李白眼中的南陽:“白水真人居,萬商羅廛圜(chánhuán這是白水真人漢光武帝劉秀的老家。市井繁榮,萬商雲集)。高樓對紫陌,甲第連青山……”餘光中說李白:“繡口一吐就半個盛唐。”同樣,李白淩雲健筆一揮,就絢爛了盛唐的南陽。征服詩人的,不隻是南陽的繁華俊美,更有改變曆史的南陽人物:範蠡(lǐ)、百裡奚、劉秀、諸葛亮……于是不禁慨歎:“此地多英豪,邈然不可攀。”狂傲狷(juàn)介的李白,從來沒有謙遜過。“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皇帝老兒召喚,他也拿架子。“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百世尊崇的孔夫子,他也照樣嘲笑。然而,到了南陽,卻不得不一俯高貴的頭顱……詩的思維是跳躍的,激揚的,李白更是“神識超邁,飄然而來,忽然而去”(趙翼:《瓯北詩話》),剛說罷“走馬紅陽城”,緊接着就“呼鷹白河灣”。距離我家不遠處,河正繞一道辘轳把形的灣。或許,正是在這裡,詩人曾策馬狩獵?誰曾有幸目睹他矯健的身影,英爽的風采?歲月不居,1400年過去,馬蹄聲仍雜沓在開元、天寶年間,蒼鷹隻在詩裡起落,再也呼不回,惟有白河依然蜿蜒,隐隐透露遠去的消息(以文化寫山水。曆史人物,人傑地靈。李白鐘情于南陽,正論、反論)。
他去長安,是為了實作政治抱負。他遊南陽,是為了釋放心靈的郁結。
我最喜歡那首《憶崔郎中宗之遊南陽遺吾孔子琴撫之潸(shān)然感舊》。詩題長,情思更長。“昔在南陽城,惟餐獨山蕨(jué)。憶與崔宗之,白水弄素月。時過菊潭上,縱酒無休歇。泛此黃金花,頹然清歌發……”崔宗之與李白同為“驢友”,同被杜甫列“飲中八仙”,詩酒唱和,關系甚鐵。正是在遊南陽時,饋贈李白一把古琴。而今,琴猶在,友已殁(mò)。睹物思人,能不淚下?琴音悠悠中,自然想到昔日的遊蹤,漂泊的詩心又回到南陽……獨山的拳菜有幸(蕨初生時曲如小兒拳,故名拳菜),竟被李白品嘗,而且久久不忘,回味中口有餘香。或許,就在拳菜佐酒、逸興遄(chuán)飛之際,一塊兒在獨山腳下的白河蕩舟玩月,天上的月亮醒着,水中的月亮陶然醉了,醉意滿河蕩漾。接下來,又一塊兒去菊潭,黃花叢中痛飲狂歌,從秋陽溫煦,到月輝凄清,醉得東倒西歪,醉眼中月兒徘徊。餘光中寫李白:“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盛唐的皎潔,同樣也灑遍南陽。我在白河岸邊運動,從舊時月色中,就仿佛猶然聞到盛唐的絲絲酒香(周同賓先生的這篇散文,語言飄逸、灑脫、華麗。一如盛唐的南陽。最喜歡的詩句,細節描寫,吃拳菜)。
那首《遊南陽白水登石激作》,寫出了一片開闊的絕佳景色,詩人惬意地從早晨一直玩到乘月而歸。所遊處在哪裡,我思索許久,翻遍多種資料,始終無解,切盼方家賜教(有人說其地在湖北棗陽,似不确)(留下懸念、密碼,等待揭秘,創新寫法,大手筆)。
不能不說到清泠泉。泉在白河岸,豐山麓。李白在那裡看落日,賞寒泉,望雲月,聽松聲,一時心潮難平,落筆寫就《遊南陽清泠泉》。而今,山沒了,泉沒了,三窟九洞,摩崖造像,道觀佛寺,連同無邊幽寂,滿目蔥茏,統統沒了。幾十年開山采石,摧毀了一處名勝古迹,也讓綿延千年的一脈文化香煙終歸烏有。這是沉重的遺憾,我不知道該找誰去追責(對破壞生态的憂慮,具有批判的深度。贊美中的遺憾,創新寫法)。幸而李白遊過的清泠泉,還在詩裡一直生動清靜;今人想重遊,隻能去詩的意境裡尋訪(南陽曆史的八大景之一)。
李白的南陽依然完美。
白河還在流淌。曆史有多久長,白河有多久長。詩意有多隽永,白河有多隽永。蔔居于此,我甚滿足。在河邊走,在家中坐,李白的月亮陪我,李白的詩句伴我。平淡的生活就頗有深長的滋味。或許,這就是“詩意地栖居”(熱愛家鄉情愫)?
文章煞筆,時近午夜,月亮隔窗看我(拟人化),遂忽發奇想,今晚的夢中,李白招我河邊同飲,将進酒,杯莫停,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五人……(詩人筆下的故鄉,作家筆下的城市,創新,第一個寫“對影成五人”的作家)
四、主題情懷
通過對家鄉南陽親身體驗,聯想到李白對南陽的贊美,以及這座城市的曆史文化積澱,表達了對熱愛家鄉,熱愛生活的情懷。
五、藝術特色
1.借文抒情
通篇彌散着文化氣息,處處展現了詩情畫意。用李白的詩句
2.廣征博引
3.語言老道
六、相關閱讀欣賞
1.詩仙李白5遊南陽,寫詩13首,這兒到底有多美
勾魂。美妙。一座城。這是我的家鄉--南陽。我斷定,早在唐代的南陽,風景萬分美麗。不然呢?能把寫詩的仙人李白引來?引來,一次、兩次,三五次。
現如今呢?去哪兒?幹啥?國慶節總是與中秋節擦肩磨踵。然而,長長的八天假期,秋雨偏偏下個不停。好不容易盼來了雨住,就去白河邊轉轉吧。
詩仙。白馬。欄杆。草地。舉杯邀明月。一座以皇帝命名的橋--光武大橋,橋頭有一個袖珍的遊園,吸引了我的興緻。這裡是李白望月處?清一色的漢白玉欄杆,镌刻着李白的詩歌。中間有一尊雕塑,李白牽着白馬,舉起酒杯邀請明月。
四周,月季園,櫻花林,一條大河波浪寬。一些鮮豔的花朵明媚着秋色。那一簇簇桃紅色的花,花團錦簇,叫繡線菊;一叢叢玫瑰紅的喇叭花,擺出詩朗誦的模樣,叫錦帶花。高高的樹上,像挂滿紅燈籠的,是栾樹花。簡直讓人”錯把仲秋當陽春“呢。
那橋、那水,那花,那月,那詩、那馬,那年花好月兒圓。
環遊在李白雕塑周邊,有點兒陶醉、有點兒飄飄然。這哪裡是遊園?分明是露天博物館。我欣賞着簡介,以及欄杆上的詩歌,為自己的孤陋寡聞感到羞怯、臉紅。到此一遊,不虛此行,真叫人長知識啊。
李白曾先後五次遊曆南陽,留下詩歌十三首,其中較為著名的有《南都行》《遊南陽白水蹬石激作》《遊南陽清泠泉》《南陽送客 》《憶崔宗之遊南陽感舊》《送友人》等,從不同側面反映了南陽物華天寶、人傑地靈的獨特魅力。
唐代的大詩人,大旅遊家,詩仙李白,不厭其煩地來欣賞南陽的美景,用妙筆生花的詩歌贊頌南陽景色之美。而南陽人卻對美麗的家鄉視而不見,離鄉背井地跑到很遠的地方去遊玩。感慨呀。守着美景不欣賞,跑到他鄉去遊蕩。有錢麼?任性麼?
南陽到底有多美?也許,南陽的自然風光、風土人情、悠久曆史、燦爛文化,強烈地感染了李白。我摘錄了些許文字:
唐代詩人李白遊曆南陽紀實。
開元十八年(730)李白首次光臨南陽。
開元二十年(732)李白第二次光臨南陽。
開元二十六年(738)李白第三次光臨南陽。
開元二十八年(740)李白第四次光臨南陽。
天寶十年(公元751)李白第五次光臨南陽。
唐代的南陽有多美?看看寫詩歌的仙人哥哥怎麼形容。下一個節目,請欣賞,李白的《南都行》。
南都信佳麗,武阙橫西關。白水真人居,萬商羅鄽闤。
高樓對紫陌,甲第連青山。此地多英豪,邈然不可攀。
陶朱與五羖,名播天壤間。麗華秀玉色,漢女嬌朱顔。
清歌遏流雲,豔舞有馀閑。遨遊盛宛洛,冠蓋随風還。
走馬紅陽城,呼鷹白河灣。誰識卧龍客,長吟愁鬓斑。
浪漫的李白,太厲害了。他以詩歌的名義,詩歌了南陽的人文景觀,南陽的繁華商貿,南陽的靈山秀水,南陽的曆史豪傑,南陽的美女。
南陽真美啊,長城巍峨鎮守西關。這裡不愧是皇帝--漢光武帝劉秀的家鄉,萬商雲集,都市繁華。高樓對應着紫霧朦朦的康莊大道,豪宅鱗次栉比連接配接青山。這裡英雄豪傑輩出,好仰慕啊。這裡,是商聖、财神--範蠡的故鄉,是秦國宰相百裡奚的祖籍。那麼多名揚天下的人物啊。如花似玉的陰麗華皇後,漢水滋潤出南陽水靈靈的美女呀。歌聲婉轉在雲裡飛,舞姿翩翩妩媚妖娆,一派歌舞升平氣象。遊玩在大都市的南陽和洛陽,豪華的車風馳電掣。城外策馬過,鷹擊長空,魚翔淺底。哪個皇帝能像劉備三顧茅廬,感動諸葛亮出山?啊,鬓邊早生華發。
請允許我以詩意的解讀,戲說、玩味一番唐代南陽的美景吧。我被這濃濃的詩情畫意包圍着,我被這滿滿的自豪感包圍着。
山呀,還是那座山;河呀,還是那條河。可是。
我把這些感動分享給朋友,竟然,有更多的人不知道南陽還有這麼一處”文獻庫“--李白望月園;居然,有百分之九十九的人不知道,南陽還有這麼多李白遺存的詩歌。
嗚呼哀哉。”不知古來,不知今,隻知道家裡幾口人。“茫茫人海中啊,萬丈紅塵中啊,現在的人都在忙些啥?
忙啊,忙。李白還有二十首描寫南陽美景的詩歌,本人就不再代勞一一細讀了。留給朋友們,忙裡偷閑地去到白河灣欣賞吧,去到唐詩裡尋找品讀吧。
忙啊,忙。勤勞的人,忙得沒有時間去讀詩歌三百首,忙得沒有空閑去讀十卷書,走十裡路。甚至,沒有來白河邊玩一玩的功夫呢。想一想,天天,月月,年年,我們都在忙些什麼?忙到點子上了嗎?忙出什麼成果了嗎?不就是少坐一次牌場嗎?不就是少坐一次酒場嗎?不就是少扣一會兒手機嗎?
也許,我的短文,會撩起你的興趣,會煽動你的好奇。朋友,即便你再忙,也不要委屈了孩子,也不要冷落的妻子,可以帶着妻子、帶着孩子、不用帶票子,來沾沾詩仙的靈氣吧。枯燥的生活是多麼渴望詩情畫意啊。
請,奢侈一下吧。近水樓台先得月。給自己一點兒時間,給自己一點兒空閑,抽出人生千分之一的時間,把”忙“擱到冰箱裡,鎖在抽屜裡,來看看家鄉南陽美麗的容顔吧。這是我們的福利,是上蒼發給我們的紅包啊。其實,從忙中奪來的幸福,就那麼簡單。
相關閱讀欣賞
2.李白杜甫為南陽什麼人寫贊美詩
有一道作業叫:文叔亭
秋色如此美好。藍天的藍,白雲的白,松樹的綠,千頭菊的紫,九月菊的黃,大麗菊的紅,文叔亭的金碧輝煌。這是我,獨家讀秋,讀到的驚喜。
南陽有個文叔亭。知道嗎?是紀念南陽老鄉--漢光武帝劉秀而建的。劉秀,這位喝白河水長大的皇帝明君,深受百姓愛戴。
是以,人們就建造紀念亭,銘記他的豐功偉績;是以,文叔亭就坐落在風景秀麗的白河岸,坐落在養育他的母親河岸。
已經是深秋了,陽光下的文叔亭四周依然花團錦簇。
鮮紅的、粉紅的月季樹,張揚着美麗的花朵。細碎的,桃花色的花朵,一簇簇,一叢叢,有一個陌生而又充滿詩意的名字--繡線菊。玫瑰紅的,吹着喇叭的花朵,一團團,一串串,同樣有一個可親可愛的名字--錦帶。
遊人們,像欣賞花兒的蝴蝶,在花叢中穿梭,臉上綻放着比花兒還燦爛的笑容。我俨然遊人中的一尾魚。
駐足在這溫暖而美好的秋色中,細細地品讀文叔亭。氣宇軒昂地矗立在秋陽下,展現了一位大英雄叱詫風雲的偉岸。
我讀。面北的匾額上,書寫着三個字:”文叔亭“。兩根柱子上,有這樣一副對聯:”白水真人生文叔,青山名士卧武侯。“南陽名人輩出。
北方之北,有一塊石頭,上刻:”光武中興“。
我迂回到亭子的南邊,匾額上也有三個字:”中興亭“。對聯上書:”傳家有道唯存厚,為官持廉且耐煩。“歌頌愛國愛家的高尚品質。
南方之南,有一塊石頭,上刻:"魚到南陽方得水,龍飛天漢便為霖。"
我欣喜地看到,渴望知識的孩子們,一遍遍地朗讀着那些繁體字,在似懂非懂中迷糊着快樂。此時此刻,孩子們并不煩惱家長催促讀書,而需要翻譯。家長們應該陪着孩子做作業了。
其實 ,那些“不知古來不知今,隻知道家裡幾口人“的家長們,才該讀讀書,做做作業了吧。
拾階而上,進入兩層六角的亭子。上面描繪着壁畫彩圖。一個個故事娓娓動聽:山清水秀、花好月圓、秉燭夜讀、赴京趕考。扶着欄杆,極目遠眺,鷗鹭翩翩,河水清澈。
沿階而下,繞着四周尋覓,那亭子的基座上,浮雕着一幅幅畫,是講述劉秀豐功偉績的。尤其是那兩首詩,讓我們讀到了曆史長河的深遠。
李白賦詩一首《寄遠》:”玉簪落春鏡,坐愁湖陽水。聞與陰麗華,風煙接鄰裡。青春已複過,白日忽相催。但恐荷花晚,今人意已摧。相思不惜夢,日夜向陽台。“
劉秀的皇後,不僅有着傾國傾城的美貌,還有母儀天下的胸襟。白河的兒女如此的光芒四射啊。
杜甫賦詩一首《述古》:“漢光得天下,祚(zuò)永固有開。經綸中興業,何代無長才。吾慕寇鄧勳,濟時信良才。休運終四百,圖書在雲台。”
一邊是白河,一邊是邕河,兩河交叉處,便是文叔亭所在。
沿河南去,是濕地公園的中心地帶。草地青青,蹦哒着紅螞蚱、綠螞蚱;翩飛着花蝴蝶、黃蝴蝶。
銀杏樹,多像搖錢樹啊。那銀杏葉,變得金燦燦,一樹的金币,不用搖,便散落一地金黃。
遊人們,或三三兩兩,或三五成群,将毯子鋪在松軟的草地上,沐浴在陽光下。那個惬意啊,如在天宮遨遊。
茅草庵邊的小島上,盛開着碩大的大麗菊。紅格豔豔的,宛如漫遊的燈盞。一碧池塘,成了孩子們的樂園。垂釣着,一尾小魚,讓孩子們的臉龐笑出菊花的模樣。
轉悠啊,轉悠。高大的松樹,高聳入雲,表現出大将軍的風範。水邊的蘆葦,蒹葭蒼蒼,香蒲搖曳,殘荷隻剩下風骨。
紫紅色的千頭菊,滿頭簪花,飄逸着玫瑰雲霞。金黃的九月菊,傳遞着秋天的資訊。鮮豔的大麗菊,挺立成放歌的消息樹。
一溫婉女子,遠遠地躲在秋天的風景裡,吹奏着葫蘆絲,妙音飄渺,構成另一種風景。
特别有意思的是,兩棵樹。一棵是“老鼠刺”,一棵是“火棘”。這是古楚國留下的樹種,是成語“披荊斬棘”中的棘。樹上除了刺之外,結着太陽紅的紅豆豆。在秋風的書中,展示着果的風采,保持着神秘。
夜幕降臨,夕陽給文叔亭鍍上一層金,使這部書更加金碧輝煌。
九九又重陽,登上文叔亭。秋天在給我們發福利喽。也許,在這裡登高望遠,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南陽這本書,很厚。需慢慢品,細琢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