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南水北調這七年,他們的生活從此改變

作者:津雲

12月12日,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正式通水運作7周年的日子。7年間,長江之水源源不斷彙入淮河、黃河和海河流域。南方的水來了,北方的百姓告别了高氟水和苦鹹水的曆史。南水北調水質如何?水量夠不夠?如何用好這來之不易的南水?近日,記者走訪百姓和施工現場,感受“南水”發生的變化。

視訊加載中...

水流足灌溉不愁

王興發,是西青區辛口鎮第六埠村的老居民了,看着水管裡流出的清水,老王樂開了花。江水到戶,陪伴老王一家多年的水缸下了崗。南水北調在村裡通水前,他們一直是在井裡打水。可是,一家6口,有老人、有孩子,用水量很大,他們必須用水缸存水。“一家一個大缸,老高了,得有一人多高。”老王說。孫金淑,今年75歲了,嫁到第六埠村50多年了。回想起早先用水,她依舊感慨:“去河邊挑水,水裡有雜質。”回憶起那段日子,孫大娘說,天剛蒙蒙亮就得出門挑水,一口氣挑滿兩擔,才将将夠一天用。到了上世紀70年代,村裡統一給打了深井。

一口井,承載着幾代村民吃水的記憶。可是,深井越打越多,地下水越來越少,有的地面開始下陷。2009年,村裡通上了自來水。雖說不用挑水了,但水流不太大,一家老小舍不得用。

2014年底,湖北丹江口水庫的清水到達中線天津幹線終點,分送到各區的水廠,最終流入千家萬戶,第六埠村的村民也喝上了長江水。

南水北調這七年,他們的生活從此改變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不僅讓大夥兒的飲用水得到了保障,通水後,工程向天津子牙河、海河補水量連年增長,截至上個月,累計超過了14億立方米。水資源豐富了,農業灌溉得到了保證,種地成本下降了,村裡農戶深有感觸,今年54歲的老王就是其中之一。“在我四十多歲的時候,隻能把河裡的水抽上來灌溉蔬菜,機器需要用油。”老王給記者算了筆賬,每小時15-20元的油錢,一天下來,澆地用的油錢就要花上一兩百。老王心裡的這筆賬一算就是十幾年,他說家裡的地離着河遠,光鋪管子就得鋪上300來米。“鋪管子就得一個小時,人工費又提高。”拿種露地豆角來說,過去一畝地,由于水資源缺乏,光前期投入都得五百塊以上。

不隻是種地成本高,每年到了農耕時節,灌溉水就跟不上了。“缺水造成減産,減産能達到60%。”老王說。

南水北調這七年,他們的生活從此改變

南水北調通水前,村裡農業生産以地表水、入境水為主,地下水做補充。第六埠村,地處子牙河、大清河、獨流減河三河交彙處,全村總土地面積16000多畝,其中耕地面積就占到了12000畝。南水北調通水後,天津通過子牙河退水閘,用引江水補充生态水。與此同時,由于生産生活用水水源得到有效補給,置換出一部分水源補充了農業用水。

第六埠村,作為天津的菜籃子工程基地,打從水資源豐富起來,蔬菜的品種從原來的三四十個品種,增長到現在的五六十個。看到村裡種植環境越來越好了,在外打工的第六埠人也回來了。不僅如此,不少外來人也到第六埠村幹起了農業。

南水北調這七年,他們的生活從此改變

水資源豐富了,荒地跟着活了起來。2017年3月,第六埠村決定将千畝荒地規劃改造成為水稻田和藕田,春夏種水稻、秋冬種藕。

守護中線工程的“咽喉”

在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有一個重要的節點,那就是位于河北省保定市的西黑山管理處,千裡江水在這裡一分為二一路向北。西黑山管理處承擔着北京、天津以及雄安新區供水的艱巨任務。

耿寶江是西黑山管理處的一名工程師,負責管理處沿線所有明渠、箱涵輸水段的工程維護和安全巡查。西黑山管理處管轄範圍内有14.15公裡的明渠,沿着這14.15公裡巡查,看看邊坡是否穩固?河道輸水是不是正常?成了耿寶江和他的同僚每天必須做的事。

南水北調這七年,他們的生活從此改變

采訪這天,耿寶江要巡查的河道有3公裡,往返一趟就是6公裡,其中部分河道的邊坡分為三級,耿寶江他們就需要一級一級檢查,一天下來走上十幾公裡是常有的事。

自從2011年來到南水北調巡查,耿寶江已經有十個年頭春節沒有回家過,逢年過節值守崗位已經成了耿寶江他們的一種習慣。

西黑山管理處地處京津咽喉地位,同時也是天津幹線唯一的明渠段,管理任務繁重,尤其汛期、冰期更為緊要。都說“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眼瞧着就要進九了,河北省保定西黑山村的日最低氣溫達到了零下10攝氏度,用南水北調人的話說,目前,已經開始進入“冰期輸水”的特殊階段了。此刻,南水正以44立方米/秒的平均速度奔赴天津。

南水北調這七年,他們的生活從此改變

除了每天的巡線檢查,耿寶江還要時時關注分水閘閘前的冰情。回想起2016年1月21日的一幕,耿寶江記憶猶新。那天,一股寒潮突襲西黑山。僅僅五六個小時,西黑山管理處附近的溫度就驟降到零下20攝氏度,通往天津的進口閘閘前出現了結冰情況。

進口閘形成了冰塞,眼看水的流量越來越小,在場的每個人,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如果不盡快緩解冰情,一旦斷流,那直接影響的就是天津市民的飲水。“我們馬上從保定開始聯系熱水車趕到現場。”耿寶江說。

大家一邊清除河道内的大塊浮冰,一邊将熱水噴灑在閘門上。慢慢的,冰開始融化,流過閘門的水量逐漸恢複。“我們是早上六點鐘發現冰情,到上午十點左右,全部解除。”耿寶江告訴記者,盡管那次險情處置得比較及時,但這樣的情況絕不能再次發生!也正是那次之後,西黑山管理處的從業人員為了應對這樣的極寒天氣,想出了冰期輸水措施。“如果有冰的話,及時把冰撈出。”不僅如此,大夥兒還在天津幹線進口閘下遊,容易結冰的地方搭建了暖棚。同時,在進口閘處安裝了融冰設施。

寶坻明年汛前喝上長江水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自2014年12月12日正式通水以來,經受住了各種困難和風險的挑戰,實作2500多天連續不間斷安全供水,水質達标。通水7年來,已累計向天津供水70億立方米,保障了百姓用水需求,還為河湖生态補水和地下水壓采提供了重要水源。今年,南水北調寶坻引江供水工程被納入到天津市20項民心工程之中。

王德智,南水北調中線寶坻引江供水工程項目負責人,打從立項開始就駐紮在寶坻。南水北調中線寶坻引江供水工程是南水北調的配套工程,它将長江水從爾王莊水庫引到寶坻泉州水廠。途經大白莊鎮、爾王莊鎮、牛家牌鎮等多個鄉鎮,輸水線路35公裡。目前,全程6個标段施工點位正在加緊施工。

南水北調這七年,他們的生活從此改變

南水北調中線寶坻引江供水工程,承擔着保障寶坻區城鄉居民用水的重要任務。是以,王德智和參建機關一起根據項目的重點、難點、節點問題,現場制定計劃,解決問題。

今年9月底,施工機關進場時發現多了兩個高壓線塔,而這兩個塔剛好緊挨着即将下輸水管的地方。從業人員立馬聯系了産權機關了解到,新設的高壓塔是為寶坻區供電用的,在它的保護範圍之内不允許進行施工。

南水北調這七年,他們的生活從此改變

一邊是供電、另一邊是供水,少了哪個都不行。參建機關對現場情況進行了彙總,帶着彙總材料與産權機關進行了二次溝通。“對方給我們意見回複,說是10月中旬通電。”王德智說,按照他們原來的計劃,這段施工是在10月底進行的,工期是半個月。要想保證寶坻引江供水工程順利進行,必須要在高壓線通電前完成這一段的施工,而此時,留給大夥兒的時間隻有10天了。

南水北調這七年,他們的生活從此改變

在工期縮短的情況下,施勞工員從原來的10名增加到20名。為了盡快完成任務,施勞工員放棄了“十一”和中秋假期,倒班進行施工。可連日的降雨,給施工帶來了阻力。“水位一升高,就影響土方開挖和管道安裝。于是,我們就在現場打大口井。”這樣一來,一邊從井裡抽水,一邊施工。在大夥兒的共同努力下,用了一周時間完成了施工。終于,在10月8日,趕在通電之前完成了這一段的施工。

王德智,從事南水北調配套工程已有13個年頭了,寶坻引江供水工程是他從業以來的第六個項目。從品質員到項目負責人,王德智一直随着工程到處跑,很少回家。王德智一家三代水利人,他說外公那一代水利建設條件非常辛苦,經常是上山下鄉到田間地頭,腳上磨起泡是常有的事兒,一雙鞋穿不了幾天就爛了。外公對于水利的一腔熱情從小就影響着王德智。他說既然選擇了當水利人,就要經得住考驗,追随外公和父親的腳步。因為,供水工作責任重大,事關百姓飲水安全。

南水北調這七年,他們的生活從此改變

南水北調中線寶坻引江供水工程管道長度35公裡,目前已安裝完成12公裡,預計年底前完成18公裡。整個工程預計明年6月15日前完工,到時候,寶坻人民就能喝上長江水了。

津雲新聞記者 馬雨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