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藥界的“白發魔女”——神奇的白頭翁

作者:廣東省藥學會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朱莎

在電視劇《白發魔女傳》中,練霓裳被卓一航背叛,心理受到巨大創傷,傷心欲絕,一夜白頭後,遠走塞外。觀衆們都對練霓裳的悲慘遭遇深表同情,尤其是她一夜白頭的場景甚是讓人難忘。然而,在中藥界,也有一味藥有人認為它是“白發魔女”,因為它也是“滿頭白發”。原來,它就是白頭翁。《本草經集注》雲:“因其近根處有白茸,狀似人白頭,故以為名。”它之是以叫白頭翁,是因為它的瘦果密內建頭狀,花柱宿存,呈銀絲狀,形似白頭老翁,極為别緻。白頭翁在園林中可作自然栽植,用于布置花壇、道路兩旁,或點綴于林間空地,不僅是理想的地被植物品種,還具有極高的藥用價值。

中藥界的“白發魔女”——神奇的白頭翁

傳說故事

相傳,秦朝有個農夫突然腹痛下痢,捂着肚子去遠處求醫。途中突然昏倒在地,正巧一位滿頭白發的老翁拄着拐杖路過,問明原因後,用拐杖指着路旁的一種野草說:“這種草的根莖能治你的病。”說完,便飄然而去。那位農夫按照白發老人的指點采食那種野草,果然,很快腹痛減輕,下痢次數也減少了,幾天之後病便痊愈了。第二年,村裡很多人鬧痢疾,那位農夫扛着鋤頭來到原來的地方,挖回幾大捆自己曾服食過的那種野草,煎湯給鄉親們喝,果然療效都很好。當鄉親們問起這藥草的來曆時,農夫便述說了巧遇老翁的往事。此後,為了紀念那位白頭老翁,人們就給這種草藥起名為“白頭翁”。

中藥界的“白發魔女”——神奇的白頭翁

來源功效

本品為毛茛科植物白頭翁的幹燥根。春、秋二季釆挖,除去泥沙,幹燥。

【别名】野丈人、胡王使者、奈何草、粉乳草、粉草、白頭草、白頭公。

【性狀】本品呈類圓柱形或圓錐形,稍扭曲,長6~20cm,直徑0.5~2cm。表面黃棕色或棕褐色,具不規則縱皺紋或縱溝,皮部易脫落,露出黃色的木部,有的有網狀裂紋或裂隙,近根頭處常有朽狀凹洞。根頭部稍膨大,有白色絨毛,有的可見鞘狀葉柄殘基。質硬而脆,斷面皮部黃白色或淡黃棕色,木部淡黃色。氣微,味微苦澀。

【性味歸經】苦,寒。歸胃、大腸經。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涼血止痢。用于熱毒血痢,陰癢帶下。

【用法用量】煎服,9~15g;外用适量。

中藥界的“白發魔女”——神奇的白頭翁

古籍記載

白頭翁為常用傳統中藥,在我國已有上千年的應用曆史,首載于《神農本草經》,為下品藥,謂“主溫瘧狂易寒熱,癥瘕積聚,瘿氣,逐血止痛,金瘡。”《名醫别錄》又謂其能“(主)鼻衄”。《日華子本草》言其:“治一切風氣及暖腰膝,明目,消贅。”《傷寒蘊要》指出:“熱毒下痢紫血鮮血者宜之。”《本草彙言》着重闡述藥效為“涼血,消瘀,解濕毒”。《本草備要》認為白頭翁可以“治秃瘡、瘰疬、疝瘕、血痔、偏墜”,并能“明目,消疣”。《本草綱目拾遺》以之“去腸垢,消積滞”。《本草彙言》着重闡述藥效為“涼血,消瘀,解濕毒”。

中藥界的“白發魔女”——神奇的白頭翁

配伍應用

白頭翁善于清大腸濕熱及血分之熱,無論是單味使用,還是作為君藥使用的白頭翁湯,均具有較好的預防和治療效果。

1、熱毒血痢

本品苦寒降洩,清熱解毒,涼血止痢,尤善于清胃腸濕熱及血分熱毒,故為治熱毒血痢之良藥。用于治熱痢腹痛,裡急後重,下痢膿血,可單用,或配伍黃連、黃柏、秦皮同用,如白頭翁湯(《傷寒論》);若為赤痢下血,日久不愈,腹内冷痛,則以本品與阿膠、幹姜、赤石脂等藥同用,亦如白頭翁湯(《千金方》)。

2、瘡癰腫毒

本品苦寒,主入陽明經,有解毒涼血消腫之功,可與蒲公英、連翹等清熱解毒,消癰散結藥同用,以治療痄腮、瘰疬、瘡癰腫痛等證。

3、陰癢帶下

本品若與秦皮等配伍,煎湯外洗,又可治療陰癢帶下。此外尚可用于血熱出血以及溫瘧發熱煩躁。

藥理研究

白頭翁的主要成分有三萜皂苷、三萜酸、香豆素、木脂素、黃酮和各種小分子物質等,具有抗菌、抗炎、抗病毒、抗惡性良性腫瘤、抗氧化、促進免疫以及抗球蟲、抗血吸蟲病等作用。

白頭翁是臨床治療消化道疾病的要藥,臨床應用廣泛,用于治療腸道阿米巴病、瘧疾、陰道毛滴蟲病、細菌感染和惡性惡性良性腫瘤等多種疾病。

中藥界的“白發魔女”——神奇的白頭翁

藥膳食療

1、白頭翁解毒湯

材料:白頭翁50克,銀花、木槿花、白糖各30克。

做法:将前三味藥材放入鍋中,加适量清水,煎取濃汁200毫升,加入白糖,溶後溫服。日3次。

功效:清熱解毒,涼血止痢。适用于濕熱痢,痢下赤白,裡急後重,肛門灼熱;疫毒痢,起病急驟,痢下赤白或純下血痢,壯熱煩躁,急性菌痢及中毒型急性菌痢。中毒型急性菌痢待病情穩定後,作輔助治療。

2、黃連白頭翁湯

材料:白頭翁50克,黃連10克,粳米30克。

做法:将黃連、白頭翁入砂鍋,水煎,去渣取汁。 鍋中加清水400毫升,煮至米開花,加入藥汁,煮成粥,待食。

功效:清熱,解毒,涼血。專治中毒性痢疾等。

3、白頭翁薏仁粥

材料:白頭翁20克,薏苡仁25克,梗米50克。

做法:白頭翁煎水去渣,将汁與薏苡仁、梗米同煮為粥。

功效:清熱、解毒、排膿。适用于口周皮炎。

使用注意

1、《本草經疏》中記載:“滞下胃虛不思食,及下利完谷不化,洩瀉由于虛寒寒濕,而不由于濕毒者忌之。”

2、虛寒瀉痢不宜使用白頭翁。

審稿專家: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葉穎霞

以上為“藥品安全合作聯盟”志願者的原創作品,如若轉載請注明作者和來源!

【藥盾公益】以中國非處方藥物協會、中國藥學會,中華醫學會等共同發起和成立的公益性組織——PSM藥盾公益(公衆号:PSMChina),廣彙資源,凝聚力量,促進公衆用藥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