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讀書|1991年,一場試圖拯救蘇聯的未遂政變

作者:文彙網
讀書|1991年,一場試圖拯救蘇聯的未遂政變

《蘇聯解體親曆記(上下冊)》

小傑克·F.馬特洛克著

張敏謙 等譯

上海三聯書店

蘇聯解體堪稱20世紀最重大的曆史事件之一,作為國土面積最大的超級大國,蘇聯與美國對抗半個世紀,為何出人意料地在1991年,在槍炮靜默之下和平解體?

作者在美國外交部門任職長達35年,長期負責對蘇政策的制定,卸任大使之後在哥倫比亞、普林斯頓等大學從事學術研究多年,兼具局内人和學術研究的内外雙重視角,具有一般親曆者和研究者難以相比的優勢。作者在蘇聯崩潰的關鍵時期擔任美國駐蘇大使,在蘇聯解體前20年參加了幾乎每一場美蘇首腦會談,足迹遍及各個加盟共和國,最終以70萬字在大國解體的末期描摹一幅從莫斯科到華盛頓、從維爾紐斯到阿拉木圖的廣闊圖景,還原大國衰亡的漫長曆程,描摹帝國黃昏的全景圖像。

>>内容選編

1991年8月18日星期天,下午5點之前,有人告訴戈爾巴喬夫,有夥人來看他,現在正在克裡米亞海灘的總統度假室中。戈爾巴喬夫沒有約過任何人,是以他對這夥人未經他的允許就能進來感到很吃驚。他聽人說他們之是以能進來是因為“普列漢諾夫和他們在一塊兒”。尤裡·普列漢諾夫負責克格勃第九局,肩負保護總統以及其他政府要員人身安全的職責。大緻地說,在美國與他角色相當的就是美國秘密機構的頭頭。

讀書|1991年,一場試圖拯救蘇聯的未遂政變

戈爾巴喬夫(資料圖檔)

為了了解到底是怎麼回事,戈爾巴喬夫拿起電話詢問。沒有聲音。他又面帶懼色地匆忙撥打桌上的其他電話——每部專用電話都連接配接着不同的裝置,但沒有一部可以用。他把家裡的其他成員都召集到跟前,告訴他們說他們被禁閉了,有人可能打算要他們的命。

直到那時,戈爾巴喬夫才看到這些不速之客,他們未經通知就闖到他樓上的書房。除安全總長普列漢諾夫外,這行人中還包括參辦公廳主任瓦列裡·波爾金、兩名中央書記奧列格·巴克拉諾夫和奧列格·舍甯以及蘇聯陸軍司令瓦連京·瓦連尼科夫——蘇聯軍界中著名的大嗓門、好戰的頑固派之一。當波爾金在浴室會議上被選派擔此任務時,亞佐夫曾開玩笑說,戈爾巴喬夫一見他準會嚷嚷;确實,波爾金曾是戈爾巴喬夫最為信任的下屬之一。

起初,這群人竭力勸說戈爾巴喬夫贊成實施緊急狀态,并暫時将權力交給亞納耶夫,當被拒絕時,瓦連尼科夫便憤怒地要求他辭職。戈爾巴喬夫之後回憶說,他曾竭力和他們講道理,預言他們不會成功,而且可能會導緻一場殘酷的内戰,但當他發現木已成舟時,他以辱罵指令他們退下。

當“代表團”成員飛回莫斯科時,他們的同夥開始在克裡姆林宮彙合。根據檢察官後來搜集的證據,帕夫洛夫來晚了,他在星期日傍晚就已經有點兒醉了。亞納耶夫更遲一點闖了進來,他醉得更厲害。接着是盧基揚諾夫,當他進來時,克留奇科夫讓出他坐的上首位置,坐到了桌子的旁側。

雖然克留奇科夫做出了服從的姿态,但會議仍由他主持。首先,他向到會人員報告說,戈爾巴喬夫不聽從到克裡米亞去的“那群同志”的建議,然後他又補充說,總統已無法行使他的職責,因為他患病了。

“如果他真的病了,應該有醫生診斷書或由他自己宣布。”盧基揚諾夫面帶焦慮地說。

“稍後,我們會拿到診斷書的,”克留奇科夫回答,“而且,那些同志回來時,他們會把情況說給我們聽。”

接着,盧基揚諾夫提出他不想加入緊急委員會了。作為立法機構的代表,他認為他那樣做不太合适。其他人便開始與他争辯,直到10點15分,巴克拉諾夫、舍甯、波爾金和普列漢諾夫走進來(瓦連尼科夫當時去了基輔以争取使烏克蘭當局加入)。他們幾個都醉醺醺的。巴克拉諾夫和舍甯描述了他們和戈爾巴喬夫的會面以及戈爾巴喬夫如何斷然拒絕成立緊急委員會或宣布緊急狀态。

焦點于是轉移到亞納耶夫那兒,剛才他一直沒怎麼發言。他還沒有簽署檔案行使代理總統權力,而且看起來他還在猶豫。據傳,克留奇科夫曾告訴他說:“你難道看不出來嗎?如果我們不拯救收成,就會發生災荒,幾個月後,人們就會走上街頭,我們就會面臨一場内戰。”

亞納耶夫沒有被說服,他很清楚戈爾巴喬夫沒有病,因為在同一天(戈爾巴喬夫的聯系被切斷之前),他還和戈爾巴喬夫就其第二天計劃傳回莫斯科的事通過電話。他一支接一支地吸煙,閱讀那份準備讓他簽署的檔案。

“我不會簽字的。”他突然宣布。屋子裡一下變得鴉雀無聲。亞納耶夫接着說:“我相信總統休完假後會回來的,病會好的,他會康複的。而且我覺得我既沒有道義上的權利,也沒有必要履行他的職責。”

發表這篇證詞的檢察官後來評論說,現在回顧起來,很難說當時亞納耶夫是真的有疑慮,還是故意推托一下以免以後有人控訴他追逐權力。但無論如何,他不久之後還是垮下來了,其他同謀者都安慰他說,他們都将各自承擔責任,而且總統病情一旦好轉就将回來重掌局面。

11點後,亞納耶夫才顫抖着拿起筆,在宣布履行代理總統職務的檔案上簽下了歪歪扭扭的名字。亞佐夫、普戈、克留奇科夫、帕夫洛夫和巴克拉諾夫即刻簽署國家緊急狀态委員會第一号指令,宣布實行為期6個月的緊急狀态。

正在白俄羅斯度假的外交部長亞曆山大·别斯梅爾特内赫被召來參加會議。當他進來時,檔案剛好簽訂。當時他正身着牛仔褲和斜紋布夾克衫。

一聽說究竟是怎麼回事後,别斯梅爾特内赫抓起筆将自己的名字從緊急委員會名單上劃掉,抗議說将他的名字寫在那上面實在是荒唐。如果他真的那樣做,就沒有哪個外國上司人會再同他打交道。

簽訂所有檔案後,克留奇科夫說還準備拘留一些民主領袖,并宣布了事先準備好的十多個人的名單。“你應該抓一千個。”帕夫洛夫用嘲弄的口吻大聲建議說。

午夜過後不久,一些策劃者回家了。亞佐夫後來作證說,當走出克裡姆林宮的司帕斯基城門,面對紅場時,他看了看大廈上的鐘,當時已是深夜12點16分了。

政務會接管

塔斯社大約于5個小時後,即莫斯科時間8月19日上午5點半前首次宣布接管。接下來還有各種宣言,主要内容包括:亞納耶夫将履行總統職務,國家緊急狀态委員會宣布成立,全國各級權力機構都要服從于它,否則就将被中止活動。還有,緊急委員會的第一号指令要求各政治黨派及公共團體停止活動,禁止罷工和上街遊行,恢複監督輿論工具,不管何時何地如有必要将實行戒嚴。這一天的晚些時候,又有指令封閉了最具獨立性的報紙的發行。

一些組織和政界上司很快同意了政務會的成立。這些組織和個人包括弗拉基米爾·日裡諾夫斯基上司的、其名稱極具誤導性的自由民主黨;波羅的海沿岸國家的共産黨領袖,這些國家的共産黨分裂後仍一直忠于莫斯科(而且他們也曾參與今年初民族救亡委員會的活動);還有謝爾蓋·阿赫羅梅耶夫元帥,他從度假地克裡米亞匆匆趕回莫斯科為緊急委員會出力。

整整一天,軍事裝備從四面八方被運往莫斯科。但除了清理克裡姆林宮牆外紅場和跑馬場上的示威者,執行宵禁的軍隊不過就是站站崗而已。許多民主運動的政治領袖都被置于監視之下,其中有兩個被抓了起來,但沒有發生大規模的逮捕。

但緊急委員會及其支援者并不是那天唯一在積極行動的力量。

葉利欽采取行動

8月18日,葉利欽在阿拉木圖與哈薩克總統納紮爾巴耶夫磋商,于晚上8點登機離開,在到達莫斯科後驅車回到他在郊區的别墅。

克留奇科夫沒有馬上逮捕葉利欽,而是吩咐克格勃監視他。他似乎已下定決心等葉利欽違反緊急委員會頒布的指令,這樣就可以名正言順地将他抓起來。

第二天早晨,葉利欽被女兒塔尼娅叫醒去看一個電視公告。他說他當時馬上意識到發生了政變,在俄羅斯政府成員陸續到達他别墅的同時,葉利欽開始和其他各共和國的首腦通話,也竭力和戈爾巴喬夫取得聯系,但克裡米亞的官員不給他接通。費了好大的勁,他終于和克拉夫丘克、納紮爾巴耶夫以及白俄羅斯上司人尼古拉·傑緬捷伊通了話,但令他吃驚的是他們都不願意在得到進一步的消息之前表态。

讀書|1991年,一場試圖拯救蘇聯的未遂政變

葉利欽(資料圖檔)

俄羅斯政府官員陸續趕到别墅,集體起草了一篇《告俄羅斯人民書》,他們先寫下來,然後又給每個人影印了幾份留待分發。起草完呼籲書,他們決定迅速趕回白宮,那幢對着莫斯科河的俄羅斯政府。他們意識到别墅已處于克格勃的監視之下,他們随時都可能被逮捕,但他們不清楚保安部隊究竟接到了什麼樣的指令。深夜一兩點,駐守在葉利欽别墅的克格勃小分隊顯然隻是被指令監視這幢房子。是以,他們眼看着葉利欽和其他俄羅斯官員離開别墅趕往市裡,未采取任何行動。

大約10點,他們到達白宮,公布了剛剛寫好的呼籲書,然後采取了一系列重大行動。葉利欽接見了請來的各國駐蘇聯外交人員。中午剛過,他得知來自塔曼的坦克已到達白宮而且很友好(他們接到指令駐守白宮)。他于是走出來和士兵談話,然後登上其中一架坦克,為記者創造了一次10年來最佳的攝影機會。

蘇聯的大部分新聞媒體已向俄羅斯上司人關閉,但結果發現雖然有點不便,但還有别的管道。市民從獨立的新聞社“國際文傳電訊”以及國外廣播中獲知詳盡的事實。就連被困于克裡米亞的戈爾巴喬夫,也已從英國廣播公司、“美國之音”和“自由之聲”聽到了全部消息。

俄羅斯政府呼籲舉行總罷工,但一開始好像沒有人太在意。但越來越多人開始出現在白宮。中午還隻有幾千人的隊伍,到傍晚時已壯大到幾萬人。中午,庫茲涅茨克盆地煤礦勞工罷工的消息傳到克裡姆林宮。帕夫洛夫電告亞佐夫讓軍隊将他們抓起來,但後者未采取任何行動。他後來告訴調查人員說,他認為帕夫洛夫一定是喝醉了。而實際上,帕夫洛夫主持了8月19日下午的内閣會議後,便回到了别墅,之後在政變中再沒有出現他的聲音。

雖然波羅的海沿岸三國以及摩爾多瓦新當選政府立即譴責政變,但仍有幾個共和國上司人,比如烏茲别克斯坦的卡裡莫夫和白俄羅斯的傑緬捷伊,贊同緊急委員會的行為。其他人最初看起來還有些猶豫,但等到8月20日星期二早晨,哈薩克斯坦的納紮爾巴耶夫和烏克蘭的克拉夫丘克就都宣布這場陰謀政變是非法的,但烏克蘭共産黨卻表示同意緊急狀态委員會的法令。

政變垮台

葉利欽和他的同僚在俄羅斯白宮内度過了最為痛苦的兩夜,他們當時不知道自己是否可以闖過這一關。然而現在看起來,政變失敗的命運在第一個宣言發表後十四五個小時就已确定了。此間,他們未能馬上監禁葉利欽,葉利欽得以公開反抗,衆多軍隊不願向自己的人民施用武力,大城市示威者的隊伍不斷壯大,最後,政變上司者在晚上舉行了記者招待會。

亞納耶夫、普戈、巴克拉諾夫、斯塔羅杜布采夫和濟賈科夫都出席了記者招待會。克留奇科夫和亞佐夫沒有出席很明顯是為了強調政務會的非軍事特征。但無論如何,它都是個災難。因為所有政變上司人都心懷恐懼。亞納耶夫的手不停顫抖着。他似乎心懷歉意,翻來覆去地許諾說他們的統治是暫時的,希望戈爾巴喬夫早點回來。當被問及戈爾巴喬夫到底患了什麼病時,他則閃爍其詞,隻是說“他現在正在休息,接受治療”。

随着記者招待會的進行,問題變得越來越不恭敬,甚至有些無禮。《獨立報》的塔季揚娜·馬爾金娜問他們是否意識到自己實際上發動了一場政變。《晚郵報》記者問他們這樣做是否和皮諾切特将軍協商過。最後,側影讓人想起希區柯克的亞曆山大·鮑文用親切的口氣問與他從上學時起就很熟的斯塔羅杜布采夫:“你怎麼會落到這種地步?”

俄羅斯人可以原諒領袖的邪惡,但永遠不能容忍他們的軟弱和怯懦。當緊急狀态委員會成員作為被鄙視的對象出現在人民面前時,他們的失敗就不可避免了。人們不會跟随他們,他們也沒有強迫人們那樣做的意志和手段。大多數人似乎在8月20日星期二早晨已經感覺到了這點,雖然很多人仍擔心他們會孤注一擲,對白宮進行軍事襲擊,這樣可能會造成幾千保衛者遭殺害的慘案。

當天,緊急狀态委員會自身已開始瓦解:帕夫洛夫因“病”離開,亞納耶夫不久後也不見了。蘇聯憲法監察委員會也提出了關于緊急狀态委員會合法性的嚴肅問題。盧基揚諾夫星期二早上報告說,通過星期一與最高蘇維埃代表的磋商,他确信他不可能得到2/3的選票将這一委員會合法化。他們許諾的有關戈爾巴喬夫身體情況的醫生報告也沒有兌現。

但無論如何,人們還是心懷恐懼,害怕他們可能會在8月20日和21日夜裡進攻白宮。關于8月19日進攻白宮的報告已被證明是假的,但軍隊仍然包圍着這棟建築,随時有可能輕而易舉攻下它,盡管可能會有許多人喪生,因為那麼多人聚集在它的周圍。

人們的擔憂不是沒有理由的。經過一天的躊躇不決,克留奇科夫終于下令逮捕葉利欽和他的同僚。亞佐夫盡力輾轉勸說軍隊指揮官進攻白宮。而有些人,如空軍司令葉夫根尼·沙波什尼科夫将軍和空降兵司令帕維爾·格拉喬夫将軍則斷然拒絕了,沙波什尼科夫甚至威脅說如果有人進攻白宮,他就炮轟克裡姆林宮。其他人也都半途而廢。亞曆山大·列别德少将從莫斯科南部的圖拉調兵過來,但他馬上告訴葉利欽他不會進攻白宮,他手下的一些士兵甚至一度加入葉利欽的隊伍來保衛白宮。

曾于1月控制了維爾紐斯電視網的鼎鼎有名、極具威懾力的克格勃精英特種部隊阿爾法小組也不準備向同胞開火。當得知三名副指揮官中有兩名反對動用武力逮捕葉利欽時,他們拒絕執行指令。他們對1月采取行動以來所受到的待遇不滿,特别是他們之中的一名犧牲士兵的家屬未得到任何幫扶。除此之外,打擊立陶宛“叛軍”是一回事,進攻一個民選的俄羅斯政府卻是另一回事。就連克格勃精英也不想參與一場内戰。

值得注意的是,支援俄羅斯政府的群衆不僅包括許多年輕人,還有很大數量的中老年人。女人和男人一樣多。一位年老的圖書管理者在8月20日晚動身去白宮時,對比林頓說他們這一代加入其中尤其重要,“因為我們已經保持沉默很久了”。1989年12月在安德烈·薩哈羅夫靈柩上留下“原諒我們”“永遠不要再這樣了”字樣的那種感情好像又複蘇了。

人們擔心的對白宮的襲擊沒有發生,但是夜裡,還是出現了幾具屍體。三名年輕人,德米特裡·科馬爾、伊利亞·克裡切夫斯基和弗拉基米爾·烏索夫在美國使館舊樓前面的街心花園與坦克兵遭遇,結果被打死。雖然這次事件不是軍事襲擊造成的,但它使示威人群明白了他們所面臨的危險,同時它也使軍事指揮官知道:隻要存在重型軍事裝備,而且操縱者又是一大群未經訓練的士兵,那麼就可能出現更嚴重的流血犧牲,即使士兵并沒有按照指令對示威者采取行動。

星期三淩晨3點,距離陰謀者決定性的克裡姆林宮會議結束還不到51個小時,克留奇科夫和亞佐夫已看到成功無望。亞佐夫指令軍隊撤離莫斯科,回到駐地,克留奇科夫則電告葉利欽說不會再進攻白宮了。

幾小時後,緊急狀态委員會成員還有行動的餘地(爛醉如泥的帕夫洛夫和亞納耶夫晚些時候被逮捕),他們飛往克裡米亞,顯然是想向戈爾巴喬夫彌補過失。但後者拒絕見他們,并于深夜回到莫斯科,随行的有蘇聯政府官員及其随從,如一直對他忠心耿耿的巴卡金和普裡馬科夫。

緊急狀态委員會的成員和他們活躍的同謀者都被逮捕,針對那些是蘇聯最高蘇維埃成員的政變者,最高蘇維埃先投票取消他們的議會豁免權,然後再将他們逮捕。有幾個人自殺。當官員們去逮捕内務部長普戈時,發現他和妻子已經開槍自殺了。兩天後,謝爾蓋·阿赫羅梅耶夫給戈爾巴喬夫寫了一份報告,詳細叙述了他在緊急狀态委員會期間的一系列活動,并給家人留下了一封訣别信,之後便在克裡姆林宮的辦公室裡自缢了。他還極具個性地留下了50盧布支付他在食堂的飯費。

作者:小傑克·F.馬特洛克

編輯:金久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