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賞析,即先賞後悉。小時候學詩詞是國文課的一道硬菜。對于一節國文詩詞課的成功與否,關鍵看國文老師的教學是否能把同學帶入這個詩人的意境之中,體驗到詩人的情感。學習這首詩不是小朋友們感興趣的,最感興趣的是老師給我們講詩的背景故事與詩人的生平。從這裡可以看出賞的開心,才能分析的準。
賞詩人時代背景:
這首詩寫于天寶初年,詩人經曆了被皇帝賞識供奉翰林到大臣排擠到不受重用。由心懷壯志到事與願違,感到孤獨、憤懑、失落。人的情緒在詩人眼裡是寶藏,很多優秀的詩篇都是在處于逆境中的詩人懷着複雜的心情作出并流傳于世。李白亦是如此,通過詩篇能夠緩解心中的憤懑,能梳理自己的情緒,找到自己的支點,确定自己的目标,成為自己的最好。《月下獨酌》本有四首,此時第一首想與各位朋友一同細細品味第一首。
析詩歌字字珠玑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詩人功底深厚,娓娓道來,第一句詩以“酒”、“花”為意象,為何獨自飲酒、無人親近,因為不願攀附權貴,品行高潔之人無意與小人為伍。詩人借“獨酌無相親”抒發想找到與他有相同追求的人一同在朝廷做出一番事業的渴望;同時也将自己現在無依無靠,孤獨沒有親戚朋友的相伴的凄涼場景通過詩句表達出來。同樣發現這麼偉大優秀的詩人也是和平凡人一樣需要家人朋友的陪伴,需要親情的支援,特别是處于大的挫折之中如果能夠得到一點溫馨的問候,真的是一件特别美好的溫暖的事,可惜現在的詩人孤獨無助,隻能與月相伴。
舉杯邀明月,對飲成三人。
“無人對飲,便邀明月。月與我、影子組為三人。”在詩人的很多詩句中都表現出浪漫、豁達等等積極的情感傳達,如“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如“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挂雲帆濟滄海”。通過這些積極正能量的詩句,好像表現出他已經看開了,其實内心深處的悲涼隻有自己獨自消解。心結在心中,無人能解。無人與我飲酒便同月與影三人酣暢淋漓,看似熱鬧,實則一人。用極緻樂景來寫自己的“悲情”。在孤獨落寞的境況下,偏偏要告訴他人自己很樂觀,古人如此,現代人不也如此,在很傷心的時候告訴别人“我沒事,我很樂觀”為什麼會這樣,因為不是所有人都能了解你的崩潰,你表現的樂觀能讓别人不再給予你更多毫無幫助的問候。詩人的心情在這時與我這個1400多年後的後生有着極為共情的聯系。
月既不解飲,影徒随我身。
這一聯詩承接第二聯,雖然“舉杯邀明月,對飲成三人”,但是“月兒哪裡懂得飲酒的快樂,影兒隻能在這孤寂月光中伴我孤獨”。
暫伴月将影,行樂須及春。
“姑且借着月色與影相随,我還是趁着春宵良辰及時行樂吧”。雖然月與影比不上人。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月兒聽我詠歌在天空徘徊不願回到雲層,影子随着我的舞步歡呼暢快。
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
可是清醒的時候我們一同暢快交杯,喝醉了還是要分别各自回到屬于自己的世界。
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
‘無情’即‘忘情’,月兒讓我們永結為忘情之友,相約在高遠的銀河岸邊,再見!最後一聯詩表達了一種對高潔品質執着的追求,詩人孤獨到了邀月和影,可是還不止于此,甚至連今後的歲月裡也不可能找到同飲之人了。是以,隻能與月光身影永遠結遊,并且約好在天上仙境再見。
悟詩人之情
邀月飲酒作樂,月象征高潔品質,詩人欲交品行高潔之人,奈何朝廷之官皆小人;
無人與我志趣相投,失魂落魄,隻能月與影伴我與我相随,孤獨、寂寞、冷;
詩人飄逸的詩歌特點善于用樂景襯哀情,越是良辰美景中,寂寞就越顯得刻骨銘心,“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才是詩人最最在意卻無法改變的處境。
今天來賞析這首詩是我的榮幸,能夠近距離了解我們唐代詩人李白的故事與心情,讓我受益匪淺,晦澀的詩詞原來經過一番解讀變得鮮活起來,借詩抒情,詩仙李白将自己在仕途中的不順的負面情緒借詩抒發,他的遭遇在後世的人們中也值得參考與借鑒,學習他樂觀直爽的心态,感受這古老時代的詩人的豪邁與悲情。
編輯|洵峥
圖檔|小紅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