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嫦娥五号首批樣品中隐藏的月球密碼

2020年12月,我國首次月球采樣傳回任務——嫦娥五号,在月球正面的風暴洋北部一舉成功傳回了1731克樣品。這是繼1976年蘇聯“月球(Luna)24号”最後一次月球采樣任務44年之後再次傳回月球樣品,也是人類首次在月表最年輕火山岩區進行采樣。那麼嫦娥五号首批月球樣品為我們揭示了哪些重大科學問題呢?

嫦娥五号首批樣品中隐藏的月球密碼

月球迄今最年輕的火山活動記錄

如果把火山活動産生的岩漿比喻為一顆星球的“血液”,那麼“血液”最後一次流動的時間代表星球的地質壽命結束的時間。地球體積大能量足,至今依然有火山活動。火星(直徑約為地球的一半)在2億年前停止火山活動,成為一顆死亡星球。月球(直徑約為火星的一半)是何時死亡的一直是科學家們關心的問題。

精準的放射性同位素定年結果顯示,美國Apollo和蘇聯Luna傳回樣品的年齡大于30億年,月球隕石的年齡大于28億年。中國科學家對嫦娥五号首批月球樣品的47塊不同結構的玄武岩碎屑進行了分析統計,利用自主研發的超高空間分辨率鈾(U)-鉛(Pb)定年技術,對3微米以上的51顆含锆礦物(斜锆石、鈣钛锆石、靜海石等)進行了離子探針分析,最終得到了一個精确的年齡:20.30±0.04億年。這一發現将月球最年輕的玄武岩樣品年齡更新為20億年前,意味着月球“血液”流動的時間(即月球的地質壽命)延長了8 - 9億年。

嫦娥五号首批樣品中隐藏的月球密碼

地球、火星和月球(等比例)直徑大小與火山活動持續時間對比,可以看出,星球體積越小,地質壽命越短 圖源:紫金山天文台

嫦娥五号首批樣品中隐藏的月球密碼

類地行星撞擊坑統計定年關鍵錨點

月球是一部太陽系45億年的行星暴力史書,完整地記錄并保留了整個曆史時期的小行星撞擊事件。通常來說,月球上地質單元的年齡關系簡單地遵循疊加定律:上層的岩石更年輕,下層的岩石更古老。另外,小行星撞擊月表是随機發生的,是以理論上任何一塊月面被撞擊的幾率都是相等的。更古老的地區,會積累更多的撞擊坑,由此形成了一種利用撞擊坑分布密度估算行星的表面年齡的方法——撞擊坑統計定年法。

得益于美國6次阿波羅計劃(傳回樣品381.69 kg)和蘇聯3次月球計劃(321 g),科學家們用傳回樣品的絕對年齡将相應的地質單元進行标定,建立了撞擊坑統計定年曲線。然而,由于缺乏年輕的月球樣品,定年曲線在10-30億之間沒有定标點。嫦娥五号樣品正好填補了這一空白,為這條定年曲線在20億年處提供了一個關鍵錨點,極大地提高了撞擊坑統計定年方法的精度。這不僅可以幫助科學家更好地确定月球表面其他地區的地質年齡,還可以用來确定水星、金星、火星和小行星等類地行星表面的地質年齡。

嫦娥五号首批樣品中隐藏的月球密碼

嫦娥五号樣品在月球撞擊坑統計定年曲線上提供了關鍵錨點 圖源:修改自文獻[2]

嫦娥五号首批樣品中隐藏的月球密碼

月幔真的很“幹”

目前大量觀測事實認為,月球起源于一次大碰撞(嘿,你知道地球和月亮到底啥關系嗎?),由碰撞抛射出去的高溫岩漿和氣體冷凝而成。經此過程,水等揮發成分大量丢失,是以理論上月球應該是一個很“幹”的星球。然而,不同科學團隊估算的月幔水含量從無水(“Bone Dry”)到富水(高達200微克/克),變化達兩個數量級,導緻月球的“幹”“濕”之争持續了幾十年。

嫦娥五号傳回樣品作為迄今為止最年輕的玄武岩,地質背景清晰,經曆的後期改造(如小行星和彗星撞擊、太陽風粒子注入等)最少,是回答這一問題的絕佳對象。科學家利用高空間分辨率納米離子探針,分析了礦物和熔體包裹體的水含量和氫同位素組成,估算嫦娥五号樣品的月幔源區的水含量僅為1-5微克/克,表明月幔非常之“幹”。

嫦娥五号首批樣品中隐藏的月球密碼

月球内部的水含量随時間分布。嫦娥五号樣品結果顯示,月幔明顯低于前人估算的水含量 圖源:修改自文獻[1]

嫦娥五号首批樣品中隐藏的月球密碼

嫦娥五号岩漿源區未見克裡普組分

月球形成之初,曾被深達數百公裡的岩漿洋覆寫。随着溫度降低,岩漿開始固化,形成岩石。當岩漿洋結晶程度達到約98%時,不相容元素(不喜歡進入固體,而喜歡進入熔體的元素)在殘餘熔體中高度濃縮,最終在月殼和月幔之間形成一個薄薄的克裡普岩(縮寫KREEP音譯,因富集鉀K、稀土元素REE和磷P而得名)夾層。克裡普岩富含放射性生熱元素如:鈾(U)、钍(Th)和鉀(K)。

遙感探測資料顯示,月表最年輕的火山活動主要分布在月球正面一個叫風暴洋克裡普地體的地方(就是月球正面的“桂花樹”所在地),那裡也是全月表最富集钍的地方。是以,長期以來,克裡普組分中的放射性元素衰變産生的熱量被認為是維持月球長時間火山活動的主要能量來源。然而,高精度的锶(Sr)、钕(Nd)、鉛(Pb)同位素結果顯示,嫦娥五号的月幔源區與克裡普岩的特征相去甚遠。

嫦娥五号首批樣品中隐藏的月球密碼

月球正面玄武岩與钍(Th)含量分布圖。A代表美國阿波羅(Apollo)任務采樣點,L代表蘇聯月球(Luna)任務采樣點 圖源:修改自文獻[6]

嫦娥五号首批樣品中隐藏的月球密碼

月球最年輕火山活動的熱源成謎

嫦娥五号傳回樣品的首批科研成果大大地重新整理了我們此前對月球火山活動的認知,同時對月球熱演化曆史也發出追問。月球的直徑不到地球的1/3,對于具有如此大表面積/體積比的星球來說,它本應該迅速冷卻,早早地結束地質生命,停止岩漿活動。為什麼月球的火山活動可以持續到20億年前這麼晚?

此前科學界存在兩種可能的猜測:月幔岩石中富含放射性生熱元素以提供熱源,或者月幔富含水以降低岩石熔點,這樣就不需要大量熱量也可以産生岩漿。然而,嫦娥五号源區既沒有克裡普組分加入,也不含水,這意味着我們也許需要一個全新的理論架構或熱演化模型來揭開月球保持地質“長壽”的秘密。

嫦娥五号首批樣品中隐藏的月球密碼

嫦娥五号着陸區可能存在多期期山活動

月海玄武岩主要分布在月球的盆地中,且以月球正面居多,可能是100至400公裡深處的月幔部分熔融形成的。和地球上的同類岩石相比,它具有較高且變化較大的TiO 含量,從 0.2到 16.5 wt.%,相差達到約80倍。這樣大的成分變化範圍不僅反映了月幔深處堆晶岩分布的不均一性,也反映了月球岩漿過程的高度複雜性。是以通過不同類型的月海玄武岩,可以研究月球深部物質成分、岩漿過程随時間和空間的演化。

嫦娥五号首批樣品中隐藏的月球密碼

一種相對罕見的高钛月海玄武岩(編号CE5C0000YJYX065) 圖源:紫金山天文台[7]

2021年7月12日,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首批申請獲得了兩塊嫦娥五号月球玄武岩樣品。利用高分辨率顯微CT、掃描電鏡、電子探針等技術對其中一個樣品(編号CE5C0000YJYX065)開展了詳細的礦物化學和三維斷層成像研究。多項證據表明,不同于目前已報道的嫦娥五号中钛和低钛月海玄武岩類型,CE5C0000YJYX065是一種相對罕見的高钛月海玄武岩,這表明嫦娥五号着陸區曆史上可能曾經發生過多次火山噴發活動,将有望解讀月幔源區不同物質成分和月球晚期火山活動的精細時空分布規律。

參考文獻:

[4] Li et al., National Science Review, 2021. https://doi.org/10.1093/nsr/nwab188.

[5] Che et al., Science, 2021. https://doi.org/10.1126/science.abl7957.

[6] Yang and Lin, The Innovation, 2021. https://doi.org/10.1016/j.xinn.2020.100070.

[7] Jiang et al., Science Bulletin, 2021. https://doi.org/10.1016/j.scib.2021.12.006.

來源 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 | 作者 蔣雲

編輯 謝永利

流程編輯 吳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