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61位幸存者之一常志強:6名家人遇難,晚年為曆史奔走

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的雕塑廣場上有一座雕塑——母親倒在血泊中,掙紮着用最後一點力氣去給哭叫的兒子喂奶,旁邊還坐着一個大一點的孩子在無助地哭喊。

這座雕塑以幸存者為原型創作。那個哭泣的男孩是常志強,今年93歲。

61位幸存者之一常志強:6名家人遇難,晚年為曆史奔走

常志強。

今年,又有11位幸存者相繼離世,目前登記在冊的在世幸存者僅剩下61人。在第8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到來之前,我們采訪了其中一位幸存者常志強及其小女兒常小梅,講述這段曆史,和其伴随一生的記憶。

一家6口遇難

痛苦記憶伴随終生

常小梅很小的時候就知道,父親常志強的童年經曆是家裡的禁忌,她隻知道祖父母在南京大屠殺中被日軍殺害,其他就再也不知。父親常志強從來不說,母親也不讓孩子們提及這事。

在常小梅的童年記憶裡,父親很少有笑臉,與父親沒有親近感。印象最深的一次,是父親帶她去走親戚時,大雪天她的鞋子被雪浸濕了,她希望父親能背着她走,走在前面的父親隻回過頭看了她一下,就自顧自地向前走了。

1985年8月15日,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建成開放。常小梅說,父親很想去看看,但是最後卻放棄了。

直到1997年,父親在電視新聞中看到日本右翼勢力否認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罪行,他憤怒了,“我活着就是見證。”第二天,他就把寫好的材料送到紀念館。

從那年起,常志強開始向世人講述那段讓他痛徹心扉的苦難遭遇。2014年起,國家把每年12月13日設立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也是那一年遇到媒體去父親家采訪,常小梅才第一次聽到父親講述那段苦難遭遇。

61位幸存者之一常志強:6名家人遇難,晚年為曆史奔走

常小梅和常志強。

1937年12月13日,年僅9歲的常志強目睹了父母親和4個弟弟被日軍殺害,姐姐被強奸,又眼看着胸口被刺傷的母親掙紮着給不到2歲的弟弟喂奶,母親終因血流不止而死去。

從那時起,常小梅重新認識了父親。

常志強出生于1928年2月,小時候住在南京市大光路八寶前街1号,祖父在夫子廟靠近白鹭洲的地方開了個小雜貨店,小店經營得不錯。

常志強是長子,很小的時候就被祖父送去讀私塾,那時候祖父經常把他扛在肩上,在夫子廟看雜技表演,買各種小零食吃,這是常志強童年中最為得意開心的事。

在一次紀錄片拍攝時,常小梅陪父親去了夫子廟,“我現在還記得那時候他進夫子廟的神情,就像小孩一樣。他和我說起當年在今天的夫子廟國小讀書的場景,興奮的眼神仿佛又回到了當年上學時的快樂。”常小梅說。

1937年12月13日淩晨,南京淪陷。城内一片火海,人們四處躲避。

1937年12月12日晚,常志強一家八人暫住在王府園。第二天早上,父母親和4個弟弟被湧進巷子的日本兵殺害。常志強在血腥至暗的那一刻因恐懼暈倒了,因而撿一條命。他的姐姐被日本兵刺了數刀昏死過去,是以未被奪命。這是常志強一生中至暗的一天,一家6口鮮活的生命接連遇難。

61位幸存者之一常志強:6名家人遇難,晚年為曆史奔走

常小梅在以父親經曆為原型的雕塑前。

艱難為生

晚年為曆史奔走

後來,常志強和幸存的姐姐輾轉躲到難民區,僥幸活了下來。1938年春節,常志強10歲,他姐姐12歲。常小梅很難想象,沒有父母的生活,兩個少年如何繼續?

在一次紀錄片拍攝間隙,常小梅問起父親,父親的回答,讓她至今想來仍心痛。

“他說,剛開始每晚都會痛哭,晚上想想今天一天的事,想到傷心的事情,回憶起父母在世時候的幸福,就會躲在被子裡大哭一場,有時白天想到了也會掉眼淚。”

為了生計,常志強打聽哪裡有賺錢的小買賣。他和姐姐相依為命,姐姐到紡織廠打工,他就撿松針、松果,拾柴,挖野菜……他去機場販賣過油條和燒餅,去南京郊縣販米,然後拿到南京城裡來賣,賺取辛苦的差價錢。

戰争過後,常志強到當時籌備建設中的中央化工廠做勤雜工,從學徒開始,腳踏實地一步步走上技術崗位,負責全廠的裝置管理。幾年後,娶了妻子,生了四個小孩。

常小梅也在這個過程裡,逐漸了解了父親。“一個人内心充滿了痛苦,他哪來的笑容?”常小梅說。

61位幸存者之一常志強:6名家人遇難,晚年為曆史奔走

南京大屠殺遇難者名單牆。

2005年12月,常志強去日本長崎、岡山、熊本參加證言集會與和平交流。在往後的日子裡,他也一直盡力宣傳這段曆史。

母親離世後,常志強行動還算友善時,常小梅每周日都會把他接到家中,陪他剪紙、畫畫,安享晚年。眼下,常志強的身體不如從前,生活起居都由孩子們照顧。

穿過雕塑,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廣場上,有一面南京大屠殺遇難者名單牆,常小梅祖父母的名字就在上面。

如今,知道那段曆史的人多了,有需要時,常小梅依舊會替父親去說,在她眼裡,這是作為後輩應該做的。常小梅更希望通過自己的親身經曆,提供一個看待曆史的新視角,“讓公衆從關注幸存者遭遇中脫離出來,更多地關注幸存者此後的生活狀态、心理狀态,以及這些經曆對幸存者後代的影響。”

61位幸存者之一常志強:6名家人遇難,晚年為曆史奔走

常小梅。

【文字】曹嫒嫒

【攝影】吳明

【剪輯】王俊濤

【實習生】馬璇

【作者】 曹嫒嫒;吳明;王俊濤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用戶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