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封作為劉備的養子,很早的時候就跟随劉備四處征戰,雖然沒有立下顯赫的功勞,但多年來還是蜀漢做出了不少貢獻的。可是他的下場是悲慘的,沒有死在戰場上,卻被自己父親劉備所殺,而演義中給出的理由是,因他沒有營救被困的關羽,導緻關羽兵敗被殺。是以,劉備才忍痛殺了劉封。可是,劉封之死就真這麼簡單嗎?

當然不是,其實在《三國志》中,劉備在開始的時候隻是責備劉封而已,最多也就想懲罰他一下而已,并沒有要殺他的意思。可是諸葛亮的一番話,卻瞬間改變了劉備的想法,立刻就賜死了劉封。這是怎麼回事呢?
當劉備打算隻是懲罰一下劉封的時候,諸葛亮這時候卻說了這樣一句話:“封剛猛,易世之後終難制禦。”而正是“易世之後終難制禦”這八個字瞬間讓劉備醒悟,劉封必須要除掉。劉封雖然不是劉備親生的,但畢竟他們還是父子關系,要是沒有劉禅的話,那麼劉封則必然是太子人選。而對于劉禅被立為太子,想必劉封心裡多少是有點不服氣的,畢竟他各方面的能力都要強于劉禅。
而諸葛亮的顧慮并無道理,一旦劉備易世之後,以劉封剛猛的性格,他很可能會起奪位之心,而以劉禅的能力來說絕不可能是他的對手,更别說有能力制服他。是以說,要讓劉禅将來能夠順利的繼位,則必須先要鏟除劉封這個潛在的威脅。其實先前劉備就已經意識到了這一點,一直在采取各種措施,避免劉封和劉禅産生沖突,之是以将劉封派往上庸就是出于這個目的,讓劉封遠離蜀國的政治中心,既是對劉禅地位的維護,也是對劉封的一種保護。
隻是劉封的種種表現實在太差勁,不僅沒能經營好劉備交給他的上庸,而且還恃強淩弱欺負孟達,這完全白費了劉備的一片良苦用心,違背了派他去上庸的初衷。然而随着關羽的被殺,孟達最終也投降了曹魏,以至于劉封沒地可待,沒有了落腳點的劉封隻好灰溜溜地逃回成都。而他的出現則又開始對劉禅産生威脅了,是以諸葛亮的暗示再次讓劉備清醒地認識到,為了維護親生兒子的地位和權益,必須借機殺了劉封。而所謂的不救關羽、欺淩孟達隻不過都是除掉他的托詞罷了,即使沒有這一事件的發生,遲早也會找到其他機會殺他的。是以,他的真正死因是他的存在對劉禅造成了很大的威脅,不利于蜀漢集團将來的安定。
畢竟在當時由于内部繼嗣引起的紛争經常發生,像袁譚和袁尚之争就直接導緻了袁氏集團的破滅,這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劉備當然不希望類似的悲劇發生在蜀漢,是以為了給劉禅的繼位掃清障礙,劉封的死是必然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