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得好,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這句話說的是不假的。但是針對安史之亂能持續這麼久的問題,唐肅宗的确把“王”擒了,但是究其意義上,唐肅宗還是沒有搞清楚這場政變、這場内亂真正的“賊王”——問題的根本究竟是什麼。如果沒有正确地找到病根、對症下藥,那麼就算是殺了安祿山,這場政變依舊不會輕易停止,事情依舊不會有好轉。
說到唐朝的政變,其實已經是一件屢見不鮮的事情了,唐朝這些三番五次的政變甚至有時候不止男人參與、有時候女人也參與其中,用政治動亂做主題甚至可以出很多本書。安史之亂就是其中比較典型的政變了,其實要問為何安史之亂能持續這麼久,倒不如問這場内亂發生和持續的原因。

這場内亂發生的原因毫無疑問就是安祿山,唐玄宗由于在統治後期極度不作為,而且疑似安祿山又與唐玄宗之間有着一層三角關系——楊貴妃,總之糾結各種各樣的原因,安祿山帶頭造反。不過在這之前,唐玄宗其實有收到下屬禀報,說安祿山要造反了,但是唐玄宗毫不在意、壓根不管,這就比較要命了,明明可以把病根掐死在搖籃裡,卻偏偏落得一個最後被追殺的結局,最後實在隻能說是李隆基昏庸無能。
再者說來,其實雖然安祿山是這場政變的發起者,但是不代表發起者死了,政變就能停止——安祿山有接班人啊,史思明不就是安祿山的接盤人嗎?也就是就算有一個安祿山倒下,還有千千萬萬的安祿山會站起來,畢竟換誰誰不想要權力和金錢呢?不可能的,趁着國家内亂,覺得自己有機會的就都想撈一筆,更何況安祿山的接班人呢。
還有一點就是李唐戰略真的不行,回顧一下當年戰國時期秦國的白起,就算找過四十萬精良軍隊投降了,人家該埋的還是照樣埋,沒有一點閃失,不然把這隊精銳放回了趙國,過個幾年難道還要他們卷土重來嗎?這顯然是不合理的,但是李唐做的就是這些不太合理的事情,不夠絕情。而且李唐對于兩京首都是迷之貪戀和迷之執着,覺得隻要收複了兩京就完了,于是當一個晚上的僵持過後、敵方的軍隊撤回去,他們也就再也不追了,隻要兩京拿回手裡就好。
于是過了幾晚敵方的部隊卷土重來、打敗了、再卷土重來,就這麼反反複複來來回回了幾年,終于是好不容易才平定戰亂。是以說并不是一個安祿山死了就完事了,隻要李唐沒有解決根本問題,諸如安史之亂這樣的政治内亂還會有更多更多。
想了解更多有趣的曆史,就關注那樣的曆史挺有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