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秋戰國時期,由于周天子的影響力逐漸減弱,許多的諸侯國就開始了互相的征伐,這種情況持續了上百年,直到最後,出現了七個大的諸侯國,它們分别是楚國,秦國,南韓,魏國,趙國,燕國,齊國。由于秦國率先開展了變法,是以國立逐漸強大,成為了七雄之中最為強大的國家。
秦國的崛起讓其他山東六國感到懼怕,到了秦昭襄王時期,其餘國家已經很難和秦國抗衡,但趙國經過胡服騎射,實力大大增強,兩個國家都有實力争霸天下,雙方在公元前262年發生了一場戰争,曆史上稱之為長平之戰,當時秦國原本攻打南韓,南韓知道自己的實力非常弱小,無法抵抗強秦,就将國内的上黨送給了秦國,可是上黨的守官不幹了,他将城池獻給了趙國。
趙國,南韓,魏國原本都是一家,是以有三家分晉的說法,趙王聽到這個消息非常高興,認為自己白白撿了十幾座城池,可是平原君趙豹卻認為這是南韓的陰謀,如果接受了上黨,就等于和秦國正面作戰,由于趙國也是強國,是以和秦國開始在長平地區開始對峙,秦國的主将是王龁,趙國的主将是四大名将之一的廉頗,雙方對峙了整整三年。
由于雙方的國力相差很大,趙國最先支撐不住,不僅國内的糧食無法籌集,軍心也漸漸不穩,但趙王也不甘心放棄,最後撤換了廉頗,使用年輕派的将領趙括,趙括是趙國名将趙奢的兒子,從小熟讀兵書,他上了前線之後開始主動發起進攻,但他沒想到秦國也将主将變成了白起,由于這件事情做得非常隐蔽,趙國并不知情。
白起誘敵深入,分割包圍,使用55萬大軍将趙國的45萬大軍團團圍住,最後長平之戰的結果是趙國全軍覆沒,白起還殺了很多降兵,最後隻放回趙國300多個娃娃兵,很多人都說白起用兵如神,但根據史記記載,白起圍困趙軍前後所造成的損失超過25萬,是以趙括并非無能之輩,如果他事先知道主将是白起,那麼勝負之數就很難說了。
長平之戰雖然趙括确實有不恰當的地方,但他絕對不是一個無能之輩,首先秦國軍隊的戰鬥力是要稍稍的高于趙國的,而且在白起一生之中也沒有哪一個人能讓他折損超過25萬。而這個在趙括第一個統兵就做到了。是以由此可以見的,趙括也絕對是有才能的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