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母親偏心的殺傷力究竟有多大?來看看春秋第一樁公案

在西周末期,鄭國實際上還隻是畿内的一個小諸侯國,其開國君主為周厲王的庶子(周幽王的叔父)鄭桓公,周幽王時期的西周已經搖搖欲墜,而鄭桓公不願意和這樣的西周共存亡,于是極力向東尋求土地,最終在虢郐之間尋得了一點土地做為未來鄭國的立腳點。

周幽王真的是很作,他不僅廢嫡立庶,把申後和太子姬宜臼廢了,扶立褒姒及其子姬伯服,更是在771年攻打申國,申侯氣不過,于是聯合缯國和犬戎共同攻打周幽王,在骊山腳下,周幽王失去了他的生命,而鄭桓公因為保護周幽王也一同被殺。鄭桓公的兒子掘突以及秦國、衛國、晉國跑來救援,順利打跑了犬戎,然後輔佐姬宜臼繼位,并遷都洛邑,東周開始,而掘突被立為鄭國的新任君主,是為鄭武公,因功做了東周的卿士,可謂當時最大的赢家。十年後,鄭武公迎娶申國公主武姜,史書對武姜的記載并不多,但其産生的影響卻極為深淵,因為她為鄭武公生了兩個兒子。

母親偏心的殺傷力究竟有多大?來看看春秋第一樁公案

長子為寤生,即後來的鄭莊公,這個名字取得很有意思,武姜在生他的時候可能遇到了難産,或者睡着了生下來的,然後吓了一跳驚着了,總之武姜受了一些折騰,然後就給這個兒子取名寤生,武姜始終和寤生親近不起來,明明是母子,卻陌生的很,而幾年後,武姜又生下了共叔段,那叫一個疼愛。如果不是确定寤生就是武姜生的,還真會以為她就是一個後媽。

在武姜的偏心下,兩個孩子很快長大,寤生被立為繼承人,這讓武姜一度很不爽,她滿心裡想讓共叔段繼位,但在鄭武公生前,無論武姜怎麼勸說,寤生的地位都沒有動搖。公園前743年,鄭武公去世,鄭莊公順利繼位。武姜見已成定局,于是開始為共叔段謀劃未來,她找到鄭莊公,希望将制地封給共叔段,但制地易守難攻,屬于軍事重地,鄭莊公以虢叔曾死在該地拒絕了,但武姜還不死心。又提出把京地封給共叔段,鄭莊公知道自己的母親不好打發,于是答應把京地給共叔段做封邑。

母親偏心的殺傷力究竟有多大?來看看春秋第一樁公案

但實際上京地也是一個大城,它的規制按理來說是不應該外封的,隻是武姜有備而來,鄭莊公無法拒絕,蔡仲對此提出建議,希望早早處置共叔段,防止将來出現動亂,但鄭莊公隻是說“多行不義必自斃。”放任共叔段不管。共叔段在京地确實很嚣張,他讓西部和北部的兩邑服從自己,不斷擴大地盤,公子呂對鄭莊公表示一國不容二君,政令隻能出自一人,否則就會大亂,但鄭莊公依舊沒有處置共叔段,而是繼續縱容。

一直等到共叔段修繕工事、準備糧草、整頓裝備,并和武姜約定了攻打鄭國的時間,武姜做為内應到時候會為自己的幼子打開城門。但是兩人不知道的事,鄭莊公早已知道了一切,他親自把自己的弟弟養成了一隻老虎,隻等對方撲過來的時候,他好有充分的理由反撲,并一招緻命。很快,共叔段大敗,一直被追趕着逃到了共國。

母親偏心的殺傷力究竟有多大?來看看春秋第一樁公案

鄭莊公站在了輿論的制高點,将自己的母親武姜遷往城穎,并對着武姜發誓不到黃泉,絕不再見。二十多年的隐忍在這一刻全部傾瀉而出,但不過過了一年,鄭莊公就後悔了,隻是誓言言猶在耳,他沒辦法打破,好在這個時候颍考叔來給鄭莊公出了一個主意,那就是挖個隧道,通到泉水,在隧道裡相見就可以了。于是鄭莊公馬上派人去弄,和母親武姜在隧道裡相見,其樂融融,真情也罷,假意也好,這對母子終于冰釋前嫌了,至于為什麼要這麼做,四姑娘甯願相信他們是因為親情的牽絆而離不開對方,而不是所謂的政治需要,但往往後者才是事實。

這個故事在《春秋》中隻有六個字:鄭伯克段于鄢。簡單至極,又複雜如斯。一個母親可以偏心,實際上一碗水端平的情況很少,但偏心的程度不能太過,否則就會讓這個家庭不得安甯。如果這個家裡恰好有皇位要繼承,那危害就更大了,比如窦太後之愛梁王、杜太後之愛趙光義。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