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化的開展與各地的機場完成修建,如今的我們如果想進行一場國際旅遊,可以說是輕而易舉的,但是對于古代人來說,想要國際旅行,往往都會因為各種原因而無法成功,科技的不發達以及連年戰亂成為了他們無法成行的根本原因。不過卻有這樣一批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反而借着戰争的東風,前往了異域去旅行,今天要講的便是我國第一個國際驢友,他的步伐從大唐到突尼西亞,從黑海岸到波斯灣,不僅受到了當地人民的禮遇,還成為了當時的阿拉伯帝國的座上賓,為阿拉伯人擊敗羅馬的跨洲艦隊,提供了寶貴的意見。
如果說盛唐與他國最大的一場戰鬥,想必大家都有一個公認的答案,那就是東西大碰撞的唐憻羅斯之戰,這場戰鬥裡,鼎盛時期的阿拉伯帝國第一次接觸到大唐,也是距離開眼看世界最近的一次,不少野史認為,正是這場戰争促進了我國的四大文明向西前進。而就在這場大戰結束後,一名叫做杜環的年輕人也要開始他那傳奇而豐富多彩的冒險旅程。
杜環其人,已經不可考究了,隻知道他是唐代名相杜佑的侄子,在憻羅斯之戰中被阿拉伯軍隊俘虜,在亮明身份後,阿拉伯帝國考慮到兩國邦交問題,以及杜環本人能言善道,是一個合格的外交官,于是以禮相待,并聘請他随行于阿拉伯帝國禁衛軍中。在那之後,杜環便遊離四方,據說曾經目睹了羅馬帝國的艦隊,并指出他們所用的希臘火正是中國的石脂水,即石油,為大敗羅馬艦隊做出了貢獻。
而在其的旅遊傳記《經行記》裡,曾對當時的亞洲名城一一做出了考察與記載,特别是巴格達大城,當時的哈裡發都城進行了詳細的描繪:
''大食一名亞俱羅。其大食王号暮門,都此處。其士女瑰偉長大,衣裳鮮潔,容止閑麗。女子出門,必擁蔽其面。無問貴賤,一日五時禮天,食肉作齋,以殺生為功德。系銀帶,佩銀刀,斷飲酒,禁音樂。人相争者,不至毆擊,又有禮堂,容數萬人。每七日,王出禮拜,登高座為衆說法曰︰''人生甚難,天道不易,奸非劫竊,細行謾言,安己危人,欺貧虐賤,有一于此,罪莫大焉。凡有征戰,為敵所戮,必得生天,殺其敵人,獲福無量。''率土禀化,從之如流。法唯從寬,葬唯從儉。''
在離開巴格達後,這位驢友又曾踏足突尼西亞、君士坦丁堡、埃及、波斯灣等地,之後與阿拉伯人一同坐船離開帝國境内,在旅途中匆匆記下了自己對獅子國,即斯裡蘭卡的印象,回到家鄉。然而其所著的《經行記》在之後因為戰亂而失傳,隻有同宗叔父杜佑在自己的文章論調裡引用了它的見聞。使人可以一窺當年的中東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