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尉遲敬德躲在玄武門城樓,眼看戰友被打死,為何會見死不救?

李淵太原起兵,打進長安建立大唐社稷。李淵本着”立嫡以長“的原則,立嫡長子李建成為太子。嫡次子李世民南征北戰,打下了大唐半壁江山。二弟李世民不服大哥李建成,哥倆為了太極殿正當中那把椅子,展開了至死方休的鬥争。

武德九年六月,李建成集團步步緊逼,取得了對李世民集團的絕對優勢。李世民身邊的謀臣和武将,紛紛被李淵調走。眼看着李世民要成為光杆司令了,李淵又借口”太白經天,秦王主天下“,暗示要李世民自殺。

《資治通鑒》記載,李世民開啟影帝模式,用一套哭戲,讓李淵暫時收回殺心。李世民回到天策府,馬上決定發動兵變,以武力的方式,解決他與李建成之間的争鬥。李世民馬上把天策府兵将集合起來,尉遲敬德和長孫無忌等九人,追随李世民兵發玄武門,史稱”玄武門九将“。

李世民要想兵變成功,就必須控制通往太極殿的必經之路玄武門。李世民控制玄武門,沒有發生戰鬥,可謂是兵不血刃。李世民控制玄武門這麼輕松,關鍵是有三個内應敬君弘、呂世衡、常何。

尉遲敬德躲在玄武門城樓,眼看戰友被打死,為何會見死不救?

李淵劇照,圖檔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

玄武門事關大唐社稷安危,肯定不可能隻有一個守将。武德九年六月初三夜晚,值守玄武門的将軍,分别是四品雲麾将軍敬君弘、五品中郎将呂世衡、外加衆所周知的常何。此三人早年都是追随李世民打天下的部将,跟李世民有戰火中成長的情誼。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淩晨,李世民和玄武門九将在内應三将的配合下,進入玄武門設定伏擊圈。李建成和李元吉進入伏擊圈之後,李世民一箭射中李建成。李建成墜馬倒地,一命嗚呼了。尉遲敬德也奮起神威,殺了李元吉。

李建成和李元吉的死訊傳出來之後,東宮和齊王府兵将2000多人,在謝叔方和薛萬徹等人的率領下,向玄武門發動猛攻。(此事典出《資治通鑒》語:”副護軍薛萬徹、屈直府左車騎萬年謝叔方帥東宮、齊府精兵二千馳趣玄武門。“)

尉遲敬德躲在玄武門城樓,眼看戰友被打死,為何會見死不救?

李建成劇照,圖檔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

李世民集團的将軍中,尉遲敬德和常何主張固守待援,敬君弘和呂世衡主張出關與太子餘部決戰。敬君弘和呂世衡不顧衆将反對,毅然率領部隊下關列陣迎敵。(此事典出《資治通鑒》語:”君弘不從,與中郎将呂世衡大呼而進,皆死之。“)

戰鬥的結果一邊倒,敬君弘和呂世衡很快就戰死了。在敬君弘苦戰不支的時候,淩煙閣功臣尉遲敬德選擇躲在城樓上,對戰友見死不救。論戰鬥力,尉遲敬德絕對秒殺敬君弘。尉遲敬德選擇閉門不戰,隻能證明尉遲敬德有勇有謀。

當時的情況,太子餘部沒有退路了,他們隻能背水一戰。此時的太子餘部,是窮寇莫追的窮寇。太子餘部的戰鬥力,是非常強悍的。敬君弘和呂世衡沒有意識倒這一點,才會斷送卿卿性命。

尉遲敬德頭腦冷靜,謀定而後動。他非常清楚太子餘部的情況,選擇了固守不戰。太子餘部猛攻玄武門,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太子餘部久公玄武門不下,就嚷嚷着要攻打秦王府。就在這個時候,尉遲敬德割下李建成和李元吉的人頭,扔下了城牆。

尉遲敬德躲在玄武門城樓,眼看戰友被打死,為何會見死不救?

久攻玄武門不下的太子餘部,對前途一片迷茫。李建成和李元吉的人頭,成了壓垮他們的最後一根稻草。太子餘部見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人頭,頓時作鳥獸散。(此事典出《資治通鑒》語:”守門兵與萬徹等力戰良久,萬徹鼓噪欲攻秦府,将士大懼;尉遲敬德持建成、元吉首示之,宮府兵遂潰。“)

太子餘部散去之後,尉遲敬德帶兵進宮,要”保護“李淵。李淵在尉遲敬德”威脅性保護“之下,被迫立李世民為太子,并且把大唐全部交給李世民。李世民殺了李建成和李元吉,控制了李淵,取得了玄武門之變的勝利。

在大家的印象中,尉遲敬德是武夫莽漢。在真實的曆史上,尉遲敬德的勇猛确實令人稱道,他的謀略也高人一籌。玄武門的戰鬥證明了尉遲敬德的謀略,還有一個正史記載的事件,也證明了尉遲敬德的謀略。

《資治通鑒》記載,玄武門之變剛剛結束,李世民就制定了一份涉及一百多戶人家的名單,名單裡都是李建成和李元吉的親信。李世民下令,按照名單抓人。尉遲敬德謀定而後動,對李世民說:”罪在二兇,既伏其誅;若及支黨,非是以求安也!“

尉遲敬德躲在玄武門城樓,眼看戰友被打死,為何會見死不救?

當時的情況,李建成和李元吉的親信,遍布大唐各地。李建成的親信手握重兵,河北等地的守将都是李建成的親信。燕郡王李藝和廬江王李瑗,都是李建成的心腹。如果李世民苦苦追殺李建成餘黨,李建成的餘黨勢必會起兵造反。一旦出現這種情況,中夏大地就會狼煙四起。

尉遲敬德審時度勢,勸李世民對太子餘黨采取安撫政策。李世民聽從尉遲敬德的建議,赦免了太子餘黨,還起用了謝叔方和薛萬徹等人。李世民為了安撫太子餘部,讓太子餘部魏征出使河北,安撫人心。尉遲敬德的計謀,讓李世民迅速穩定了局勢,被曆史證明是非常好的計謀。

尉遲敬德和張飛一樣,也是智勇雙全。隻是他們的勇力太出色了,才掩蓋了他們的謀略。曆史上大部分成功的武将,都是有勇有謀,是以他們才能成功。民間傳說和演義喜歡誇大武将的武力,才讓我們忽略了他們的謀略。

本文由王福星原創。碼字不易,請尊重原創,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本人已經和維權公司簽約,委托維權公司代理維權。未經授權轉載者,維權公司會代表本人維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