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尉迟敬德躲在玄武门城楼,眼看战友被打死,为何会见死不救?

李渊太原起兵,打进长安建立大唐社稷。李渊本着”立嫡以长“的原则,立嫡长子李建成为太子。嫡次子李世民南征北战,打下了大唐半壁江山。二弟李世民不服大哥李建成,哥俩为了太极殿正当中那把椅子,展开了至死方休的斗争。

武德九年六月,李建成集团步步紧逼,取得了对李世民集团的绝对优势。李世民身边的谋臣和武将,纷纷被李渊调走。眼看着李世民要成为光杆司令了,李渊又借口”太白经天,秦王主天下“,暗示要李世民自杀。

《资治通鉴》记载,李世民开启影帝模式,用一套哭戏,让李渊暂时收回杀心。李世民回到天策府,马上决定发动兵变,以武力的方式,解决他与李建成之间的争斗。李世民马上把天策府兵将集合起来,尉迟敬德和长孙无忌等九人,追随李世民兵发玄武门,史称”玄武门九将“。

李世民要想兵变成功,就必须控制通往太极殿的必经之路玄武门。李世民控制玄武门,没有发生战斗,可谓是兵不血刃。李世民控制玄武门这么轻松,关键是有三个内应敬君弘、吕世衡、常何。

尉迟敬德躲在玄武门城楼,眼看战友被打死,为何会见死不救?

李渊剧照,图片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

玄武门事关大唐社稷安危,肯定不可能只有一个守将。武德九年六月初三夜晚,值守玄武门的将军,分别是四品云麾将军敬君弘、五品中郎将吕世衡、外加众所周知的常何。此三人早年都是追随李世民打天下的部将,跟李世民有战火中成长的情谊。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凌晨,李世民和玄武门九将在内应三将的配合下,进入玄武门设置伏击圈。李建成和李元吉进入伏击圈之后,李世民一箭射中李建成。李建成坠马倒地,一命呜呼了。尉迟敬德也奋起神威,杀了李元吉。

李建成和李元吉的死讯传出来之后,东宫和齐王府兵将2000多人,在谢叔方和薛万彻等人的率领下,向玄武门发动猛攻。(此事典出《资治通鉴》语:”副护军薛万彻、屈直府左车骑万年谢叔方帅东宫、齐府精兵二千驰趣玄武门。“)

尉迟敬德躲在玄武门城楼,眼看战友被打死,为何会见死不救?

李建成剧照,图片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

李世民集团的将军中,尉迟敬德和常何主张固守待援,敬君弘和吕世衡主张出关与太子余部决战。敬君弘和吕世衡不顾众将反对,毅然率领部队下关列阵迎敌。(此事典出《资治通鉴》语:”君弘不从,与中郎将吕世衡大呼而进,皆死之。“)

战斗的结果一边倒,敬君弘和吕世衡很快就战死了。在敬君弘苦战不支的时候,凌烟阁功臣尉迟敬德选择躲在城楼上,对战友见死不救。论战斗力,尉迟敬德绝对秒杀敬君弘。尉迟敬德选择闭门不战,只能证明尉迟敬德有勇有谋。

当时的情况,太子余部没有退路了,他们只能背水一战。此时的太子余部,是穷寇莫追的穷寇。太子余部的战斗力,是非常强悍的。敬君弘和吕世衡没有意识倒这一点,才会断送卿卿性命。

尉迟敬德头脑冷静,谋定而后动。他非常清楚太子余部的情况,选择了固守不战。太子余部猛攻玄武门,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太子余部久公玄武门不下,就嚷嚷着要攻打秦王府。就在这个时候,尉迟敬德割下李建成和李元吉的人头,扔下了城墙。

尉迟敬德躲在玄武门城楼,眼看战友被打死,为何会见死不救?

久攻玄武门不下的太子余部,对前途一片迷茫。李建成和李元吉的人头,成了压垮他们的最后一根稻草。太子余部见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人头,顿时作鸟兽散。(此事典出《资治通鉴》语:”守门兵与万彻等力战良久,万彻鼓噪欲攻秦府,将士大惧;尉迟敬德持建成、元吉首示之,宫府兵遂溃。“)

太子余部散去之后,尉迟敬德带兵进宫,要”保护“李渊。李渊在尉迟敬德”威胁性保护“之下,被迫立李世民为太子,并且把大唐全部交给李世民。李世民杀了李建成和李元吉,控制了李渊,取得了玄武门之变的胜利。

在大家的印象中,尉迟敬德是武夫莽汉。在真实的历史上,尉迟敬德的勇猛确实令人称道,他的谋略也高人一筹。玄武门的战斗证明了尉迟敬德的谋略,还有一个正史记载的事件,也证明了尉迟敬德的谋略。

《资治通鉴》记载,玄武门之变刚刚结束,李世民就制定了一份涉及一百多户人家的名单,名单里都是李建成和李元吉的亲信。李世民下令,按照名单抓人。尉迟敬德谋定而后动,对李世民说:”罪在二凶,既伏其诛;若及支党,非所以求安也!“

尉迟敬德躲在玄武门城楼,眼看战友被打死,为何会见死不救?

当时的情况,李建成和李元吉的亲信,遍布大唐各地。李建成的亲信手握重兵,河北等地的守将都是李建成的亲信。燕郡王李艺和庐江王李瑗,都是李建成的心腹。如果李世民苦苦追杀李建成余党,李建成的余党势必会起兵造反。一旦出现这种情况,中夏大地就会狼烟四起。

尉迟敬德审时度势,劝李世民对太子余党采取安抚政策。李世民听从尉迟敬德的建议,赦免了太子余党,还起用了谢叔方和薛万彻等人。李世民为了安抚太子余部,让太子余部魏征出使河北,安抚人心。尉迟敬德的计谋,让李世民迅速稳定了局势,被历史证明是非常好的计谋。

尉迟敬德和张飞一样,也是智勇双全。只是他们的勇力太出色了,才掩盖了他们的谋略。历史上大部分成功的武将,都是有勇有谋,所以他们才能成功。民间传说和演义喜欢夸大武将的武力,才让我们忽略了他们的谋略。

本文由王福星原创。码字不易,请尊重原创,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本人已经和维权公司签约,委托维权公司代理维权。未经授权转载者,维权公司会代表本人维权。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