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劉宋皇族内讧告訴我們:無能力之人最易無知,無擔當之人百無一用

宋明帝劉彧在位僅六年就病逝了,為了能讓自己的兒子牢牢守住這份家業,劉彧在臨死前大開殺戒,幾乎把所有假想敵屠戮一空。

想當初,宋孝武帝劉駿設定的權力格局被皇叔們打破,是以宋明帝劉彧活着的時候,把皇叔們當做自己的生死大敵。除了劉休範之外,其他皇叔全部被殺。

宋武帝劉裕的兄弟和兒子,此時已經全部雷射;宋文帝劉義隆的兄弟和兒子,此時隻剩下一個劉休範(劉義隆之子);宋孝武帝劉駿的兄弟和兒子,此時也隻剩下一個劉休範(劉駿十八弟);宋明帝劉彧的兄弟,還是隻剩下一個劉休範(劉彧十八弟)。

這樣細細數來,除了宋明帝劉彧的兒子們以外,劉宋皇族的近支成員隻有劉休範還活着。劉休範之是以能夠逃過一劫,是因為他比較無能,劉彧認為他無法對自己的接班人構成威脅,皇族近支成員中也需要留下一位年長者。

唯休範謹澀無才能,不為物情所向,故得自保。——《宋書》·卷七十九·列傳第三十九·文五王竟陵王誕

劉宋皇族内讧告訴我們:無能力之人最易無知,無擔當之人百無一用

皇族遠支的成員相對遠離權力旋渦,還有不少人存活,他們之中最著名的是劉景素和劉秉。

劉景素是宋明帝劉彧的侄子,他的父親(劉彧的七哥劉宏)死得比較早,是以并沒有卷入殘酷的政治鬥争,劉景素也是以一直活到了宋明帝劉彧去世之後,并擁有較高的地位和職務:時任南徐州刺史,坐鎮京口。

授使持節、都督南徐、南兖、兖、徐、青、冀六州諸軍事、鎮軍将軍、南徐州刺史。——《宋書》·卷七十二·列傳第三十二·文九王

劉秉是劉道憐(劉裕弟弟)的孫子,也就是宋明帝劉彧的堂兄弟。因為他與皇族比較疏遠,是以遠離了皇族内讧的旋渦。在皇族近支成員被成批清洗出局以後,劉秉也變得越來越重要:時任郢州刺史。劉彧死後不久,輔政大臣為了與中書通事舍人争權友善,就把劉秉調回中央政府,成為中央政府的重臣之一。

後廢帝即位,改都督郢州豫州之西陽司州之義陽二郡諸軍事、郢州刺史,持節、常侍如故。未拜,留為尚書左仆射,參選。——《宋書》·卷五十一·列傳第十一·宗室長沙景王道憐

行文至此,大家應該已經看出宋明帝劉彧死後的格局了:皇族近支成員擁有龐大的軍政資源,但他們的年齡都很小(年齡最大的劉昱隻有十歲),或是能力很差(劉休範)。

在皇族遠支成員中,除了劉景素和劉秉擁有較多的軍政資源外,其它人似乎也不值一提。從這個角度來看,皇族勢力根本不足以威脅皇權。

而宋明帝劉彧親自挑選的輔政大臣,也都不是什麼如狼似虎的人物。精通權變的吳喜和背景強大的王景文,都被劉彧以莫須有的罪名殺死了。

袁粲、褚淵、劉勔、蔡興宗、沈攸之同被顧命。——《宋書》·卷八·本紀第八·明帝

至于中書通事舍人,本身就是依附于皇權之上的,更不需要用多麼強大的力量制約他們,并不是所有人都像戴法興那麼嚣張跋扈的。

但出乎宋明帝劉彧的意料,他布置的這個權力格局,還是在他去世之後破裂了,而且是意想不到的地方發生了破裂。

劉宋皇族内讧告訴我們:無能力之人最易無知,無擔當之人百無一用

皇族近支成員擁有龐大的軍政資源,但他們的年齡都很小,或是能力很差。但最先跳起來的,居然是近支皇族裡面能力很差的劉休範。

宋明帝劉彧沒有殺劉休範,隻是因為他認為劉休範能力太差,不足以威脅自己的兒子。從某種意義上講,劉彧并沒有看錯這個弟弟。但他錯估了一件事:能力很差的人,往往沒有自知之明。

劉休範并沒有威脅皇權的能力,但他卻偏偏認為自己有。于是宋明帝劉彧死後不久,劉休範就開始處心積慮地造反。叛亂爆發後,劉休範一鼓作氣地打到了都城之下,甚至差點攻入都城。

其年,進位太尉。明年五月,遂舉兵反。——《宋書》·卷七十九·列傳第三十九·文五王竟陵王誕

劉休範的叛亂,讓宋明帝劉彧布置的權力格局迅速出現了難以彌補的裂紋。因為當時皇帝劉昱隻有十一歲,其他皇子的年齡更小,叛亂的人又是唯一的皇叔,是以皇族近支成員中已經沒有一個人能領銜鎮壓叛亂了。

在這種背景下,領銜勤王的人自然都是各地的軍政長官,而坐鎮中央政府保衛都城的人是輔政大臣。在這種背景下,當叛亂被平定之後,這些人的權力肯定會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從某種意義上講,帝國的權力資源從某種意義上講是固定的。各地軍政長官和中央輔政大臣的權力獲得了提高,皇族的權力自然就會下降。

宋明帝劉彧的皇子們雖然擁有強大的軍政資源,卻因為年齡太小而無法有效使用。更主要的是,在平定皇叔劉休範的叛亂中,皇子們的權力自然會在不經意間流失許多。因為在平定皇叔劉休範的叛亂中,皇子們的軍政資源會暫時撥給各地軍政長官和中央輔政大臣。當叛亂結束後,皇子們再想全部收回這些權力,就有些不現實了。

劉宋皇族内讧告訴我們:無能力之人最易無知,無擔當之人百無一用

在平定皇叔劉休範的叛亂之後,皇族中還能夠真正發揮實力的隻剩下了遠支的劉景素和劉秉。劉景素時任南徐州刺史,坐鎮京口;劉秉則是中央政府四大佬之一。

但劉景素沒能成為鞏衛皇權的重要力量,因為劉景素後來也叛亂了。

景素信之,即便舉兵,負戈至者數千人。——《宋書》·卷七十二·列傳第三十二·文九王

劉景素的叛亂,主要是由以下三個原因促成的。

一、随着皇族的衰弱,圍繞皇族的利益集團希望推出一個強有力的代表人物保衛他們的利益,劉景素就是當時最佳的人選。他們支援劉景素,未必是支援劉景素造反,但他們顯然都希望劉景素能成為帝國執政官。

二、軍政大佬為了保護自己的既得利益,自然視劉景素為最大的威脅。而面對這樣一個野心勃勃、影響力巨大的皇族,以皇帝劉昱為中心的利益集團自然也認為這是一個巨大的威脅。

三、當這三股力量開始交鋒的時候,圍繞皇族的利益集團自然會發現一個問題:自己受到了軍政大佬和皇帝劉昱身邊的利益集團兩股力量的合圍。在這種背景下,執政官是别想了,除了铤而走險之外,似乎也沒有太好的辦法。

在這種背景下,劉景素沒有太多的選擇,于是他終于一步一步地走上了叛亂之路。

劉宋皇族内讧告訴我們:無能力之人最易無知,無擔當之人百無一用

當劉景素的叛亂再次被平定之後,宋明帝劉彧布置的權力格局已經完全走樣了。

劉景素造反之時,皇子們的年齡還是太小,不可能領銜鎮壓叛亂。而除了劉秉之外,其它皇族成員已沒有一個值得稱道的人了。

劉秉這個人最大的優點就是溫和謙虛,這種人當朋友或許不錯,但在關鍵時刻别想指望他能領銜做大事。在這種背景下,領銜鎮壓劉景素叛亂的人,依然是皇族之外的軍政長官。

當劉景素的叛亂再次被平定之後,劉氏皇族已經變得脆弱不堪。因為皇子們依然年幼,他們所掌握的權力資源早已被攫取得說所剩無幾。

皇族大佬劉休範和劉景素都因叛亂被清理出政治舞台,劉氏皇族隻有劉秉還能撐撐場面,但劉秉隻是中央政府四個大佬之一,而且并不是排名第一的大佬。

在這種背景下,劉宋的政治格局似乎已經退回了東晉時期:皇權衰弱,衆多軍政大佬共同控制帝國。但這種權力格局并沒有維持太久,很快就随着蕭道成專權而告終結。

劉宋皇族内讧告訴我們:無能力之人最易無知,無擔當之人百無一用

蕭道成能取代劉宋,是建立在衆多機緣巧合之上的。

如果劉休仁那種重量級的皇族還活着,應該輪不到蕭道成專權;如果王景文那種重量級的豪門士族還活着,應該也輪不到蕭道成專權;如果吳喜那種精于權變、又極具影響的人活着,應該同樣輪不到蕭道成專權。

這幾個人在并無具體過錯的前提下被宋明帝劉彧殺死,隻能說明一件事:在劉彧看來,這三個人比蕭道成更危險。從這個角度來看,蕭道成應該感謝劉彧,是他幫忙清除了蕭道成的競争對手。

劉宋皇族内讧告訴我們:無能力之人最易無知,無擔當之人百無一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