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打通生命通道的“第一公裡”,直通大醫院的胸痛救治單元在杭州落地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 記者 何麗娜 通訊員 吳澤宇

在杭州餘杭某工地上,50歲的老吳(化名)跟往常一樣出工,歇息聊天時他依然是工友群裡的活躍分子,聽着他濃濃的東北腔,好似基因裡就自帶幽默。在一陣陣歡聲笑語中,大家似乎已經忘記,兩個月前,老吳在工作時突然暈倒,差點就跟他們永遠再見。

老吳的暈倒是因為兇險的急性心衰、心源性休克,其死亡率比心梗還要高。而他之是以能逃過一劫并快速恢複如初,就得益于杭州正在大力推進胸痛救治單元的建設。

何為胸痛救治單元?又能為老百姓帶來點啥?杭州市胸痛中心聯盟主席、杭州師範大學附屬醫院院長、心血管内科專家張邢炜教授,通過還原老吳的救治經過,展示了他們在奮力打通生命通道的“第一公裡”意義深遠。

打通生命通道的“第一公裡”,直通大醫院的胸痛救治單元在杭州落地

中年男子突發心衰

11天後竟自己走着出院

老吳是吉林人,獨自在杭州工作多年,雖已人到中年,但他對自身健康依然充滿自信,工地上幹起活來總不願輸給年輕人。

10月初的一天,老吳在工作時突然感覺到胸悶、氣急,還大汗淋漓。他以為是上午幹活有點累的緣故,再看看時間已到中午11點,想着再堅持一會兒,等中午休息一下就會好的,便沒有重視,下午到點則繼續上班。直到下午3點多,他隻覺得胸悶加重,随即暈倒,等他醒來時已躺在杭師大附院的搶救室裡。

老吳暈倒後,第一時間被工友送至就近的仁和街道社群衛生服務中心,接診醫生見狀初步判定是心血管意外,一邊按照心血管危重症患者救治方法對症處理,一邊呼叫120,同時對接杭師大附院胸痛中心。

下午4點多,杭師大附院胸痛中心的值班醫護已做好一切準備,等急救車一到,就将老吳送進搶救室。當時的老吳口唇發白、呼吸微弱、心跳緩慢、沒有意識,典型的腦缺血缺氧的表現。接診醫生第一時間進行氣管插管、心肺複蘇,等生命體征稍微穩定後急診做了冠脈造影,确定血管沒有閉塞,排除心梗,随後再做心髒超聲檢查,發現心髒巨大,且EF值(心髒功能的左心室射血分數)隻有正常人的1/3,診斷是急性心衰,當即轉入ICU救治。

老吳後續恢複得很快,在ICU裡的第二天拔除了氣管插管,才住了3天就轉到普通病房,再經心功能糾正、呼吸恢複等系列康複治療,僅11天時間便康複出院。那天,他自己走着離開醫院,還興奮地拉着醫護人員合影。

據《中國心血管健康與疾病報告(2020)》顯示,中國心血管病患病率、死亡率持續上升,已成為重大公共衛生問題。秋冬是心血管意外的高發期,各大醫院急診幾乎每天都有收治,救回來留下殘疾或是沒救回來的悲劇時有發生,老吳無疑是幸運的。

打通生命通道的“第一公裡”,直通大醫院的胸痛救治單元在杭州落地

推動胸痛救治單元建設

打通生命通道的“第一公裡”

“對于心衰、心梗等心血管意外的患者來說,能否抓住黃金搶救時間直接關乎生死。當心肌缺血3小時,心肌細胞部分死亡,而當心肌缺血6小時,心肌細胞則完全壞死。近年來,各大醫院建設胸痛中心,就是要最大限度縮短救治時間,挽救生命。”張邢炜教授說。

杭師大附院于2011年11月與拱墅區各社群衛生服務中心建立了遠端心電實時監控傳送網絡,在社群與醫院之間架設起心髒病救治綠色通道。2015年初在省内率先開始籌建胸痛中心,2016年7月通過标準版胸痛中心認證,2017年12月通過中國胸痛中心示範基地認證,同年牽頭成立杭州市胸痛中心聯盟,2018年11月牽頭組建杭州市醫學會胸痛分會。在迅速、準确、有效救治心血管意外患者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以心梗為例,從患者入院到完成手術,10年前平均用時為180分鐘,如今已縮短至60分鐘,用時最短的一位患者僅29分鐘,進而大大提升了患者的預後,也減輕了家庭與社會的負擔。

然而,這張守護公衆心髒的保護網還不夠大。在世界心髒聯盟理事、中國胸痛中心聯盟執行主席霍勇教授看來,基層社群醫院作為距離百姓最近的專業醫療資源,很大程度上承擔着急性胸痛接診任務,但當下大部分胸痛中心體系仍局限在中心城區醫療機構,基層社群醫院缺少裝置、人員和技術條件,無法發揮胸痛中心的作用。胸痛救治單元就是按照就近原則,基層社群醫院與通過認證的胸痛中心建立聯合救治及轉診關系,對胸痛患者及時準确診斷,進而減少早期救治延誤,提高救治率。

張邢炜教授說,自2020年全國層面啟動胸痛救治單元建設以來,杭州市胸痛中心聯盟也在持續推進該工作。胸痛救治單元的建設不是簡單的挂牌,從救治流程的梳理到基層醫護的教育訓練,甚至是對轄區居民的科普等,需要醫患對胸痛意識的共同提升,才能在與死神賽跑中赢得時間。在老吳昏迷這段時間裡的一系列救治,從基層社群醫院到有搶救能力的大醫院僅用了1小時,對預後至關重要。

目前,杭州已經通過驗收的胸痛救治單元有8家,在建設的救治單元有10餘家,像拱宸橋街道社群衛生服務中心、小河湖墅街道社群衛生服務中心、大關上塘街道社群衛生服務中心、半山街道社群衛生服務中心、和睦街道社群衛生服務中心等多家錢報小時健康小站都即将通過驗收。通過加速推動胸痛救治單元建設,實作救治體系區域延伸到基層,打通急性胸痛救治的“第一公裡”。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制、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将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