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蜀漢90多萬人口10多萬兵,兵民比例高不高?人口過少是何原因?

公元263年,當蜀後主劉禅牽着羊,向魏軍将領投降時,同時還獻上了蜀漢的戶籍。據上面所載,蜀漢總人口為94萬人,士兵10萬餘人,官吏4萬餘人。也就是說,每9個百姓中要出一個士兵,每8個百姓要養一個士兵;另外,每27個百姓要養一個官吏。那麼,這個比例高嗎?為什麼人們普遍認為,蜀國的百姓負擔是最重的呢?而蜀漢建立了四十多年,人口為什麼隻有90多萬呢?

蜀漢90多萬人口10多萬兵,兵民比例高不高?人口過少是何原因?

首先我們要對比一下資料:當時,魏國的總人口為443萬人,總兵力是50萬人;吳國的總人口是240萬人,總兵力是23萬人。看上去,蜀漢的兵民比例是居中的,既不是最高也不是最低。可見在三國時期,大約10個百姓養一個士兵是标準值。可實際上,蜀國的百姓确實是負擔最重的。這跟人口數量無關,而是跟地理位置有關。

蜀漢90多萬人口10多萬兵,兵民比例高不高?人口過少是何原因?

我們先來看看魏國和吳國的情況。

魏國的國土就是傳統意義上的關中和中原兩大平原,在當時是傳統的農耕發達地區,農業資源極為發達。在經過黃巾起義的洗劫之後,大片的土地撂荒。但是在曹操執政期間,出台了不少刺激農業發展的政策,讓魏國的農業生産興盛了起來。是以,魏國的百姓是比較富裕的。而且,曹操在軍中實行了屯田制,士兵直接生産糧食,也可以減少一部分百姓的負擔。

蜀漢90多萬人口10多萬兵,兵民比例高不高?人口過少是何原因?

而吳國地處江南,那裡是傳統意義上的魚米之鄉。農業技術雖然比不上中原地區,但是氣候宜人,糧食也能豐産。而且吳國首都建業地處長江通衢,商業發達,是以吳國的百姓也比較富裕。另外,孫權也實行了屯田,同樣有助于減輕百姓的負擔。

但是,蜀漢的情況卻和魏吳兩國有着天壤之别

蜀漢雖然占據了素有“天府之國”美稱的成都平原,但是農業技術和可耕地面積都比魏國來得差。蜀國多山地,平原隻有那麼幾塊,出産不了太多的糧食。而蜀漢占據的南蠻之地,又并非傳統農業區,根本收不上什麼糧食和稅。是以,蜀漢的百姓人均可支配财富遠比魏吳兩國來得少。而他們同樣要承受不少于魏吳兩國的,自然是不堪重負。

蜀漢90多萬人口10多萬兵,兵民比例高不高?人口過少是何原因?

另外還要注意,蜀漢的軍隊可不是單純用來駐防的,而是用來打仗的。蜀漢持續的短短42年中,光北伐曹魏就有将近20次。而每一次戰争所需要的消耗,和平時是不可同日而語的。況且,蜀國多山地,運糧的成本也遠比在平原地區的魏、吳兩國來得高。相應的,士兵的機關軍費也就遠比魏吳兩國大。用本來就少的财富供給更高的軍費,百姓的負擔可想而知。這也就是《三國志》中,說蜀國百姓“面有菜色”的根本原因了。

當然,蜀漢也屯田。《三國志》中記載:“亮分兵屯田,為久駐之基耕者雜于渭濱居民之間,而百姓安堵,軍無私焉”。但是,蜀漢的屯田之地是在漢中平原,就是魏蜀兩國戰争的前沿。先不說漢中平原的面積夠不夠大,單單是這個位置就有很大的問題。漢中平原是個軍事區,而不是安甯的農業區。諸葛亮在這裡屯田,震懾敵人的作用更大。但是在這麼一個戰亂之地屯田,能收多少糧食、糧食是不是能收到自己手裡,都是個問題。是以蜀國的屯田,實際上并沒有減輕百姓的負擔。

蜀漢90多萬人口10多萬兵,兵民比例高不高?人口過少是何原因?

那麼,如何解釋蜀漢人口少的情況呢?其實,這個更好解釋。

益州這個地方,由于地理環境的阻礙,是一個很難有外來人口補充的地方。這裡有一個例子:嘉平元年(公元249年),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原本鎮守漢中的征西将軍夏侯霸投奔蜀國。他帶着必要的行李,可能還有人跟随,卻依然在陰平的大山裡迷了路,甚至到了絕糧的地步。要不是蜀漢得到消息前來迎接,夏侯霸能不能活着都成問題。可見當時的蜀地是比較封閉的,人口按理說應該比較穩定。

蜀漢90多萬人口10多萬兵,兵民比例高不高?人口過少是何原因?

然而看古代的資料,似乎情況并非如此。東漢末年,益州曾經有過好幾次“人口普查”,數字的震蕩極為劇烈,最高是660萬,最少時是108萬。後來我們一般采信的,是《後漢書》中的記載558萬。東漢末年的黃巾大起義,對益州的波及也十分有限,隻有一個叫馬相的賊人自稱黃巾軍作亂,但是後來也被平定。後來益州也曾卷入過幾次戰争,規模也都不大。而且從地方志上看,這一時期益州也沒有大規模的天災。那麼,蜀漢是如何在幾十年的時間裡,出現恐怖的人口負增長呢?原因隻有一個:當地的貴族在大量的藏匿人口。

藏匿人口是古代地主逃稅的一個主要方法。一個百姓隻要在戶口簿上沒有他的名字,他就不會承擔國家的賦稅。是以古代的那些地主們總是想方設法将自己土地上的佃戶隐藏起來,這樣,佃戶的所有産出就會成為自己的收入。這種情況在古代非常普遍,一般大戶人家的奴仆、侍女、傭工之類的都不算在國家的戶口裡。這個數字,往往是非常驚人的。

蜀漢90多萬人口10多萬兵,兵民比例高不高?人口過少是何原因?

三國末期,士族的地位蹿升,這些士族傲慢偏激,隻在乎自己的利益。即使是皇帝,也要對他們禮敬三分。比如魏國草創階段,曹操對荀彧一家的禮遇;再比如曹丕即位後,極為重用陳群、司馬懿等人;還比如孫權在位期間,讓大族張家的領袖張昭主持國政,讓陸家的陸遜統領軍事;而單就蜀漢來說,這種情況隻可能比魏、吳兩國大,絕不可能更少。

蜀漢政權的建立,本就是别别扭扭的。劉備率領的荊州集團奪取益州,手段其實很卑鄙。本來是幫人家打仗的,可後來把主人給滅了,這放在哪兒都說不過去。是以,劉備動用了包括聯姻在内的一切手段,才算把益州本地貴族穩住。諸葛亮更是為了在益州本地貴族面前做姿态,而不得不“揮淚斬馬谡”。這兩位強人尚且需要使用這種手段來制衡,他們死後的情況隻可能更嚴重。而曹魏大軍剛一到成都腳下,益州本地的谯周就大肆鼓吹投降言論,由此可見益州集團從頭至尾都沒有将自己當成蜀漢政權的人。是以,他們藏匿起人口來,必然比禮遇貴族的魏、吳兩國更加嚴重。這也就是蜀漢人口負增長的根本原因。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