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螳螂拳宗師崔壽山,為何隻紮了個馬步,日本憲兵隊長就拱手認輸

抗戰時期,日本憲兵隊長找螳螂拳宗師崔壽山比武。當時崔壽山并沒有和他比,隻是紮了一個馬步,站在台上一動不動。為何不一會兒後,日本憲兵隊長就拱手認輸了呢?

螳螂拳宗師崔壽山,為何隻紮了個馬步,日本憲兵隊長就拱手認輸

(崔壽山)

崔壽山生于1890年,是山東煙台萊陽人。他的家裡是名門望族,祖上多是才學大儒,其中又以明朝畫家崔子忠最為著名,他的作品“藏雲圖”至今還收藏在北京故宮博物院裡,其他作品也多散于國外。

受書香浸染,崔壽山從小就好讀詩書,他又聰明伶俐,是以深得族中長輩的疼愛。不過崔壽山打小就特别崇拜他的舅舅宋子德。

宋子德是萊陽縣趙各莊人。宋家在萊陽縣不僅是大富之家,而且很有權勢,由于宋子德排行第二,是以都稱他為“宋二爺”。

宋子德才學很高,對國術更是情有獨鐘,他早年練過長拳與猴拳,後結交了山東武林泰鬥姜化龍,拜在他門下學習梅花螳螂拳。

藝成後,宋子德又閱讀了大量國術典籍,并四處訪友論武。在與各國術流派的交流中,吸取各派國術精華。最後他集百家之長,對梅花螳螂拳進行了充實與發展,形成了剛柔相濟的太極螳螂拳。由于畢生事武,宋子德對武藝的鑽研從來沒有中斷過。後來,他把姜化龍的拳法進行整理和歸納,撰寫出了理論體系十分完整的《螳螂拳譜》。

在崔壽山小的時候,宋子德就緻力于發揚螳螂拳,是以他開設的武館遍及萊陽、煙台等地。當然,在那個沒有廣告推廣的年代,招收徒弟全靠口碑。宋子德武藝超群,并且由于他名聲在外,南北武林的國術高手都曾不遠千裡來找他切磋武藝,但是鮮有能勝過他的對手。

正因如此,許多國術愛好者紛紛前來拜師學藝,而宋子德亦傾囊相授,且教授極嚴,是以他教授的徒弟中出了不少名震武林的人物。

盡管有“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顔如玉”這樣的說法,不過這種勸學的雞湯,隻是針對寒門子弟。像崔壽山這樣出身于名門望族的年輕人,自然不用為了光耀門楣參加科舉考試。再加上赫赫有名的宋子德,又是他心目中的真英雄,是以他受到宋子德影響,對國術産生了極為濃厚的興趣。

對于這個天資聰穎的外甥,宋子德也很喜愛。是以當聽說他想學螳螂拳時,宋子德一口就答應了。此後,崔壽山就在宋子德的武館裡刻苦學藝。

比起其他師兄弟們,崔壽山學武頗為不同。他一邊學一邊喜歡琢磨,又勤學好問,是以他學得要比别人學得快,學得精。再加上他非常刻苦,常常三更就開始練功,白天又在武館裡苦學,又有宋子德在一旁親自傳授,是以他很快就成為了宋子德入室八大弟子之首。

宋子德為了讓崔壽山得到更多曆練,出外以武會友時,常把崔壽山帶在身邊,是以崔壽山不僅得到其他門派名師的指點,而且也多次與人較技,從實戰中獲得更多技擊經驗,這樣一來,他的武藝日臻精深。

一晃十數載,宋子德見崔壽山的螳螂拳已練得出神入化,十八般兵器亦十分精通,是以宋子德便拿出一把上面刻有自己名字的寶劍贈給了他,并諄諄叮咛,希望他能把螳螂拳繼續發揚光大,不要辜負了他這個師父對他的期望。

螳螂拳宗師崔壽山,為何隻紮了個馬步,日本憲兵隊長就拱手認輸

(演練螳螂拳的崔壽山先生)

崔壽山聽從宋子德的建議,他在出師後,先懷揣200塊大洋四處遊曆,并以武會友,與各國術流派名家談武論藝。通過實踐與理論相結合,對太極螳螂拳進行了擴充,使其在拳法上更加豐富。而他也在不斷研究的過程中,在拳法上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技法與風格,進而在武林界成為了影響深遠的國術名家。

1928年,中央國術館在南京成立。山東國術館也不落人後,很快也在濟南成立。一時全國各地為了響應“強國強種”的号召,紛紛成立國術館。等到了1933年初,就有25個省市和近300個縣成立了國術館。

崔壽山很受鼓舞,為了發揚螳螂拳,他在得到山東國術館同意後,聯合李昆山、劉竹園等7位拳師會聚萊陽,建立了萊陽國術館。在國術館成立大會上,崔壽山的螳螂拳引得一片叫好聲,而他也是以名噪一時。

此後,由于萊陽國術館螳螂拳師很多,是以崔壽山便到煙台、膠東等地開館授藝。後來,萊陽國術館參考中央國術館的經驗與規則,舉辦了一次比武大會,崔壽山憑着高超的武藝一舉奪魁,自此名震四方。

抗戰爆發後,萊陽國術館約有500多名學員報名參軍,其中也包括了不少崔壽山的弟子。盡管他們槍械匮乏,但他們利用會武的條件,組建了一支奮勇殺敵的大刀隊,在黃河北岸與日寇展開了激烈的戰鬥,并在戰鬥中打死打傷不少日寇。

消息傳出後,在全國引起了很大的反響,一些愛國人士深受鼓舞,也紛紛投身到捍衛民族尊嚴的抗戰之中。

1943年,盤踞萊陽的日僞漢奸趙保原(原國民黨十二師少将師長)聽說崔壽山武藝高強,于是許以團職教練的職務,請他訓練自己的軍隊,并教授螳螂拳。但崔壽山一向鄙視趙保原,不願與他為伍,是以他斷然拒絕了趙保原。

其實,此時受戰争的影響,國家動蕩,物資也十分匮乏,再加上崔壽山的武館也因為戰争的原因,早就關門歇業了,是以崔壽山的經濟并不寬裕。

不久後,崔壽山受朋友之邀,重回煙台開館授徒。結果他的武館引起了一個日本憲兵隊長的注意。在得知崔壽山是螳螂拳高手時,日本憲兵隊長十分不服。原來,日本憲兵隊長早在日本時,就是柔道高手,在日本國内,能勝過他的對手寥寥無幾。于是日本憲兵隊長找到武館,要與崔壽山一較高低。

螳螂拳宗師崔壽山,為何隻紮了個馬步,日本憲兵隊長就拱手認輸

(抗戰時期的日本憲兵)

當時,煙台已經被日本人控制了起來。崔壽山擔心和日本憲兵隊長比武,萬一把他摔到了地上,也許會給武館帶來不必要的麻煩,于是他就提議,他站在那裡不動,如果日本憲兵隊長能把他摔倒在地,就算赢。

崔壽山紮好馬步,将雙手置于胸前。日本憲兵隊長從後面摟住崔壽山的腰,想攻他下盤,再把他掼倒在地。結果他試了多個招式,崔壽山依然如泰山一般穩穩地立着。

日本憲兵隊長為了摔倒崔壽山,使出了吃奶的勁,不一會他就累得直喘粗氣。直到這時,日本憲兵隊長才心服口服,認輸告辭。

次日,日本憲兵隊長帶着重金又來找崔壽山,想要跟他學習螳螂拳。但崔壽山不為所動,堅決地拒絕了日本憲兵隊長。

後來,有人問崔壽山,你生活拮據,為何不收了日本憲兵隊長的拜師禮,大不了随便教他幾招就是。崔壽山卻義正言辭嚴地說,哪怕就教了一式,他就成了漢奸賣國賊,他不能為幾個錢就連民族大義都沒有了。

内戰爆發後,八路軍膠東軍區司令部設在了萊陽吳格莊。

司令員許世友也是個武林中人,他早年學過少林功夫。由于他對國術非常喜歡,是以不管走到哪,他都訪師拜友,認識一些習武高手。

許世友在萊陽的時候,聽聞崔壽山武藝高強,于是上門去請崔壽山給軍隊做國術教練。崔壽山得知來意後,一口應允,并連夜收拾了行李,直奔李格莊。後來,他不僅教授八路軍螳螂拳,而且他還積極參與戰鬥,為革命勝利立下了不少功勞。

崔壽山一生授徒無數,在教授武藝時,他總是親自示範,不願意敷衍徒弟。他認為既然收為弟子,就應該毫無保留,以真實的拳法相授,更不能有所保留。否則一代一代傳下去,要不了多久,螳螂拳就失傳了。

當時跟崔壽山習武的,除了一些體格強壯的弟子外,還有不少有病在身,想要通過習武強身,改善體魄的弟子。

崔壽山對于有病的弟子,總是根據他們的病情分情況教授武藝,讓他們通過拳法治好病後,再學藝。不少弟子不僅恢複了健康,而且後來還在武藝上頗有造詣,這讓崔壽山十分高興。

在衆多弟子中,最為出衆且具代表性的弟子有崔洪照、張香庭、紀春亭等人。這些人不僅得崔壽山真傳,而且還在崔壽山的影響下,具有很強的愛國精神。同時他們也把傳承螳螂拳當作己任,培養了大批螳螂拳高手。

1969年,一生事武的崔壽山,走完了他傳奇的人生,卒年79歲。他去世時,螳螂拳已經成為了山東一帶國術愛好者争相練習的主要國術之一。如今已經離他去世過去了大半個世紀,螳螂拳經過徒子徒孫們的發展,已經在國内外開枝散葉,頗有蓬勃之态,而這應該能告慰崔壽山的在天之靈了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