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74師俘虜軍事素質好卻是鐵杆反動派,上級指令:一個都不許放回家

1947年5月16日,激戰了三天的孟良崮漸漸安靜下來,敵整編74師被我華野部隊殲滅,此役共俘虜敵軍19676人。按照以往的慣例,俘虜願意留下的留下,不願意留下的發給路費回家,但74師的俘虜卻是例外。上級發來電報強調:74師的俘虜一個都不許放走!消息很快也在俘虜中傳開了,大家心裡都着慌:會不會是解放軍攻打孟良崮傷亡太大,要殺我們洩憤?

74師俘虜軍事素質好卻是鐵杆反動派,上級指令:一個都不許放回家

【被俘的74師官兵】

整編74師前身是抗戰中的74軍,抗戰勝利後,蔣氏為了在和談中玩名堂,将一大批軍改為整編師,74軍也是以改為整編74師,張靈甫為第四任師長。全師共3個旅9個團(後加入一個訓導團,但訓導團未參加孟良崮戰役),約32000餘人。

據74師的《編裝統計》一書記載,74師共有105毫米榴彈炮12門、105毫米迫擊炮108門、81毫米迫擊炮108門、75毫米山炮36門、60毫米迫擊炮486門、37毫米戰防炮108門、火燃噴射器和巴祖卡火箭筒579具、輕重機槍共1404挺。部隊駐地是南京孝陵衛,有拱衛京師之職,是以也被稱為“禦林軍”。

74師俘虜軍事素質好卻是鐵杆反動派,上級指令:一個都不許放回家

【當年《魯中大衆》上發表的殲滅74師的木刻畫】

整編74師的戰鬥力的确很強,為吃掉這股敵人,華野部隊共犧牲2859人,負傷9000餘人,比之前的魯南戰役、宿北戰役和萊蕪戰役傷亡都大。最後的戰果是擊斃師長張靈甫,殲敵3.2萬餘人,其中俘虜19676人。

如何處理這些俘虜,成為當時的一大難題。我軍向來優待俘虜,按照以往的慣例,願意留下的就留下,願意回家的就發給路費回家,但74師的俘虜卻是例外。上級的電報特别強調:一個都不能放。由于74師頑強抵抗,進攻的部隊傷亡很大,戰後槍殺俘虜報仇的事屢有發生。到5月29日,陳毅召開團以上幹部開會強調:破壞俘虜政策的情況已經到了相當嚴重的程度,各級幹部不能裝作視而不見。

74師俘虜軍事素質好卻是鐵杆反動派,上級指令:一個都不許放回家

【被1縱戰士擊斃的張靈甫】

也正因為如此,近兩萬名俘虜才會心中惴惴不安,以為我軍會來個集體殺俘以洩憤。但其實真實的原因并非如此,我軍不肯放74師的俘虜有兩個方面的主要原因。

一個方面的原因是,整個74師深受蔣氏的寵愛和優待,蔣氏曾多次親自教誨,他們對蔣氏的信仰頗為堅定,凝聚力群組織力比一般的蔣軍部隊要強得多。也正因為如此,整編74師除了“禦林軍”這個稱号,還有個稱号叫“模範軍”。如果用當時解放軍的話說,就是“鐵杆的反動派”。今天你放了他,明天他就會回到蔣軍部隊,重新與人民為敵。

74師俘虜軍事素質好卻是鐵杆反動派,上級指令:一個都不許放回家

【受傷的74師俘虜白玉田在接受我軍衛生員的治療】

另一個原因就是74師的官兵戰鬥素質很高,戰鬥意志強(相對而言),識字率高(約65%),如果能補充進解放軍部隊,是絕佳的兵源。在俘虜的19000餘人中,有7000多人是在孟良崮和雕窩之間的山谷中被俘的。他們是74師預備隊,見一線部隊兵敗,他們隐蔽在山谷中,準備待我軍撤退後去和增援部隊會合。7000人不出聲、不開槍、不亂跑,就這麼靜靜地等待,兵敗之後還如此鎮定可見心理素質就不一般,我軍險些以為是友軍而錯過。

士兵們的單兵素質也令人稱道,比如卧倒後會立即挖出一個簡單的卧射坑,隐蔽後再射擊,可将傷亡降低。這招不但其他的蔣軍部隊不會,連我軍也不會。還有隐蔽炮位、移動射擊等戰術運用,也讓我軍受益匪淺。

74師俘虜軍事素質好卻是鐵杆反動派,上級指令:一個都不許放回家

【我軍政工幹部看望被俘的74師官兵】

上級将被俘的74師旅團級軍官編入軍官教育團學習,但這批人學完之後并沒有回到部隊。普通士兵經過整訓後編入我軍。其中1縱補充2500人,4縱補充2100人,6縱補充1500人,9縱補充3200人,特縱補充420人,其他均補充到8縱。

上級為了改造這些俘虜的思想,可謂是費盡了心思。華野政治部組織人員對俘虜進行甄别、談話和調研,編寫出10餘萬字的《蔣軍74師的調查研究》,下發全軍參考使用。但即便如此,改造他們仍然是相當不容易。1縱和4縱在魯南突圍時,補充的原74師俘虜跑掉了一半,這些人回去後重新加入了蔣軍,後在淮海戰役中被殲滅。此外下級軍官也會策動俘虜暴動,這在以前的蔣軍俘虜中是沒有過的。

74師俘虜軍事素質好卻是鐵杆反動派,上級指令:一個都不許放回家

【《魯中大衆》畫報上的木刻畫《從萊蕪大捷到孟良崮勝利》】

但更多的人則經過思想改造後成為合格的革命戰士,知道軍人該為何而戰。例如6縱和9縱(27軍)的原74師俘虜,後來在抗美援朝戰的長津湖戰役中,在極端困難的情況下,打出了國威和軍威。74師原參謀長魏振钺在教育團學習結束後說:“政治上的事我不懂,但我看到民夫們用擔架積極支援解放軍的景象時,我就知道這個仗肯定打不赢了。”這就是人心的向背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