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晚清老照片:兩江總督擺酒席為皇帝慶生,婦女邊聊天邊做針線活

彎弓射箭的士兵、賣力表演節目的黑熊、手持工具的打勞工……10張晚清老照片,建構100多年前的社會生活“浮世繪”。

晚清老照片:兩江總督擺酒席為皇帝慶生,婦女邊聊天邊做針線活

手持各種工具的木匠。

在農業社會,平民被劃分為士、農、工、商四個階層,木匠就屬于第三等級——“工”。由于工作屬性,工匠往往要四處奔走攬活,賺錢謀生,用當下的熱詞來說,他們就是晚清的“打勞工”。面對鏡頭,他們的表情輕松自然,也許這一天的收入很不錯。

晚清老照片:兩江總督擺酒席為皇帝慶生,婦女邊聊天邊做針線活

端莊的女子。

一手拈花,一手拿手絹,坐姿端莊,有一種富太太的氣質。她腳上穿得像是皮鞋。

晚清老照片:兩江總督擺酒席為皇帝慶生,婦女邊聊天邊做針線活

彎弓射箭的清軍士兵。

這張照片拍攝于1871年9月18日,一名八旗兵在北京安定門外校場上接受檢閱,展示射箭水準。清軍特别重視騎射,即便在近代戰争進入以熱兵器為主的時代,清軍訓練仍把射箭作為重要科目,武科舉考試也把射箭作為重要内容。

晚清老照片:兩江總督擺酒席為皇帝慶生,婦女邊聊天邊做針線活

廣州麻風病人合影。

麻風病有傳染性,清朝時期還沒有找到有效的治療手段。當時各地對待麻風病人的做法簡單粗暴,把他們驅趕到深山或孤島,與健康人隔離開來,任其自生自滅。1891年,來自英國的傅特醫生在廣東北海建麻風病院,這是中國最早的治療麻風病的專業醫院,采取了全新的治療方法。

晚清老照片:兩江總督擺酒席為皇帝慶生,婦女邊聊天邊做針線活

清朝官員與洋人合影。

這個場景應該是一次野餐,桌上擺着茶碗和洋酒,官員們穿着便裝,氣氛輕松惬意。他們身後有兵丁保護,也有差役随時伺候,雖然不在公堂之上,依然排面十足。

晚清老照片:兩江總督擺酒席為皇帝慶生,婦女邊聊天邊做針線活

兩江總督魏光焘(持扇者)與外賓合影。

1903年8月,光緒帝33歲萬壽節到來之際,魏光焘率當地官員在兩江總督府舉行宴會,邀請駐南京的外賓出席,為皇帝賀壽。宴會後,衆人來到煦園不系舟合影留念。

晚清老照片:兩江總督擺酒席為皇帝慶生,婦女邊聊天邊做針線活

街頭的動物表演。

一隻黑熊正在賣力地表演節目,讨好着圍觀的人群。那時候人們的文化休閑活動比較少,看看馬戲就是難得的娛樂了。當然,以現在的眼光看,動物表演應當進行限制或者禁止。

晚清老照片:兩江總督擺酒席為皇帝慶生,婦女邊聊天邊做針線活

身高超常的詹五九。

詹五九即詹世钗,五九是其乳名。他身高8英尺(約合243.8厘米),體重364磅(165.1公斤),在上海做工時被外國人發現并包裝成雜耍演員,周遊世界巡演。照片底部的英國文字說他1847年出生于北京,不準确,他的出生地在婺源。

晚清老照片:兩江總督擺酒席為皇帝慶生,婦女邊聊天邊做針線活

坐在炕上邊聊天邊做針線活。

這些裹着小腳的婦女以承擔家務勞動為主,有外國人這樣描述晚清婦女的生活狀态:“你看到中國的婦女,她們的手很少不在納鞋底的,即使在巷子口聊天,她們也是這樣邊納邊聊;或許你看到她們在紡線,總不會閑着。”

晚清老照片:兩江總督擺酒席為皇帝慶生,婦女邊聊天邊做針線活

街頭店鋪。

這家店鋪出售各種各樣的秤杆,但最引人注目的還是彩票生意。我們現在買彩票司空見慣,其實在慈禧太後統治時期,人們買彩票(民營與官辦均有)的熱情就已經很高漲了,百姓稱之為“發财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