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國軍福将運氣太好,戰場上少有勝績,卻多次從解放軍手下僥幸逃脫

1947年7月30日晚,南麻、臨朐兩地的天空中,已經持續了十多天天的暴雨仍然沒有要停下的意思。華東野戰軍副司令員粟裕看着地圖,心中非常不甘。就在9天前,已經因為天氣的原因,他已經放了國民黨整編第11師一馬。現在看起來,第8師也沒有殲滅的可能性了。他深吸一口氣,下達了撤退的指令。

而另一方面,正在臨朐縣城裡的整編第8師師長李彌,長長地舒了一口氣。這次,總算是又保住了一條命。

國軍福将運氣太好,戰場上少有勝績,卻多次從解放軍手下僥幸逃脫

福将李彌

李彌,一直是國民黨軍隊中非常特殊的一個存在。他是雲南省盈江縣人,黃埔四期步兵科的結業生,曾經在朱德總司令手下擔任過中尉排長,在南昌起義之前回到了國民黨部隊中。此後他數次參與“圍剿”紅軍,每次都以失敗告終,但每次都能逃回一條命:1930年,他的部隊與賀龍遭遇,戰鬥中李彌臉部受傷,但是沒有被捕;1933年2月的草台崗戰鬥,林彪滅了陳誠的11師,李彌再度逃脫;1933年德勝關一戰,李彌所在的36軍96師遭遇紅軍伏擊,但他本人再次安然無恙。是以慢慢地,他就有了“福将”之稱。

但是,“福将”和“幹将”是有本質差別的。由于軍事能力一般,李彌直到1932年,才因為對抗陳誠的“繳械事件”而得到蔣介石的賞識。此後他雖然不斷得到提拔,但是從來沒有什麼像樣的戰功。蔣介石之是以提拔他,是看中了他的“忠心”,是以一直讓李彌在鄂西地區當一顆牽制“雲南王”龍雲的棋子。

國軍福将運氣太好,戰場上少有勝績,卻多次從解放軍手下僥幸逃脫

抗日戰争中,李彌再次得到提拔,出任“榮譽第1師”師長,在學長鄭洞國(時任第8軍軍長)手下任職。後來由于高層的博弈,第8軍軍長換成了何應欽的侄子何紹周。

何紹周雖然是黃埔一期畢業生,但是其本質不過是個沒有任何能力的“衙内”。他和李彌配合,有些“瘸驢配破磨”的感覺。結果在松山戰役中,李彌沒有任何謀略的硬闖日軍的野戰工事,僅僅一個月之内,就損失了40%的部隊。後來靠着3團團長趙發畢的“坑道爆破法”,戰役才取得了勝利。之後何紹周拿了“青天白日勳章”,去擔任雲南警備副司令去了。而李彌,也順位成為了第8軍軍長。抗日戰争勝利後,第八軍被整編為第8師,進入華東戰場。此後數戰,從來沒表現出強悍的戰鬥力。

國軍福将運氣太好,戰場上少有勝績,卻多次從解放軍手下僥幸逃脫

臨朐戰役

1947年7月17日,解放軍的軍神級将領粟裕發動了南麻戰役,整編第11師師長胡琏眼看無法支撐,隻能向蔣介石求援。蔣介石指令第8師火速增援,但是李彌卻對指令執行并不熱心,行動緩慢。21日,解放軍放棄了進攻南麻,蔣介石立即指令李彌堵截華野退路,等待其他部隊前來合圍。此時李彌剛剛由濰縣前進到臨朐附近,便指令部隊占據了幾個高地了事,沒有大規模的修築工事。

戰鬥于23日打響。粟裕指令二縱在公路附近布防,擔任阻援任務,七縱擔任側翼協防。六縱、九縱和渤海軍區的三個團擔任主攻任務。

國軍福将運氣太好,戰場上少有勝績,卻多次從解放軍手下僥幸逃脫

直到炮聲響起,李彌才突然發現兩個問題:自己的一部分部隊,仍然留在濰縣沒有過來,自己手中的部隊并不滿員;而且,由于沒有修築工事,部隊防守沒有憑依。他趕緊指令前方,邊打邊修築工事,希望能亡羊補牢。

李彌的福氣,确實不是吹的。即使戰場上他的指揮完全沒有章法,天氣卻幫了他一把。從解放軍攻打南麻的第二天開始,天上的雨就一直在下,部隊的給養、彈藥都出現了很大問題。尤其是炸藥,已經被大部分浸濕了,能夠拉響的炸藥包僅僅十分之一!而且,部隊太疲勞了,很多戰士吃着吃着飯就睡着了,有的剛結束完一個階段的戰鬥,便倒在泥水裡睡着了。但即便如此,六縱和九縱的進攻戰士仍然拿下了城外的不少高地,擊潰了敵人的309團。

國軍福将運氣太好,戰場上少有勝績,卻多次從解放軍手下僥幸逃脫

然而到了29日,最為慘烈的情況發生了。臨朐城外的彌水突然漲水,很多過河的解放軍戰士被沖走。餘下的部隊雖然繞道上遊最終過河,但是已經無力繼續擴大戰果。而此時,國民黨軍隊的援軍也已經越來越近。粟裕經過權衡利弊之後,決定撤出戰鬥。李彌是以在天氣的庇佑下,又逃過了一劫。

淮海戰役

臨朐城下一戰,李彌死中得活,開始“膨脹”了。他大肆收編各路僞軍和保安團,力量進一步擴大。淮海戰役前夕,他的所轄部隊已經擴充到了三個軍,建制也被升格為兵團級,也就是著名的第13兵團。

1948年11月6日晚,華東野戰軍發動了殲滅黃百韬第七兵團的戰鬥。李彌立刻率領第13兵團,和邱清泉的第2兵團一起前往救援。他們在飛機、坦克的掩護下,從11月12日起沿着隴海路東進,卻遭到了華野第7、第10、第11縱的頑強阻擊,用了10天的時間,僅僅前進了20公裡。此時,黃百韬已經死在了亂軍叢中,救援已經毫無意義。李彌和邱清泉隻得灰溜溜地傳回了徐州。

國軍福将運氣太好,戰場上少有勝績,卻多次從解放軍手下僥幸逃脫

11月30日晚上,杜聿明率領着第2、第13、第16三個兵團撤出徐州,向南撤退。行至陳官莊附近,又被粟裕率領的8個縱隊合圍。而在附近,還有7個縱隊作為預備隊,中原野戰軍作為總預備隊,全體對杜聿明集團施壓。整整三個兵團20萬人,陷入了走不了、退不回的境地。

此後,國民黨軍在解放軍的強大政治攻勢下,開始成建制的投誠。起初是一個人一個人,之後是一個班一個班,最後是一個連一個連。在粟裕發動總攻前,部隊已經隻剩下一萬多人了。李彌的人也跑得差不多了,他沒有能力制止,隻能跑到陣地上和士兵喊話:“弟兄們,你們要走我不攔着,但是請把武器留下!”

回到指揮所,李彌覺得大勢已去,不由得放聲大哭。他知道這一仗輸定了,該給自己考慮後路了。他找出一些用過的繃帶,将自己化妝成一名受傷的軍醫,輾轉逃到戰區之外。後來他找到了一個叫高大榮的地主,讓他拿條麻袋把自己裝了,當貨物一樣運回了青島。靠着這“機智”的一次逃跑,李彌再次從粟裕手中撿了一條命。

國軍福将運氣太好,戰場上少有勝績,卻多次從解放軍手下僥幸逃脫

雲南被扣

在兩次從粟裕手中逃脫之後,李彌回到南京。蔣介石看着這位“飽經風霜”的福将,感動的險些哭了出來。他指令李彌重新組建第8軍,繼續去雲南,監視有些要失控的盧漢。自從1945年10月,龍雲被蔣介石驅逐之後,盧漢成了新一代的“雲南王”。有情報顯示,此時他頻繁和一些陌生人接觸,似乎有起義的苗頭。如今,蔣介石已經安排了餘程萬的26軍督軍,覺得分量不夠,是以又把李彌派了過去。

然而讓人想不到的是,“一山不容二虎”這句話,在雲南的國民黨嫡系部隊中再次得到了印證。李彌來到雲南時,蔣介石沒有明确他和餘程萬到底誰是長官,是以誰都不服對方的管束。兩個人沒有把精力放在如何制衡盧漢的事情上,而是忙着給對方下絆子。

1949年12月9日,李彌、餘程萬和軍統局的雲南站站長沈醉,同時接到了盧漢的邀請,說是有緊急會議要召開。可是三人到了卻發現,幾乎整個雲南的中央軍政大員都到了,可偏偏盧漢沒到。他們剛剛覺察不對,就被盧漢的手下扣押。這一天,盧漢率部起義了!

國軍福将運氣太好,戰場上少有勝績,卻多次從解放軍手下僥幸逃脫

然而第8軍和第26軍的其他軍事長官在接到消息之後,立刻決定不顧自己軍長的生死,火速進攻昆明。這一手顯然出乎盧漢的意料,他的部隊被打得節節敗退。為了讓這兩個軍不再進攻自己,甚至能同自己一同起義,盧漢讓李、餘二人在《起義宣言》上簽了字,然後就放他們回去了。這是李彌第三次從解放軍的手中逃脫。不得不說,他的運氣是真的好。

李彌回到軍部之後,本來想撤退到中緬邊境等待救援,可是卻遭到了副軍長曹天戈的反對。正當兩人争執之時,卻發現餘程萬已經提前撤走了。第8軍的其他指揮官隻得同意李彌的意見,撤往邊境。不久之後,蔣介石又派來陸軍總部參謀長湯堯總體負責,将第8軍和第26軍合編為第8集團軍,準備繼續進攻昆明。

但這個所謂的第8集團軍,從一開始,軍事方面就不順利。他們遭到了解放軍第17軍和起義部隊的聯合打擊,不得不再次南撤。很快,由名将陳赓率領的解放軍第4集團軍就開進了雲南,發動了滇南戰役。經過了50天的追擊,國民黨第8集團軍被擊潰,兵團副司令湯堯和第8軍副軍長曹天戈被俘,餘部逃入緬甸境内。而李彌,卻在兵團覆滅前被蔣介石召回了台灣,再次逃過一劫。算起來,這已經是他第四次從解放軍手中逃脫了。

國軍福将運氣太好,戰場上少有勝績,卻多次從解放軍手下僥幸逃脫

自作自受的“緬甸王”

李彌在台灣沒待多久,就有一次奉命“出征”了。第8兵團此時還有兩千多殘兵敗将在緬甸北部集結,上司他們就成了李彌的新任務。第8兵團是蔣介石“反攻”的一個後手,但是地位相當尴尬,補給極為短缺。李彌來到之後,發揮了自己八面玲珑的本事,和不少當地部族結盟,是以得到了不少接濟。

有了點兒戰鬥力之後,李彌立刻有所行動。他帶領這支部隊開始進攻雲南邊境,一度奪取了4個縣城。不過在解放軍的強大攻勢下,他們再度被趕出國境。此時,早就看他們不順眼的緬甸政府想要借此機會消滅這支部隊,可沒想到自己的戰鬥力更低,反而被李彌擊敗。這段時間李彌有點兒飄了,在接受采訪時說了一句惹禍的話:“雲南王我當不了,緬甸王還是可以的。”

國軍福将運氣太好,戰場上少有勝績,卻多次從解放軍手下僥幸逃脫

這句話幾乎得罪了所有人。首先是蔣介石,開始意識到李彌似乎有了“不臣之心”;其次是美國人,意識到國民黨的部隊開始不受自己節制了;得罪最狠的是緬甸政府,他們覺得李彌是不是要将自己作為下手的目标了呢?是以很快,緬甸政府就一紙訴狀投到了聯合國。

聯合國很快形成了決議:要求其他國家斷絕李彌部隊的補給,并強烈譴責他們的侵略行徑。後來在美國的協調下,從1953年開始,李彌帶着大部分部隊陸續傳回台灣。此後的李彌徹底安全了,在軍屆安穩地待到1964年退休。1973年,他因為心髒病發而去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