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近代戰争中,為何北平、天津兩市總能幸免于難?

近代戰争中,為何北平、天津兩市總能幸免于難?

北平,是一座曆史悠久的古城。自12世紀金主完顔亮在此建都之後,元明清三代又因襲相傳,均以北平為都城,在此留下了頤和園、故宮、天壇、景山等無數亭閣台榭和數不清的古迹文物。此外,北平還有不少馳名國内外的高等學府,那裡有着環境優雅的校園,散發出千年古國濃郁的書香。

近代戰争中,為何北平、天津兩市總能幸免于難?

1901年以來,北平(包括天津)曾經出現過一種奇特的現象:北方戰争連年不斷,而且多以北平為目标,但沒有任何一支軍隊敢于在近郊作戰,更不用說市區,因而北平始終是世外桃源。其間的戰争,舉其大者,有1917年的張勳複辟;1922年第一次直奉之戰;1924年第二次直奉之戰,以及同年馮玉祥等發動的北京政變;1925年馮玉祥的中華民國國民軍與直魯聯軍的楊村之戰;

1926年國民軍與奉直兩系及直魯聯軍的南口大戰;1928年國民黨北伐軍的困守涿州及同北洋軍閥的總決戰;1930年的蔣、張與馮、閻的大混戰;1931年東北軍閥讨伐石友三之戰,直到1937年神聖的抗日戰争在盧溝橋爆發。

在長達30餘年的時間裡,大小戰争數十次,都隻是發生在平津周圍,而平津兩市卻能幸免于戰争之難。這究竟是什麼原因呢?

近代戰争中,為何北平、天津兩市總能幸免于難?

其根本原因,是因為在半殖民地的中國,平津是重要的工業城市,洋人在這裡占據重要地位,各派大小軍閥,都隻是洋人的走狗,是以不敢入城作戰。這雖是國恥的标志,但客觀上,保護了平津的文物古迹和發達的工商業,也保護了平津人民的生命财産。

平津戰役發起前夕,中共中央華北局根據中共中央訓示,從保全北平的工商業基礎和文化古迹,減少人民生命财産的損失出發,認真分析了傅作義的情況,認為傅作義雖然反共甚久,給人民造成了深重災難,但他曾是抗日将領,與中國共産黨上司的武裝有過聯合抗日的曆史,與蔣介石有根深蒂固的沖突,在國民黨蔣介石反動政府行将覆滅時,有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決的可能性。

近代戰争中,為何北平、天津兩市總能幸免于難?

是以,華北局訓示北平地下黨,應利用平津戰場有利的軍事形勢,大膽利用各種社會關系,特别是傅作義的親信親屬,直接做傅作義的工作,重點放在争取傅作義走和平解決北平的道路上。 傅作義也的确深明大義,最後選擇了走和平的道路,也是一位保護北平的功臣。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