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八路軍六大師長,五個成為元帥,另外一個為何僅授上将軍銜?

八路軍,是近代中國軍事史上一個響當當的名字,是第一支被國際所承認的人民武裝力量。建軍初期,八路軍共有115師、120師、129師三個師,每個師都有正副師長,也就是說共有六個師長。新中國建立後,這六個師長有五個人都被授予了元帥軍銜,甚至連115師的政委都成為了元帥。可偏偏就有這麼一個師長,卻沒有成為元帥,甚至連大将都不是,隻是個上将。此人,就是120師的副師長蕭克。那麼,他到底因為什麼而與元帥失之交臂的呢?

八路軍六大師長,五個成為元帥,另外一個為何僅授上将軍銜?

因為家仇找到了信仰,走上了革命道路

蕭克出生在湖南湖南嘉禾泮頭小街田村,乳名叫蕭克忠。他的大名,則是按照家中族譜的排行,叫蕭武毅。他的父親是清朝末年的秀才,算是一個小康的鄉紳,家裡有六畝地。蕭克出生後,便在父親的讀書聲中成長,是以有着比較好的文化基礎。他六歲時,被父親送入私塾,開始正式發蒙讀書。當時的私塾,教的還是四書五經、詩詞歌賦。是以蕭克從小就能背誦不少的古詩詞,性格變得如詩人一般純粹。

另外,蕭克從小對英雄的事迹也非常着迷。一次,他讀了《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傳》,竟然感動得悲從中來,淚流滿面,連父親都驚動了。從那時起,那些早期的革命志士形象就在蕭克心中紮下了根,影響了他一生。

八路軍六大師長,五個成為元帥,另外一個為何僅授上将軍銜?

蕭克一家雖然有自己的土地,但是人口卻也不少,不算上他,還有四個子女。為了糊口,蕭家人也要租别人的地來耕種。當時,地主和佃戶都是死對頭,總是水火不容。一次,一個大财主逼得急了,蕭克脾氣火爆的大哥和對方發生了争執。結果這個财主無中生有,污蔑蕭克大哥勾結土匪,竟然就給害死了。此時,蕭克剛剛十五歲。面對着親人的慘死,他心中有了當兵做官、懲治仇人的想法。

不久之後,蕭克來到嘉禾縣甲種師範學校讀書,很意外地接觸到了一些軍事方面的書籍,于是開始用心苦讀,一方面是為了日後能給大哥報仇,一方面是準備為内憂外患的祖國承擔責任。但是,單純的軍事僅僅是武裝力量,要想救國,橫掃世界的不公,還需要一點思想上的升華。巧的是,蕭克的堂哥此時結束了在廣州的學業,回到了家中。他向蕭克講了不少時事和革命故事。年輕的蕭克于是下定了決心,在還沒有畢業的的情況下,就借了點盤纏,孤身一人前往廣州闖蕩。

等到了廣州,正趕上國民黨中央軍事委員會憲兵教練所招收學員。原本蕭克是想報考黃埔軍校,但此時已經錯過了時間,于是就報名進了教練所。不久之後,好消息傳來,憲兵教練所被收進了黃埔軍校,蕭克也由此成為了黃埔四期生。

八路軍六大師長,五個成為元帥,另外一個為何僅授上将軍銜?

當蕭克畢業時,正趕上了北伐戰争。葉挺獨立團的光輝事迹随時傳遍全國,讓蕭克興奮不已。此時他是司令部的憲兵,離前線還遠。于是蕭克請了“探親假”,一路去追随北伐部隊,追随葉挺獨立團。後來幾經周折,他總算加入了這支隊伍,并在戰鬥中找到了自己的信仰——馬克思主義。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義的槍聲打響,此時的蕭克也在起義隊伍中。後來起義失敗,主力部隊被打散,蕭克隻能輾轉各地,尋找自己的歸宿。第二年,他總算找到了朱德率領的南昌起義偏師,加入隊伍一起戰鬥,後來還一路上了井岡山,成了一名正式的紅軍。

極富傳奇色彩的軍旅生涯

蕭克由于表現突出,在戰場上屢立戰功,是以很快就成了紅六軍團的軍團長。也就在此時,他将自己的名字改為了“蕭克”。在長征的歲月裡,蕭克帶領部隊作為先遣軍,在湖南、貴州兩省不停地穿插,行軍距離遠遠超過兩萬五千裡。在此期間,蕭克巧妙地和敵人周旋,還和賀龍一起,建立了湘鄂川黔蘇區。此後,蕭克還成為了紅二方面軍的副總指揮,随部隊一起來到了陝北。

在這段歲月中,有一個小故事很能說明蕭克用兵的靈活性。由于他的部隊動作太快,想要圍堵他的敵人都跟不上他的速度,于是就派出飛機進行攻擊。因為蕭克率領的紅軍都帶着草帽,是以敵人飛機得到的指令是:見着草帽軍就開火。可沒想到,蕭克此時已指令部隊扔掉了草帽。而後邊追趕的敵人正熱得汗流浃背,看到地上的草帽就當寶貝一樣撿起來戴上,結果自然是遭到了自家飛機的狂轟濫炸。此事後來被稱為“草帽計”,是蕭克的得意之作。

八路軍六大師長,五個成為元帥,另外一個為何僅授上将軍銜?

1937年,抗日戰争爆發。經過不斷的争取,紅軍最終得以被改編為八路軍。而蕭克則擔任了120師的副師長,依然和賀龍搭檔。此後蕭克參加過忻口戰役,創立了晉西北、平西、平北、冀東等多塊抗日根據地。後來,他還成為了晉察冀軍區的代司令員。

解放戰争時期,蕭克擔任了晉察冀野戰軍司令員,參與指揮了承德戰役、葉赤戰役、正太戰役、懷來戰役、石家莊戰役等著名戰役。但是由于在戰争開始之前,野戰軍進行了大規模的裁軍,導緻了後來兵力不足,是以晉察冀野戰軍一直沒能打出太大的威名,隻能處在配合的位置上。也是以,晉察冀野戰軍沒能成為和其他四大野戰軍一樣的大型戰鬥機關。也可能是因為這個情況,讓蕭克在解放戰争中并不顯得特别耀眼。雖然後來蕭克調任四野任參謀長,也參與了渡江之後的幾個大型戰役,但是存在感依然顯得有些單薄。

八路軍六大師長,五個成為元帥,另外一個為何僅授上将軍銜?

1955年,新中國大授銜,蕭克的老搭檔賀龍成為了元帥,而他自己僅僅成了一名上将。雖然有些人認為他的軍銜給得有些低,但是畢竟百戰名将粟裕才是大将,而蕭克在解放戰争中的表現确實要略微遜色一些,當一個上将也并不算是貶低。而且,蕭克自己也從來不争名位,對自己的軍銜從來沒表示過不滿。這種品質,讓不少覺得軍銜小而吵鬧的人汗顔。

八路軍六大師長,五個成為元帥,另外一個為何僅授上将軍銜?

軍中教育家

對于個人在戰場上的待遇,蕭克自己倒未必十分在意。他的心裡,其實早就裝了另一項事業。他是書香門第出身,對于教育十分重視。1948年,他就建立了華北軍政大學。後來雖然再上戰場,但是依然心系軍隊教育。

新中國成立以後,蕭克的新職位是中央軍事委員會軍事訓練部部長。之後,蕭克狠抓軍事院校的正規化和現代化,為解放軍的軍事人才培養做出了突出的貢獻。在此期間,他創立了陸軍大學,編訂了軍事條令,規範了紀律、内務、隊列,嚴格軍隊的訓練。正是由于他打下的基礎,解放軍才能在承平日久的情況下,依然能保持旺盛的士氣和極高的戰鬥力。

八路軍六大師長,五個成為元帥,另外一個為何僅授上将軍銜?

蕭克的重教,并不僅局限于軍事方面。在20世紀80年代,他就在湖南九嶷山地區創辦了新中國第一所民辦大學。為了提高教學品質,蕭克等主創人員自掏腰包,聘請全國的知名教授來這裡講學。後來學校規模越來越大,在湖南山區為學生鋪出了通向人生頂峰的大道。

蕭克将軍幾十年的軍旅生涯,從北伐戰争到新中國成立,親眼見證了中華民族的複興。他在這一階段做出的貢獻,也都會被人民所牢記。2008年10月24日,在北京奧運會閉幕之後整整兩個月,蕭克将軍悄然離世,享年一百零二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