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她用裹着的小腳走完長征,建國後病逝在崗位上,三位上将為她扶靈

作者:柒史墨淵

1934年,面對着第5次反圍剿失敗的現實,中央工農紅軍不得已隻能進行長征以此來為革命保留最後最後一點火種。

據統計,工農紅軍在裝備簡陋,食物匮乏的艱苦環境下,先後共曆經了380多次戰鬥,共犧牲了營級以上幹部400多名。

在大概兩萬五千裡的長征路上,工農紅軍輾轉過了14個省,翻越了18座大山,過草地更是常有的事情。這一場人類史上的長征奇迹,對于铮铮男性而言,尚且是一場極具挑戰的磨砺,對于女性而言,這就更不用多提了。

在兩萬五千裡的長征路上,共有32名工農紅軍女戰士被上級黨組織準許參與其中,除此之外,在長征途中其他方面的女紅軍戰士,加起來大約共有2000多名女性參加過部分長征。她們用實際行動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巾帼必然是不讓須眉的!

這篇文章主要講的主人公名叫邱一涵,生于革命世家的她,父親兄長都曾是光榮的共産黨員,是以她自然也不能例外。

她用裹着的小腳走完長征,建國後病逝在崗位上,三位上将為她扶靈

邱一涵于1907年出生于湖南省平江縣,邱家不僅是革命世家,而且祖上還是當地有名的官宦家庭。

在清朝末年的時候,由于外地入侵,再加上晚清政府的腐敗A錢,這才導緻了邱家家道中落。看清楚時代本質的邱家人,于是這才踏上了革命道路。

1926年,19歲的邱一涵已經親身經曆過數次學生愛國運動,身處于革命風口和時代思想風口的她,第一次有了自己的那種深刻體驗:她真正能夠意識到,自己的父兄為何那樣不顧性命般地沖進革命洪流,那是一種充滿了對和平年代的渴望和向往的力量。

她用裹着的小腳走完長征,建國後病逝在崗位上,三位上将為她扶靈

正是在這種感受之下,緊接下來4年的時間,像同時代絕大多數女性那樣,邱一涵同樣裹着小腳,但她還是義無反顧地投身到了革命事業當中。1930年,23歲的她終于在黨組織的推薦下順利成為一名共産黨員。

投身革命後的邱一涵,組織上為了更友善地開展當地的革命工作,于是就将邱一涵留在了蘇維埃湘贛省委。從政治部青年幹事做起,她最終做到了省委婦女部主任的職位。值得一提的是,在長征之前的幾年工作時間,邱一涵不僅隻收獲到了工作經驗,而且也收獲了愛情。

在湘贛省委政府工作的那些日子裡,邱一涵結識了同為革命事業奮鬥的袁國平,二人雖說沒有一見鐘情,可是日久天長地相處,也讓他們之間産生了愛的情愫。最終上級黨組織準許了他們二人的一紙婚約,并在當地為二人主持了算不上是隆重的婚禮。

1934年長征之前,邱一涵夫婦已經生育了三個孩子,但因為當時我黨所處局勢較為艱難,是以這三個孩子都在剛出生不久就托付給了母親撫養。

她用裹着的小腳走完長征,建國後病逝在崗位上,三位上将為她扶靈

長征開始的時候,夫妻倆甚至沒有機會再見孩子一面。要知道,幾萬的紅軍面臨着幾十萬國民黨軍的圍追堵截,前方生死難覓啊!

當時黨組織考慮到邱一涵的個人問題,建議她還是留在當地和其他同志一同緻力于新的根據地的建設,畢竟長征路上過于兇險。可邱一涵想都沒想就毫不猶豫地拒絕了,可能當地新的革命地建設需要她,可是跟着大部隊才更重要。

她用裹着的小腳走完長征,建國後病逝在崗位上,三位上将為她扶靈

誰曾想到過,長征開始之後,十幾萬的國民黨軍隊就反複清洗了中央蘇區,邱一涵的母親帶着她的三個孩子東躲西藏,可就算如此,最終還是沒能逃過“一個女兒慘死,一個女兒嫁作地主家的童養媳”的悲慘結局,僅活下來的小兒子,還是跟着外祖母一路沿街乞讨活下來的。

邱一涵則是硬生生地用裹着的小腳走完了兩萬五千裡的長征路途,這期間她和丈夫曾一同爬過雪山,走過草地,在敵人的槍林彈雨中匍匐前進。幸運的是,她最終和丈夫在互相攙扶下順利走到了陝北根據地。

1940年皖南事變爆發,蔣介石再次露出了狼子野心和醜惡面目,開始集中國民黨兵力向共産黨反撲,時任新四軍政治部主任的袁國平在掩護戰友的過程中不幸被捕,最終選擇開槍自殺。丈夫的犧牲和此前兩個女兒的悲慘結局,是邱一涵一生的痛點。

新中國建立之後,有着累累功績的邱一涵成為了建國初期為數不多的“擔任要職的女性上司”,先後在全國婦聯、上海婦聯和江蘇省委等組織任職。

她用裹着的小腳走完長征,建國後病逝在崗位上,三位上将為她扶靈

1956年,49歲的邱一涵因積勞成疾倒在了江蘇省委的任上。而當時剛剛被評為開國上将的唐亮、宋時輪和鐘期光更是來到了她的追悼會上,親自給這位昔日的革命戰友扶靈。

邱一涵同志逝世後,她的小兒子袁振威才十幾歲,可去世的母親已經是他的最後一位直系親屬了。

她用裹着的小腳走完長征,建國後病逝在崗位上,三位上将為她扶靈

在這種悲慘的情況下,成為孤兒的袁振威在江蘇省委的安排下,被配置設定到了時任第一書記的江渭清手裡,有關這個孩子之後的吃穿排程,都是由省政府統一支付,絕對不能寒了革命烈士後代的心。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