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陳布雷堅決反對子女從政,他的七子二女遵守了嗎?後來結局怎樣

陳布雷堅決反對子女從政,他的七子二女遵守了嗎?後來結局怎樣

衆所周知,陳布雷有“國民黨第一支筆”的美譽,當時國民黨的重要公告,大多由他一手包攬。然而,他畢竟是一個文人,有着自己的傲骨和堅守,從政之後,現實和理想的差距讓他倍感煎熬,然而“後悔已來不及了”(陳布雷語)。

為了吸取自己“一失足成千古恨”的教訓,避免重蹈自己的覆轍,他堅決反對子女走從政之路。

陳布雷堅決反對子女從政,他的七子二女遵守了嗎?後來結局怎樣

“不求你們飛黃騰達”

陳布雷一共有七子二女。

前妻楊宏農生三子二女,長子陳遲、次子陳過、三子陳适、長女陳琇、次女陳琏。

續弦王允默又為其生了四個孩子,分别是四子陳邁、五子陳進(早夭)、六子陳遂,幼子陳遠。

到抗戰後期,長子陳遲已到了而立之年,幼子陳遠也已經是翩翩少年。

陳布雷素以孝悌傳家著稱,對待子女,一方面是嚴格家教,希望子女能腳踏實地學一點真本領,保持清白家風,不要做華而不實、吃喝玩樂的纨绔子弟;另一方面是嚴禁他們走從政之路,力求憑借技術專長,自立于社會。

陳布雷經常告誡子女:“人貴自立,但求一藝随身,即可為人民做些有益的事。我不希望你們飛黃騰達,更不希望你們做官,隻要求你們平凡正直,盡忠于國家,自立于社會……不争名,不趨利……能守正直……能甘平凡……”

陳布雷堅決反對子女從政,他的七子二女遵守了嗎?後來結局怎樣

子女各有所成

為了禁止子女從政,陳布雷親自為他們標明學業專攻方向。

1932年夏,長子陳遲中學畢業,曾有兩個志願:一是學農科,研究如何化雜草為肥料;一是進中央政治學校,走從政救國之路。陳遲征求父親的意見。陳布雷斷然表示:“即使情切救國,也不要和我走一樣的道路,太肮髒了!”

陳遲遵從父親的意思,進了浙江大學農學院,終成為農産品專家。

在父親的禁令及長兄的影響下,次子陳過進入浙江醫專攻讀醫學專業,成為内科專家;

三子陳适學測量,畢業于同濟大學工科,長期在武漢測繪學院任教授一職;

四子陳邁習土木工程,畢業于交通大學,後任上海鐵路局工程師;

六子陳遂畢業于清華大學理工科,幼子陳遠後來到北平攻讀文科等。

子女們在回憶父親時,也都深深地被父親的一顆深沉博大的愛心所感動,感歎地說,他叫我們不問政治,可能他自己對國民黨的腐敗太厭倦了。

陳布雷堅決反對子女從政,他的七子二女遵守了嗎?後來結局怎樣

唯一的遺憾——陳琏

對于陳布雷來說,雖然子女手心手背都是肉,關心他們自然是一碗水端平,但對于小女兒陳琏,他給予的父愛更多。

陳琏出生後,母親去世,陳布雷把喪妻之痛歸結在女兒身上,把孩子襁褓中的她扔出窗外,還好被窗外的天棚接住,後來被外婆撫養長大。陳布雷因為這份内疚,對女兒格外疼愛,不過陳琏後來走了一條截然相反的道路。

1939年7月,陳琏秘密加入我黨,皖南事變後和家裡決裂。然而父愛如山,1947年,陳琏被國民黨逮捕,陳布雷設法将她保釋出獄。1949年後,陳琏曾被任命為北京林學院黨委書記,但沒有到任,1962年後在華東局宣傳部供職。1967年,她在無盡的絕望中離開人世。

陳布雷堅決反對子女從政,他的七子二女遵守了嗎?後來結局怎樣

從軍報國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陳布雷雖然反對子女從政,但是卻積極鼓勵他們報名投軍,參加抗戰。

1944年,日軍發起豫湘桂戰役,鐵蹄直逼貴州,貴陽告急,重慶搖動,蔣以“十萬青年十萬兵,一寸山河一寸血”作口号,招募大、中專學生入伍,進而在大後方發起了一場青年從軍運動。

于是,陳布雷一家出現數人競相投軍的感人場面:先是三子陳适主動報名加入炮兵;然後是四子陳邁積極報名參加工兵。

由于父親有不準從政的訓示,兩個孩子都拿不準這件事該不該讓父親知道。

陳适躊躇良久,深怕父親阻攔,最終還是沒有禀報。陳邁還在猶豫之中,不想已被陳布雷得到消息。誰知父親不但不予阻攔,相反大為嘉許,後來陳布雷知道陳适也報名參軍,既高興又嗔怪地說:

你怎麼不早說呢?為父的雖然屢屢告誡你們不要卷入政治,要學技術,但是愛國大業,匹夫有責,你們青年投筆從戎,理所當然耳!

在這場從軍熱潮中,最讓人感動的是幼子陳遠。

陳遠時在南開中學國中部讀書,1928年生,還不到從軍年齡,因受家庭熏陶,居然瞞着父母去報了名。在體格檢驗時,他擔心自己體重不足,甚至揣了幾塊石頭在口袋裡。“詭計”最終沒有得逞,這使得滿懷從軍熱望的陳遠頗為失望。陳布雷知道此事後,也給予嘉勉,勸他過兩年再報名。

在當時的環境中,不少國民黨高幹子女都是千方百計的逃避兵役,而陳布雷子女的表現更像是一股清流,是值得誇贊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