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寶寺落成,高力士請人來敲鐘,建寺的錢就收回了,這是怎麼回事?

寶寺落成,高力士請人來敲鐘,建寺的錢就收回了,這是怎麼回事?

在中國封建社會有句老話叫做“千裡做官隻為錢”,雖然隻有七個字,但卻道出了大部分“肉食者”們的共同心理。可以這樣說,為錢而做官是共同的,但怎樣去撈錢卻是“戲法人人會變,各有巧妙不同”。自小性“黠慧“的高力士發明了一種“撞鐘撈錢法”,這種撈錢法之無懈可擊,足可令其同輩們歎為觀止,自愧弗如。

玄宗天寶七載(748)四月辛醜日,玄宗李隆基頒下诏書,加封高力士為骠騎大将軍。按《舊唐書·職官志》,這骠騎大将軍屬從一品,僅次于太師、太傅、太保、太尉、司徒、司空,相當于嗣王、郡王、國公。以一個閹官,能獲得如此的高官,這也可以算得上是一種不世之恩典了。

寶寺落成,高力士請人來敲鐘,建寺的錢就收回了,這是怎麼回事?

高力士為了敬謝浩蕩的皇恩,決定修廟鑄佛為主子祈福。當時,他的錢财已經“殷厚非王侯能拟”。一聲令下,在京城長安的來庭坊造了一座寶壽佛寺,在興甯坊造了一座華封道士觀,“寶殿珍台,侔于國力”。幾個服侍高力士的小官官見了忍不住悄悄嘀咕:“咱們這位大将軍這是怎麼了?”為首的一個問,“一下子拿出這麼多錢來,造了這麼漂亮的廟宇,鑄了這麼高的佛,以前,他可是一毛不拔的啊!”“這和以前不同,這次是為了叩謝皇恩,你們沒見皇上剛剛封咱們的主人為骠騎大将軍嗎?這可是不世的殊榮啊!”“既然是為了即謝皇恩,那為什麼不把這錢直接就到皇宮,獻給皇上?”

“你這就笨了,是不是?”

“我笨?我怎麼笨了?”

“好,我問你,皇宮缺不缺錢?”

“當然不缺了,外面近來不是該傳一首詩嗎?那許中說什麼“憶昔開元全盛日,小自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聚米白,公私倉廉俱豐實。”.小小的鄉邑都存有萬家衣食,自己天子所居的筆官呢?

”那好,送皇宿不稀車的東西的皇帝,這有什麼意義啊?”

“這個,當然是沒有了,要送,就得送呈上最想要的。”

一年,依還不能大笑,那我再來問你,皇上最需要的是什麼?”

“這我哪知道啊”被問的那個小大臨心想,我又不是皇上,我怎麼會知道皇上心裡想什麼,需要什麼呢?

“諒你也不知,那麼,我來告訴你,皇上最想要的是長壽。”

“有理,有理!”另一個小太監識趣說,“要不然為什麼皇上最願意聽别人喊他“萬歲呢?這“萬歲”不就是活一萬年嗎?”

“你别打岔!”那位談興正濃的小太監把手一擺,接着說:“皇上的長壽怎麼才能求來?”

“那自然是求神佛保佑了!”

“這就對了!”那滔滔不絕說了半天的小太監把手一拍說。

“你的意思是說,咱們的大将軍修廟鑄佛是替皇上祈福?”

“也是也不是……”

“什麼也是也不是?”

“天機不可洩露!”

寶寺落成,高力士請人來敲鐘,建寺的錢就收回了,這是怎麼回事?

高力士拿自己的錢修廟鑄佛,說是為皇上祈福,,這本來是再明白不過的事了,可是那小太監為什麼還要說“也是也不是”呢?這裡面難道真的有什麼“天機”不成?這一謎底不久就被揭開了。

按照佛教的教規,凡建寺鑄佛的地方都必須有鐘有鼓,所謂“晨鐘暮鼓”是也。就在寶壽寺建成的時候,,高力士命人鑄了一口大鐘。鐘成之日,他命人遍撒請帖,邀請在長安的富商大賈、達官貴人前來參加“撞鐘大會”。雖然明知“酒無好酒,會無好會”,但既然是權傾當世的高力士下做相邀,誰敢不來?

真正的好戲當然在他們來了以後。當手下人報告說所請之人都已到齊時,高力土站了起來,雙手一找朗聲說道:“各位,今天請大家來,一來是慶賀這座專為皇上祈福的寶壽寺落成,二來是本寺鑄成了一口大鐘。據說撞鐘可以代替念佛,是以,想請各位來随喜随喜。”

這番話說得很是客氣,有不少人心眼兒實以為力土請他們來不是朝他們要錢,而确實是請他們做嘉賓的。可是當他們聽到高力士下面所說的話時,剛剛還在笑的人馬上笑不出來了。隻聽高力士接着說道:“我佛慈悲,随喜就是有緣。各位不是富商,就是大賈,古人雲‘錢财乃是身外之物’,生帶不來,死帶不走,何不行行善事……

“這老家夥要幹什麼?”一個專與西域胡商做買賣的商人問他的同伴。“恐怕是要我們出點'血'吧!”果然,隻見高力士頓了頓,繼續說道:“以前,老夫見有人到佛寺布施,常揮筆在布施簿上留名,這樣未免有些小家子氣,是以,今天特意想出了一個新點子。”“新點子?什麼新點子?”那群商人中有人悄聲問。

寶寺落成,高力士請人來敲鐘,建寺的錢就收回了,這是怎麼回事?

高力士好像是聽到了那人的話似的,高聲說道:“這個點子說新其實也不新,那就是,,每位來賓可酌情撞鐘,每撞一下,布施一百萬錢财,這錢嘛,”說到這裡,高力士頓了一下,一字一闆地說:“當然是布施給寶壽寺做佛事用了!”底下有人悄聲罵道:“什麼做佛事。真要是給佛,捐多少我們都認了隻怕這錢被你高公公拿去中飽了私囊!”

這話高力士可沒聽見,因為他的話并沒有說完,隻聽他接着加重語說:“對于每位撞鐘者的善心善舉,老夫當然會銘記在心,并将酌情向陛下禀報轉報!”這話要是換作别人說,可能無足輕重,但出自高力士之口,那分就不一樣了。

要知道但是想做官有兩條路,其一是考科舉,其二是花錢買官。花錢買官各個朝代都有,最為名正言順的是晚晴,那叫捐班,小到知縣,大到知府都可以堂堂正正講斤論兩去買,但唐代這種交易卻要私下裡進行。要買官,也得找門路。而高力士正是最好的門路。

是以這些人對高力士的話開始感興趣了,闆着一副的哭喪樣,還不如自己主動地撒出銀子來,給高公公本人留下個好印象。高公公一高興,在皇帝面前便替誰美言幾句,那麼,說不定誰就會弄個不大不小的官來當當呢!做上了官,今天花出去的幾個錢又算得了什麼,很快就會補回來的。既然有利可圖,這群人也就不再猶豫,還沒等高力士的話音落地,就有人搶步上前,操起鐘杆,當當地敲了兩下。

寶寺落成,高力士請人來敲鐘,建寺的錢就收回了,這是怎麼回事?

“好,兩百萬!”見有人帶了頭,高力士心花怒放,高聲叫起好來。見高公公叫好,還沒撞鐘的人自然不甘落後,又不是沒有錢,你撞兩下,老子撞四下,好家夥,有人撞四下就有人撞八下,有人撞八下就有人撞十下。

高力士的叫好聲不絕于耳,撞鐘者此起彼伏,他們布施的錢也越積越多,盡管這些還都是口頭上的認捐,尚未兌成銀子,但白紙黑字寫在那裡,不怕他們不認賬。到了“撞鐘大會”結束時,手下人将各人撞鐘數折算成銀子,其總和已遠遠超出了修建寶壽寺和華封道土觀所花去的費用,高力士等于不費吹灰之力地讨好了皇上,又撈足了錢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