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明朝士大夫的黑曆史:把馬屁拍到了極緻,操作手法堪稱空前絕後

明朝士大夫的黑曆史:把馬屁拍到了極緻,操作手法堪稱空前絕後

在中國的封建曆史上,明朝是一個非常值得研究的時代:

皇帝集權到了明朝達到了曆史的巅峰;特務政治在明太祖朱元璋手裡首創,并且在這個時代得到了空前絕後的壯盛;

程朱理學雖說興起在宋代,但也唯有到了明朝的時候才真正實作了對主流意識形态的掌控,最嚴苛、最細碎的封建理念、封建習俗也幾乎在明朝達到了最高峰……

盡管有着鐵骨铮铮的方孝孺和被後世部分曆史學家欣賞不已的東林黨人,但也無法否認:就在這樣一個極度講氣節、重道德的時代,曾經滋生了一大批可以毫無廉恥、毫無底線地拍馬屁的士大夫群體。

更何況,這群士大夫們将拍馬屁的功夫下到極緻的對象,是一個太監!

在今天的道德觀看來,是不應該嘲笑一個人的生理缺陷的。但在明朝,太監的生理缺陷幾乎就可以和卑賤劃上等号。

明朝士大夫的黑曆史:把馬屁拍到了極緻,操作手法堪稱空前絕後

太監的生理缺陷有的被逼無奈——或者因為犯罪,或者因為謀生,但也有相當一部分太監是出于自願的,是計劃用生理上的舍棄謀求更大的利益。

太監專權在中國曆史上時有發生,例如嬴政時代的趙高,楊貴妃時代的高力士……這其中就包括了好幾個操控朝政到了可以随意換皇帝地步的太監。

但在所有有太監存在的曆史裡,明朝的太監還創造了一個記錄:太監專權也達到了空前絕後的程度。

站在明朝太監專權高峰之巅的,當然就非魏忠賢莫屬了。

曆史上其餘的太監,即便是非常專權,但限于政治倫理和朝廷規矩,好歹還需要一個遮羞布,或者需要狐假虎威,假借着皇帝的名義。

但魏忠賢不同,因為在魏忠賢時代的朝廷官吏們看來,魏忠賢走到哪裡,就相當于皇帝就在哪裡,大臣們的奏章和内閣的票拟就跟進到哪裡;所謂的聖旨,不過就是魏忠賢的意思。妥妥的一個代理皇帝!

明朝士大夫的黑曆史:把馬屁拍到了極緻,操作手法堪稱空前絕後

魏忠賢出身貧苦,在貢獻自己的生理特征之前,魏忠賢是受過一丁點的基礎教育。但從曆史事實看,他似乎也沒有多大的學問、多高的韬略,那他是憑什麼步步高升、成為了明朝的代理皇帝的?

主要的原因有兩個:

其一,明朝的政治設計有缺陷,也或者說是給魏忠賢這樣的人上位留足了空子。倘若不是魏忠賢,那麼一定會有張忠賢、李忠賢之流“填補”這個曆史空白。

朱元璋廢除了宰相制,皇權是高度集中了,但皇帝的工作量卻相應出現了“隻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的情形。

無奈之下,内閣制度應運而生。從本質上說就是,朱元璋取消了宰相,由自己來擔任,但必須選取幾個精幹、得力、放心的大臣給自己幫忙。這群扮演着秘書角色的人,就是内閣大臣。

各地和各部院上報的奏章、公文,内閣要先提出拟辦意見,附在奏章後面,然後呈給皇帝,這就是票拟;皇帝如果同意拟辦意見,就會用紅筆“照抄”一遍,然後送還内閣,這就是批朱或者批紅。

明朝士大夫的黑曆史:把馬屁拍到了極緻,操作手法堪稱空前絕後

起初的皇帝都比較勤奮,在批紅這件事上大約都是親自操刀。到了後來,皇帝逐漸懈怠,加之事務日益繁巨,代替皇帝批紅的事就交給了秉筆太監。

魏忠賢人生最閃光的時刻,就是從擔任秉筆太監這個重要崗位開啟的。誰讓皇帝明熹宗對魏忠賢特别倚重、特别信賴呢!

其二,朝廷上下文人士大夫捧臭腳。上至閣臣,下至民間的文士,都追着魏忠賢的臭腳吹捧。當拍馬屁的功夫做到極緻,當谄媚的手法玩到空前絕後的時候,臭狗屎也就變成了不老仙丹。

魏忠賢盡管文化水準不高,品德也沒有可圈可點之處,但估計是小時候評書、小曲聽多了,骨子深處潛藏着一個國之棟梁、千古賢臣夢想,既然達到了在内宮之中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位置,就時刻把自己幻想成了姜子牙、張良、蕭何、諸葛孔明之流的人物。

他當然也好歹有點自知之明,知道自己做不到這個地步。但他又明白傳播學裡的精髓——衆口铄金。但凡一件事情,說的人多了,也就變成了事實,至少是輿論上的事實。

最先站出來捧臭腳的,是那些閣臣們。閣臣們盡管級别很高,職權也很大,但奈何魏忠賢位置更顯赫、權勢更逼人,但凡魏忠賢看着不順眼的人,在内閣是待不下去的。

明朝士大夫的黑曆史:把馬屁拍到了極緻,操作手法堪稱空前絕後

閣臣們都是精明人,琢磨透了魏忠賢的心思,于是就比賽着贊美魏忠賢。嘴上一片溢美之辭還不算,還要白紙黑字寫出來,但凡涉及到魏忠賢的内閣票拟,什麼詞肉麻用什麼詞,哪個比喻能擡高,就用哪個曆史上的名臣來比拟,加在魏忠賢頭上的光環、聲譽于是就逐漸水漲船高、步步升天。

例如,就有文人在上書裡說魏忠賢“偉略高伊呂,雄才壓管商”,伊尹、呂望、管仲、商鞅,都是古代名臣的典範,對于一個臣子來說,能被比喻為這幾個人已經是最高榮譽了,但這個拍馬屁的文人,居然聲稱魏忠賢的德才是“高”和“壓”過他們的。

還有國子監(明代的最高學府)的監生們,上書說魏忠賢光大了聖人之學,功勞不在“亞聖”孟子之下,應該在文廟設立牌位,令其配祀孔子。

對于這些吹捧,魏忠賢不但不臉紅,反而是坦然接受。

盡管漢語的文字和中華文化的典故是儲存豐厚的,但終究抵不過文人士大夫們掘地三尺的搜尋,當文字遊戲、語言吹捧黔驢技窮的時候,要想将拍馬屁的事業再推進一步,就非得動點真格了。

于是,各地開始比賽着給魏忠賢建造生祠。明熹宗在位的時候,全國累計為魏忠賢建立生祠92座。每有生祠建成,迎接魏忠賢的雕像入祠受奉的時候,朝廷上下的文武大臣跪地叩拜。

明朝士大夫的黑曆史:把馬屁拍到了極緻,操作手法堪稱空前絕後

古代叩拜皇帝的禮節是三跪九叩,而叩拜魏忠賢的禮節是三跪五叩。

當然還有一大批人,做贊美文章要麼才華不夠,要麼文化“潛力”早已被他人捷足先“挖”盡;修建生祠成本又太高,于是絞盡腦汁在拍馬屁方面持續創新。

這項創新就是争做魏忠賢的幹兒子、幹孫子。這些認幹親的人,根據認親的先後、關系的親疏,誕生了“五虎”“五彪”“十狗”“十孩兒”“四十孫”等在當時威福莫比、聲勢震天的特殊團隊。

到明熹宗駕崩,魏忠賢失勢,魏忠賢黨羽被清算的時候,僅僅幹親關系的就有200多人。

人和人之間,真誠的贊美既是一種美德,也可以算作是一種社交技巧,有利于建構和諧愉悅的人際關系。中國人自古以來也有“千穿萬穿,馬屁不穿”的古訓,合理尺度的戴戴高帽子、說點人情話,也有利于獲得某些好處。

但明朝的文人士大夫們,能夠毫無底線、毫無章法地拍魏忠賢的馬屁,既是明朝文人群體的恥辱,也是整個中國政治史上的奇葩。

明朝士大夫的黑曆史:把馬屁拍到了極緻,操作手法堪稱空前絕後

(觀點與視角原創作品,歡迎關注本自媒體号并參與互動;文中配圖均來自網絡,若有侵權敬請聯系删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