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冬日念雪落:一夜寒風起,萬樹銀花開

冬日念雪落:一夜寒風起,萬樹銀花開

冬季,人們期待與雪花的邂逅。紛紛揚揚的雪花,才是冬天最好的诠釋。雪落有聲,那天籁之音,是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樂章,能喚起人心底最簡單的歡喜。

古人洋洋灑灑的文字,為我們留下了關于雪的無限的想象。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在故紙堆裡尋覓雪的身影吧。

毫無疑問,古人是愛雪的,為雪起的雅稱,可謂獨出機杼。雪的别稱有:六花、瓊華、柳絮、梅片、瑞葉、碎米、銀粟、飛花……最讓人感覺腦洞大開的是雪在嶺南的别名——犬狂。楊萬裡在《荔枝歌》寫道:“粵犬吠雪非差事,粵人語冰夏蟲似。”其實此名的由來,應該歸功于柳宗元:“大雪逾嶺,被南越中數州,州中之犬,皆倉黃吠噬,狂走者累日。”

自古以來,人們喜歡賞景玩雪。古人有九大雅事,焚香、品茗、聽雨、賞雪、候月、酌酒、莳花、尋幽、撫琴,閑情逸緻到了極緻。

有雪來,是祥瑞之兆。“尺雪抵寸雨,瑞雪兆豐年”“冬有三尺雪,人道十年豐”。雪也給人們帶來了無窮的樂趣,人們可以在雪地裡撒歡打滾,堆雪人、打雪仗、滾雪球、捕鳥,盡情享受冰雪帶來的快樂時光。

《東京夢華錄》說,北宋都城人,“豪貴之家,遇雪即開筵”,常常“塑雪獅、裝雪燈,以會親舊”。這個習俗,在南宋臨安也很盛行。《夢粱錄》這樣記載:“豪貴之家,如天降瑞雪,則開筵飲宴,壕雪獅,堆雪山,以會親朋,淺斟低唱,依五偎香。”同樣,《武林舊事》的記載也可作為佐證:“禁中賞雪,多禦明遠樓,後苑進大小雪獅兒,并以金鈴彩縷為飾,且作雪花、雪燈、雪山之類,及滴酥為花及諸事件,并以金盆盛進,以供賞玩。”

在清代,這種習俗依舊風靡一時:“冬日得雪,每于養心殿庭中堆成獅、象,志喜兆豐,常邀宸詠。乾隆壬申、乙酉,以雪獅、雪象聯句。嘉慶戊寅,又堆為卧馬二,東西分列,有與内廷翰林聯句詩。”光緒間顔緝祜撰的《汴京宮詞》中,就有詠開封行宮中賞雪遊藝的詩句“瑞雪缤紛盛上天,堆獅持象戲階前”。

有雪來,人的性情畢現:“閑來松間坐,看煮松上雪”,陸龜蒙喜歡用雪水煮茶;“中宵茶鼎沸時驚,正是寒窗竹雪明”,司空圖喜歡雪天喝茶;“僧同雪夜坐,雁向草堂聞”,賈島喜歡雪夜靜坐……

“閑招好客斟香蟻,悶對瓊花詠散鹽。”沒有雪來,“不必學人間暖閣圍爐那些俗态,何妨清吟聯句,遣此長宵?”讓我們如靜靜飄落的雪花一樣,放下自我,冷卻内心的燥熱,遠離喧嚣,回歸甯靜、祥和。“論冬月倍加清耿,與君夷六花争勝。玉田瓊屑交相映,戰斷了天地澄清。”讓純淨的白雪擦亮我們的眼睛,讓我們看到善良和美好,看見詩意和遠方。

◎本文原載于《科技日報》,圖源網絡,圖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