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報告文學是舶來品?中國作家線上争論它的前世今生

作者:紅星新聞
一直以來,報告文學都被稱為是舶來品,起源于歐洲,在中國被定名于20世紀30年代。百年來,報告文學在中國不斷發展壯大。近年來,随着非虛構寫作在美國的興起、德國尤利西斯國際報告文學獎的設立,以及白俄羅斯紀實文學作家斯維特蘭娜·阿列克謝耶維奇榮獲2015年諾貝爾文學獎,報告文學展現出了巨大的拓展空間和蓬勃生機。

近日,一場關于“報告文學的前世今生”主題讨論線上上進行。報告文學作家、中國作協副主席何建明,小說家、編劇陸天明,小說家、編劇朱秀海,評論家張陵,小說家劉醒龍,報告文學作家徐劍,評論家梁鴻鷹等參與了這場讨論。

報告文學是舶來品?中國作家線上争論它的前世今生

作為主持人,《中國作家》編輯部主任佟鑫談到,近年來,報告文學創作突飛猛進。相對而言,報告文學理論體系建設卻相對滞後,尤其是關于報告文學的定義至今依然有諸多分歧。是以,她邀請這些報告文學作家、小說家、評論家、影視編劇和制片人等相關人士,從不同的角度暢談報告文學的前世今生,以及未來的各種可能。

報告文學作家、中國作協副主席何建明談到所謂“報告文學”,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用文學手法寫的新聞報告。這裡的關鍵詞是“報告”“新聞”和“文學”,掌握了這三點,就不難了解什麼是“報告文學”了。在此基礎上,可以再延伸一下它的外延與内涵:即那些能真正震撼你心靈世界、能真正燃燒你情感火焰、能真正愉悅你閱讀觀感的“報告文學”,那它一定是報告文學。

報告文學作家徐劍認為報告文學不是舶來品:“我不知道時至今日,有多少人還能準确地說出茅盾先生對報告文學的定義,有多少報告文學寫作者筆下的作品真正具備報告文學最基本的新聞性、文學性和政論性。”他認為,“報告文學是什麼”這個問題根本不叫問題,茅盾先生對報告文學的定義毫無指摘、發揮、讨論的空間。但有一點,在關于報告文學是舶來品的說法上,他是持反對意見的。報告文學這個文體不是舶來品,中國古來有之,其本質是“史”。在他看來,《史記》是世界級的報告文學典範之作,如果中國的報告文學書寫能抵達《史記》的文心和原點,那就是不朽的文學著作。

評論家梁鴻鷹的觀點恰恰與之相反。他認為,報告文學是舶來品,在中國得到的發展是切切實實的。報告文學作為一種文學體裁,主要是運用文學化的藝術形式,真實、及時地反映社會生活事件和人物活動,彰顯作者一定立場及觀點。報告文學與小說、詩歌的根本不同在于不能任意虛構。也就是說,這種文體不允許采用創造和綜合人物典型、環境、事件等手段去進行文學表述。報告文學兼有新聞報道和散文的特點,既具新聞報道意義上的及時性和真實性,又具有時政的議論性。無論是瞿秋白的《餓鄉紀程》《赤都心史》,鄒韬奮的《萍蹤寄語》《萍蹤憶語》,還是夏衍的《包身工》,徐遲的《哥德巴赫猜想》,都是通過運用文學語言和多種藝術手法,通過生動的情節和典型的細節,迅速地及時地“報告”現實生活中具有典型意義的真人真事。

紅星新聞記者|陳謀

編輯|段雪瑩

(下載下傳紅星新聞,報料有獎!)

報告文學是舶來品?中國作家線上争論它的前世今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