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弘一法師生母王鳳玲:17歲嫁六旬老漢,死後兒子在葬禮上撫琴彈唱

弘一法師生母王鳳玲:17歲嫁六旬老漢,死後兒子在葬禮上撫琴彈唱

中國曾經的女性地位非常低下,她們在三綱五常的束縛之下,艱難地在曆史的夾縫之中生存了幾千年的時間。

她們被當成了王公貴族互相利用的犧牲品;她們被當成了達官貴人升遷的敲門磚;她們被當成了平民百姓收取彩禮的工具。

曾經的她們從出生的那一刻開始,便已經看到了自己未來的一切,但她們或許也奮起反抗過,于是便有了唯一的女帝---武則天;有了第一才女---李清照。

有了織布業的始祖---黃道婆,盡管她們對曆史的貢獻是足夠大的,但可惜她們是滄海一粟,憑借她們的努力終究沒有改變中國女性的地位。

弘一法師生母王鳳玲:17歲嫁六旬老漢,死後兒子在葬禮上撫琴彈唱

作為女性,有一個重要的身份便是母親,她們通過自己的教育,創造了一個個聞名古今的偉人,歐陽修的母親畫荻教子;孟子的母親孟母三遷;嶽飛的母親為兒刺字。

她們的地位盡管不受到重視,但她們憑借自己極高的文化素養與教育方式,培養出了優秀的兒子,我想,這就是她們偉大的地方吧!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每當面臨離别之際,總會想起這首《送别》之歌,這首人人傳唱的經典,就是出自李叔同之手,面對摯友許幻園北上尋找袁世凱,李叔同在離别之際用此歌送别了好友。

李叔同出生在一個非常富有的家庭,他的一生可謂是風光無限,書法家、思想家、音樂家、教育家,這些都概括了他極其豐富的一生。在李叔同的眼中,母親是這個世界上最好的女子了,可是母親也成為了他一生的遺憾。

弘一法師生母王鳳玲:17歲嫁六旬老漢,死後兒子在葬禮上撫琴彈唱

在李叔同功成名就之後,卻遇到了“子欲養而親不待”的悲劇,他錯過了與母親的最後一次見面,這留下了他一生的遺憾。

李家在當時的天津是非常有名的商賈之家,當時的家主李世珍是當科進士出身,他的祖上更是世代鹽商,他在當過一段時間的官之後,便告老還鄉,經營起了祖上的家業。

弘一法師生母王鳳玲:17歲嫁六旬老漢,死後兒子在葬禮上撫琴彈唱

李世珍非常的有愛心,經常幫助有困難的百姓,讓他們的孩子在學堂免費讀書,被人們親切地稱為“李大善人”。

一時風光無兩的李世珍也有着自己的煩惱,他沒有留下太多的子嗣,唯一的兒子也是身體柔弱,病痛多發。

李世珍起了納妾的想法,經過别人的介紹,他認識了年僅17歲的王鳳玲,王鳳玲出身于一個書香門第,在父母的培養之下 。

她長成了一位知書達理的女子,随着時間的推移,王鳳玲到了結婚的年紀,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王鳳玲嫁給了年過花甲的李世珍。

弘一法師生母王鳳玲:17歲嫁六旬老漢,死後兒子在葬禮上撫琴彈唱

花一般的年紀嫁給了年過半百的人,怎麼可能會不恨,但王鳳玲明白,在如今這個男尊女卑的世界,自己的反抗起不到任何的作用,她隻能聽天由命。

在李世珍68歲的時候,王鳳玲為他生了一個兒子,名為李叔同,李叔同自小就看着母親因為妾室的身份,對主母卑躬屈膝,被各種規矩束縛,李叔同更是不能叫自己的母親一聲娘。

在李叔同五歲的時候,李世珍去世,在離去之前,立下遺囑,将自己的家業全部留給了長子。

弘一法師生母王鳳玲:17歲嫁六旬老漢,死後兒子在葬禮上撫琴彈唱

自此以後,王鳳玲明白,保護自己的人已經沒有了,她過得更加的小心翼翼,她把唯一的希望放在自己兒子的身上,期盼他長大之後,能夠為自己在家中掙得一席之地,對兒子李叔同的教育非常的嚴格。

李叔同也沒有辜負王鳳玲的希望,在14歲的年紀,就成為了當地的才子,失去丈夫的王鳳玲終年受到主母的壓迫,使得王鳳玲的心中非常的壓抑,為了緩解自己的症狀,她便迷上了戲曲,王鳳玲經常帶着自己的兒子來到戲院聽戲。

後來,王鳳玲發現李叔同喜歡上了唱戲的名角兒楊翠喜,李家是名門望族,自然不會接受一個“戲子”,于是,王鳳玲便于李叔同的哥哥商量讓李叔同娶妻。

弘一法師生母王鳳玲:17歲嫁六旬老漢,死後兒子在葬禮上撫琴彈唱

李叔同聽到消息之後非常的不滿,說自己要尋找自己的真愛,後來,李叔同得知楊翠喜被别人贖了身,才歇了自己的心思,聽從家裡人的安排,娶了茶商之女俞氏。

在李叔同20歲那年,他有了自己第一個孩子,王鳳玲非常的開心,看着兒子越來越優秀,看着孫子開心的笑顔,知道自己終于熬出了頭。

奈何沒過多久,李叔同便因為支援梁啟超變法的言論而受到了牽連,他隻能帶着母親與妻子和孩子一起去到了上海暫求庇護。

弘一法師生母王鳳玲:17歲嫁六旬老漢,死後兒子在葬禮上撫琴彈唱

在上海的時候,王鳳玲認為自己終于逃脫了李家的束縛,她在上海也非常的開心,李叔同也與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結義金蘭,被世人稱為“天涯五友”。

1901年,李叔同回鄉看望自己的哥哥,在這途中,李叔同的所見所聞使得他對自己的未來有了重新的認識,從家鄉回來之後,李叔同便不再與朋友們吟詩作對,選擇了考取功名,終于,皇天不負有心人,李叔同考上了上海南洋公學。

弘一法師生母王鳳玲:17歲嫁六旬老漢,死後兒子在葬禮上撫琴彈唱

他上學之後,化名寫稿子,他的才華在也上海得到了展現,上海的人人墨客們都稱呼他為才子。

就在李叔同最意氣風發的時候,他的一個孩子在出生之後不久,便離開了他們,這使得王鳳玲備受打擊,認為是由于自己沒有照顧周到,才使得孫子去世,她也是以一病不起。

1905年,王鳳玲最終還是去世了,而在王鳳玲彌留之際,李叔同卻因事外出,沒有看待母親臨走前的最後一面,這也是李叔同最大的遺憾了。

弘一法師生母王鳳玲:17歲嫁六旬老漢,死後兒子在葬禮上撫琴彈唱

之後,李叔同遵從母親的遺願将靈柩回了老家天津,可是李家卻不讓王鳳玲的靈柩從正門進入,李叔同悲痛萬分,強制讓母親從正門進入,還打破了傳統的禮制,抛棄了以往的繁文缛節,在喪禮的當天為母親撫琴演唱哀悼曲。

母親的離世對于自小在母親身邊長大的李叔同來說,打擊非常大,他在留學回來之後,選擇了出家,号“弘一法師”。

王鳳玲的一生是悲哀的,直到死的那一刻都沒有得到李家人的認可,而對于兒子李叔同來說,自己還沒有功成名就報答母親,母親就離世了,這是自己一生的遺憾啊!

弘一法師生母王鳳玲:17歲嫁六旬老漢,死後兒子在葬禮上撫琴彈唱

王鳳玲的一生是那個時代的人的縮影,她們或許天賦異禀,奈何最終卻落得如此下場。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