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弘一法师生母王凤玲:17岁嫁六旬老汉,死后儿子在葬礼上抚琴弹唱

弘一法师生母王凤玲:17岁嫁六旬老汉,死后儿子在葬礼上抚琴弹唱

中国曾经的女性地位非常低下,她们在三纲五常的束缚之下,艰难地在历史的夹缝之中生存了几千年的时间。

她们被当成了王公贵族互相利用的牺牲品;她们被当成了达官贵人升迁的敲门砖;她们被当成了平民百姓收取彩礼的工具。

曾经的她们从出生的那一刻开始,便已经看到了自己未来的一切,但她们或许也奋起反抗过,于是便有了唯一的女帝---武则天;有了第一才女---李清照。

有了织布业的始祖---黄道婆,尽管她们对历史的贡献是足够大的,但可惜她们是沧海一粟,凭借她们的努力终究没有改变中国女性的地位。

弘一法师生母王凤玲:17岁嫁六旬老汉,死后儿子在葬礼上抚琴弹唱

作为女性,有一个重要的身份便是母亲,她们通过自己的教育,创造了一个个闻名古今的伟人,欧阳修的母亲画荻教子;孟子的母亲孟母三迁;岳飞的母亲为儿刺字。

她们的地位尽管不受到重视,但她们凭借自己极高的文化素养与教育方式,培养出了优秀的儿子,我想,这就是她们伟大的地方吧!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每当面临离别之际,总会想起这首《送别》之歌,这首人人传唱的经典,就是出自李叔同之手,面对挚友许幻园北上寻找袁世凯,李叔同在离别之际用此歌送别了好友。

李叔同出生在一个非常富有的家庭,他的一生可谓是风光无限,书法家、思想家、音乐家、教育家,这些都概括了他极其丰富的一生。在李叔同的眼中,母亲是这个世界上最好的女子了,可是母亲也成为了他一生的遗憾。

弘一法师生母王凤玲:17岁嫁六旬老汉,死后儿子在葬礼上抚琴弹唱

在李叔同功成名就之后,却遇到了“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悲剧,他错过了与母亲的最后一次见面,这留下了他一生的遗憾。

李家在当时的天津是非常有名的商贾之家,当时的家主李世珍是当科进士出身,他的祖上更是世代盐商,他在当过一段时间的官之后,便告老还乡,经营起了祖上的家业。

弘一法师生母王凤玲:17岁嫁六旬老汉,死后儿子在葬礼上抚琴弹唱

李世珍非常的有爱心,经常帮助有困难的百姓,让他们的孩子在学堂免费读书,被人们亲切地称为“李大善人”。

一时风光无两的李世珍也有着自己的烦恼,他没有留下太多的子嗣,唯一的儿子也是身体柔弱,病痛多发。

李世珍起了纳妾的想法,经过别人的介绍,他认识了年仅17岁的王凤玲,王凤玲出身于一个书香门第,在父母的培养之下 。

她长成了一位知书达理的女子,随着时间的推移,王凤玲到了结婚的年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王凤玲嫁给了年过花甲的李世珍。

弘一法师生母王凤玲:17岁嫁六旬老汉,死后儿子在葬礼上抚琴弹唱

花一般的年纪嫁给了年过半百的人,怎么可能会不恨,但王凤玲明白,在如今这个男尊女卑的世界,自己的反抗起不到任何的作用,她只能听天由命。

在李世珍68岁的时候,王凤玲为他生了一个儿子,名为李叔同,李叔同自小就看着母亲因为妾室的身份,对主母卑躬屈膝,被各种规矩束缚,李叔同更是不能叫自己的母亲一声娘。

在李叔同五岁的时候,李世珍去世,在离去之前,立下遗嘱,将自己的家业全部留给了长子。

弘一法师生母王凤玲:17岁嫁六旬老汉,死后儿子在葬礼上抚琴弹唱

自此以后,王凤玲明白,保护自己的人已经没有了,她过得更加的小心翼翼,她把唯一的希望放在自己儿子的身上,期盼他长大之后,能够为自己在家中挣得一席之地,对儿子李叔同的教育非常的严格。

李叔同也没有辜负王凤玲的希望,在14岁的年纪,就成为了当地的才子,失去丈夫的王凤玲终年受到主母的压迫,使得王凤玲的心中非常的压抑,为了缓解自己的症状,她便迷上了戏曲,王凤玲经常带着自己的儿子来到戏院听戏。

后来,王凤玲发现李叔同喜欢上了唱戏的名角儿杨翠喜,李家是名门望族,自然不会接受一个“戏子”,于是,王凤玲便于李叔同的哥哥商量让李叔同娶妻。

弘一法师生母王凤玲:17岁嫁六旬老汉,死后儿子在葬礼上抚琴弹唱

李叔同听到消息之后非常的不满,说自己要寻找自己的真爱,后来,李叔同得知杨翠喜被别人赎了身,才歇了自己的心思,听从家里人的安排,娶了茶商之女俞氏。

在李叔同20岁那年,他有了自己第一个孩子,王凤玲非常的开心,看着儿子越来越优秀,看着孙子开心的笑颜,知道自己终于熬出了头。

奈何没过多久,李叔同便因为支持梁启超变法的言论而受到了牵连,他只能带着母亲与妻子和孩子一起去到了上海暂求庇护。

弘一法师生母王凤玲:17岁嫁六旬老汉,死后儿子在葬礼上抚琴弹唱

在上海的时候,王凤玲认为自己终于逃脱了李家的束缚,她在上海也非常的开心,李叔同也与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结义金兰,被世人称为“天涯五友”。

1901年,李叔同回乡看望自己的哥哥,在这途中,李叔同的所见所闻使得他对自己的未来有了重新的认识,从家乡回来之后,李叔同便不再与朋友们吟诗作对,选择了考取功名,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李叔同考上了上海南洋公学。

弘一法师生母王凤玲:17岁嫁六旬老汉,死后儿子在葬礼上抚琴弹唱

他上学之后,化名写稿子,他的才华在也上海得到了展现,上海的人人墨客们都称呼他为才子。

就在李叔同最意气风发的时候,他的一个孩子在出生之后不久,便离开了他们,这使得王凤玲备受打击,认为是由于自己没有照顾周到,才使得孙子去世,她也因此一病不起。

1905年,王凤玲最终还是去世了,而在王凤玲弥留之际,李叔同却因事外出,没有看待母亲临走前的最后一面,这也是李叔同最大的遗憾了。

弘一法师生母王凤玲:17岁嫁六旬老汉,死后儿子在葬礼上抚琴弹唱

之后,李叔同遵从母亲的遗愿将灵柩回了老家天津,可是李家却不让王凤玲的灵柩从正门进入,李叔同悲痛万分,强制让母亲从正门进入,还打破了传统的礼制,抛弃了以往的繁文缛节,在丧礼的当天为母亲抚琴演唱哀悼曲。

母亲的离世对于自小在母亲身边长大的李叔同来说,打击非常大,他在留学回来之后,选择了出家,号“弘一法师”。

王凤玲的一生是悲哀的,直到死的那一刻都没有得到李家人的认可,而对于儿子李叔同来说,自己还没有功成名就报答母亲,母亲就离世了,这是自己一生的遗憾啊!

弘一法师生母王凤玲:17岁嫁六旬老汉,死后儿子在葬礼上抚琴弹唱

王凤玲的一生是那个时代的人的缩影,她们或许天赋异禀,奈何最终却落得如此下场。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