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同是瓦崗出身,為何秦瓊程咬金得善終,徐懋公王君廓卻身死族滅?

同是瓦崗出身,為何秦瓊程咬金得善終,徐懋公王君廓卻身死族滅?

從小到大,提起隋唐時期,不難想到秦瓊、程咬金等人,也看過很多版本的以隋唐英雄為主人公的電視劇、小說等,雖然劇名不盡相同,故事也有出入,甚至于可能與曆史不完全相符,但結局卻大緻類似。

今天我們一起聊一聊,同是瓦崗出身,何以有人善終,有人身死族滅呢?或許我們可以嘗試從他們的生平經曆去探索一番。

秦瓊的勇武過人在當時來說,是遠近聞名的,而且是隋朝正規軍出身。初仕隋朝,秦叔寶深得來護兒、張須陀、裴仁基信任,在他們帳下任職。秦瓊跟着張須陀征戰多年,戰功立下諸多,被授職授建節尉。

後來,在征讨瓦崗軍的過程中,張須陀被李密引誘落入陷阱,奮死拼搏後依舊沒逃過犧牲;從此幸存下來的秦瓊便率領殘部依附了裴仁基。

同是瓦崗出身,為何秦瓊程咬金得善終,徐懋公王君廓卻身死族滅?

後又随裴仁基投降李密,正式加入瓦崗軍,而秦瓊因聲名遠揚,深得李密重要,後被任用為帳内骠騎,從此與程咬金一起統領八千内軍。

當時的瓦崗軍一直由李密掌管,在他的帶領下,瓦崗軍早已脫離了強盜集團的名聲,成為了當時逐鹿中原的一方諸侯。是以秦瓊雖身為瓦崗軍,卻沒有做過一天強盜。

提到秦瓊便不得不提到程咬金了。程咬金可是世代高官之後,少時的他骁勇善戰,曾為護衛鄉裡組建了一支由數百人組成的武裝,勇敢抗擊盜賊。加入瓦崗軍後便得到了一把手李密的重用,成為了内軍骠騎之一。

同是瓦崗出身,為何秦瓊程咬金得善終,徐懋公王君廓卻身死族滅?

程咬金年少便與盜賊為敵,後來又為何是加入強盜集團呢?答案顯而易見,當時在李密管理下的瓦崗軍,早已不是強盜。

徐茂公(原名徐世勣,字懋功,後改姓為李,而後又改名為李勣,此後以“徐茂公”代替)本是富豪出生,在父親的耳濡目染下,一直堅持樂善好施。

同是瓦崗出身,為何秦瓊程咬金得善終,徐懋公王君廓卻身死族滅?

徐茂公十七歲時,趁天下大亂便跟随翟讓成為瓦崗軍的一員,自此雖不侵擾鄉親,卻劫掠商旅官财,依舊做着殺人放火的強盜勾當。直到李密成為瓦崗軍一把手,才漸漸褪去強盜的身份。

是以從曆史上來看,徐茂公早年便是強盜,實實在在的強盜,或許這也是他的下場不同于秦瓊程咬金的其中一個原因。

自幼孤貧、販馬為生的王君廓,是被鄉裡人所厭惡的存在,隻因他品行不端,時常偷盜。

王君廓年輕時為了盜取商人的絲綢,曾用裝滿倒刺的竹苟套住商人的頭,小小年紀便有如此心計也屬實厲害。甚至于為了當盜賊,誣陷鄰居和叔母私通,後同叔叔殺死鄰居并開始亡命江湖。

同是瓦崗出身,為何秦瓊程咬金得善終,徐懋公王君廓卻身死族滅?

曆史中的王君廓從來都不是個好強盜。組建了強盜團夥的王君廓四處劫掠,遇到招撫或官兵,也總會假意騙取信任,後打他個措手不及。聽取建議才投靠了李密的瓦崗軍,因不被重用,又轉而投降了唐朝,被封為上柱國。

瓦崗敗亡後,秦瓊等人皆投靠了鄭國王世充,後因王世充為人奸詐,秦瓊便與程咬金等人不願與其繼續為伍,便找到機會投奔了李淵、李世民父子。

同是瓦崗出身,為何秦瓊程咬金得善終,徐懋公王君廓卻身死族滅?

後來秦瓊跟随秦王李世民南征北戰,屢屢立下戰功。自此滿身傷病的秦叔寶便被封為了左武衛大将軍、翼國公。晚年病逝後又被追封為胡國公。

程咬金跟随秦王李世民後,也是屢戰奇功。破宋金剛、擒窦建德、降王世充等皆有他的身影,後被稱為宿國公,還參與過玄武門之變。後來,程咬金又被改封為盧國公。

秦瓊和程咬金的結局都是善終,而其他二人卻又不同了。

徐茂公投唐後,先後在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三朝當值,深得朝廷的重要,跟随唐太宗李世民期間更是平定四方。

同是瓦崗出身,為何秦瓊程咬金得善終,徐懋公王君廓卻身死族滅?

原本是出将入相、功勳卓著的徐茂公,更是被累公。可他修得了己身,偏偏掌控不了兒孫。生前榮耀滿堂,卻不曾想死後卻因孫子李敬業起兵讨伐武則天,而被削去官爵、掘墓砍棺。

再說王君廓,少時便聚衆為盜,人品也是出了名的差。投唐後的他本也戰績不菲,還被封為了左領軍大将軍兼幽州都督,更是同他人一樣受封上柱國、彭國公。

可他并沒有如秦叔寶、徐茂公等人一般克己奉公,在職驕縱越法。甚至為了擢取功名,一手策劃了李瑗叛變事件,先鼓動李瑗叛朝,後又自己去平定。

同是瓦崗出身,為何秦瓊程咬金得善終,徐懋公王君廓卻身死族滅?

隻可惜,後來的王君廓在幽州驕橫恣肆、不遵法度,朝廷多次限制無果,而他自己也心中懼怕,隐隐不安,便開始向突厥逃亡,途中被鄉民所殺,死後又被貶為庶民,不得善終。

從每個人的生平來看,我們不難發現,雖全都出身瓦崗,但是秦瓊程咬金其實從來沒有當過強盜,真正當過強盜的當屬徐茂公和王君廓。這是否說明出身不同的重要性?

同是瓦崗出身,為何秦瓊程咬金得善終,徐懋公王君廓卻身死族滅?

再說戰功戰績,我們也不難發現,他們都是唐朝開國大将,戰功顯赫。秦瓊程咬金不負一生戰績,終得善終;而另外兩位原因各不相同,卻一生功名毀于自家。

徐茂公與其父一生向善,為賊也有自己的原則底線,有生之年也不負一生戰功,偏偏孫子起兵造反,以緻被削官掘墓,一生榮耀毀于一旦。這是否也說明,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同是瓦崗出身,為何秦瓊程咬金得善終,徐懋公王君廓卻身死族滅?

王君廓可說是作繭自縛,少時品行不端倒也罷了,畢竟一生屢屢立下戰功,本該頤養天年,英雄形象載入史冊被後人銘記,卻無奈不知收斂,最終自取滅亡。這是否也說明,品行思想的重要性?

老話常說,“知錯能改,善莫大焉”。老話還說,“浪子回頭金不換”。

這些話就是放在當今新時代也同樣适用啊。從王君廓的生平來看,如果後來的他能遵紀守法,珍惜已有的榮耀,也不至于最後落得凄慘的下場。看曆史故事的同時,我們也應該多多吸取前人的經驗。

同是瓦崗出身,為何秦瓊程咬金得善終,徐懋公王君廓卻身死族滅?

從徐茂公一生榮耀毀于子孫來看,家庭教育也是不容忽視的。當今時代,由于各種社會壓力,有多少家庭忽視家庭教育,導緻越來越多的孩子們心理不健全,少年犯罪率也提高,是以家庭教育性更是應該重視。

同是出身瓦崗,結局大不相同。或許還有别的原因,還有待後來人繼續探究,而探究的過程中汲取經驗、學習優點、提升自己才能算是真正的有效探究、有效讀書。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