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日本投降後,一支東拼西湊、五花八門的部隊,很快就成100萬雄師

在中國,兵員數量超過100萬的部隊是哪支?

當然是第四野戰軍!

1949年初,全國解放軍統一整編。四野兵員數量遠超100萬,光基幹戰鬥部隊就有12 個軍;另有2個炮兵師、1個裝甲師;除此之外,還有專門的工兵、鐵道兵、高射炮兵。

在當時,四野兵員數量龐大,兵種齊全。不管是數量,還是武器,都遙遙領先于其它野戰軍。其中鐵道兵、裝甲兵、高射炮兵在其它野戰軍都還是空白,而四野卻擁有幾個師。

日本投降後,一支東拼西湊、五花八門的部隊,很快就成100萬雄師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四野的規模令其它野戰軍望塵莫及!

可是誰又能想到:

如此龐大的四野,最初卻是東拼七湊而來,成員五花八門。不像其它野戰軍那樣,具有一脈相承的戰鬥基因。

四野的最初雛形成立于日本投降後。當時關内的八路軍、新四軍紛紛向日軍展開反攻,以收複失地、抓捕日軍戰犯。同時,為了讓東北的大好河山回到人們的懷抱,冀東的八路軍也奉命向東北進軍。

最先率部挺進東北的是冀東軍區參謀長曾克林。當時日本剛投降,東北遍地都是槍支、彈藥,大炮也随處可見。曾克林部日夜撿拾槍支彈藥、迅速擴充軍隊。部隊很快就膨脹到8萬人,擁有的武器足足裝備10萬餘人。

接着挺進東北的是李運昌率領的冀東八路軍主力,約1.3萬餘人。

日本投降後,一支東拼西湊、五花八門的部隊,很快就成100萬雄師

最初挺進東北的部隊,絕大部分是河北境内靠近山海關附近的八路軍,另外還有少量山東的八路軍。

後來,一位眼睛高度近視的師長越級向延安發報,提出一個大膽的建議,使進軍東北的部隊大大增加。

這位眼睛高度近視的師長就是黃 克 誠,我軍著名的猛将,紅軍時期經常掄着大刀沖鋒,當時正擔任新四軍第3師師長。他建議:快速向東北派遣部隊,而且,要派10萬。

日本投降後,一支東拼西湊、五花八門的部隊,很快就成100萬雄師

這是一個高見,遠比他那近視的眼睛看得遠、看得透。于是,派赴東北的部隊猛增,而且,不再限于河北境内,而擴充到山西、綏遠、山東、江蘇,甚至遠在後方的延安。

山東由于與遼甯隔海相望,水運友善,是以派出的部隊最多,共有4個整師,另有多個旅、團,總計6萬餘人。

延安派出的部隊大多數是晉綏聯防軍,另有延安抗日軍政大學、延安炮兵學校的師生,共計 1 萬餘人。其中延安炮兵學校的師生挺進東北後,成了東北野戰軍的炮兵主力,先後組建了炮兵部隊、炮兵學校、測繪學校。

日本投降後,一支東拼西湊、五花八門的部隊,很快就成100萬雄師

在所有派赴東北的部隊中,有一支部隊非常特别。它就是新四軍第3師,它的師長就是建議向東北派10萬部隊的黃 克 誠。這個師整整 3.5 萬餘人,全部開往東北。

這個師裡戰将如雲,除了師長黃克誠外,還有洪學智、鐘偉、在北韓大敗美軍騎兵一師的吳信泉……,他們當時都在進軍東北的隊伍裡。

日本投降後,一支東拼西湊、五花八門的部隊,很快就成100萬雄師

向東北挺進的隊伍中,除了10萬戰鬥部隊外,還有從各地彙集的2萬多幹部,他們大都成了四野100萬大軍的骨幹。

在當時八路軍、新四軍的衆多将領中,有一位非常适合在東北廣闊的土地上縱橫馳騁。他就是以勇猛著稱、善于指揮大兵團的許世友。但非常奇怪的是,在派往東北的名單中,卻沒有他。不過他帶出來的部隊卻大部分被派往東北,後來發展成為四野精銳的41軍。

日本投降後,一支東拼西湊、五花八門的部隊,很快就成100萬雄師

當時派往東北的部隊數量衆多,達到10萬之衆。但都是從不同地方抽調而來,給人一種“東拼西湊”的感覺。

這樣的部隊能打仗?能在東北站得穩腳跟?

答案是肯定的!

派往東北的八路軍、新四軍都是由紅軍發展而來,要麼走過2萬5千裡長征,要麼堅持了3年南方遊擊戰争,經過8年抗日戰争的洗禮後,都成了戰鬥精神旺盛、戰場經驗豐富的精銳之師。

在衆多能征善戰的将領調教下,這支“東拼西湊”的部隊很快就成了100萬雄師,在曆史上也留下了富麗堂皇的一頁。

更多精彩:

此國曾是超級大國,以兇悍著稱,但在北韓卻被志願軍痛扁

1949年後炮擊中國會是什麼下場?南韓這個師就是榜樣

十位大将曾打敗衆多敵手,他們分别讀過什麼軍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