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南安:在新階段新福建建設大局中加快發展、多作貢獻

作者:閩南網

南安市是全省人口大市、經濟大市,近年來,南安從中高速增長轉向高品質發展,綜合實力實作曆史性飛躍,成為全省第三個經濟總量超千億的縣級市,躍居全國縣域百強第29位、工業百強第15位,今年GDP預計将達到1500億元,一般公共預算總收入突破百億元。

南安市委書記林榮忠表示,下階段,南安市将認真學習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圍繞省黨代會精神,主動融入全省工作大局,結合基層實際,在落實建設現代經濟體系、推進區域協調發展、探索兩岸融合發展新路、推進鄉村振興、推進系統改革創新等方面下功夫,靠拼搏、靠實幹、靠創新,努力實踐、抓好落實,在新發展階段新福建建設中加快發展、多作貢獻,奮力譜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南安篇章。

11月,卡奧斯工業網際網路平台全國石材行業應用總部項目簽約儀式在南安市舉行,這标志着該項目正式落地啟動,南安市與海爾卡奧斯工業網際網路合作進入新階段。據了解,圍繞石材産業數字化轉型的目标,作為中國石材之鄉的南安與卡奧斯強強聯合,共建卡奧斯工業網際網路平台全國石材行業應用總部,以工業網際網路+智能制造模式,加速工業網際網路平台與傳統石材産業的充分融合。

報告強調,要把發展經濟的着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像卡奧斯工業網際網路平台全國石材行業應用總部這樣的項目,正是南安接下來實體經濟體系建設的重要一環。接下來,南安市将圍繞建構産業生态、補齊産業鍊條、打造産業叢集,強化龍頭引領、科創賦能、公共服務、載體支撐,引導以泛家居為主體的傳統産業加快轉型,培育壯大機械裝備、電子資訊等新興産業。(下轉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具體來說,南安市将引進精密鑄造會長機關共享集團和大型央企五礦集團,建設高端裝備智造園、閥門産業園,補齊行業缺失環節,帶動機械裝備、水暖閥門業發展,進一步強化龍頭引領效應;攜手海爾卡奧斯、共享集團、聯東U谷、九牧等,建設燈塔工廠、智慧廠房、數字平台,引導企業上雲用數賦智,強化科創賦能作用;運作國家石材建陶質檢中心、水暖潔具質檢中心、智能鑄造産業創新中心,面向中小微企業開放服務,持續強化公共服務;推進産城空間梳理優化,實行規劃建設、招商、管理、配套、服務“五統一”,推行可租可售可分割的彈性供地模式,制定入園企業負面清單,開展年度畝均績效考核,打造現代化園區,更高層次強化公共服務;培育泛家居、供應鍊、工業網際網路、緊密型高校人才共享平台,培育壯大平台經濟。

連日來,位于南安石井鎮的泉州芯谷南安科創中心項目施工現場一派繁忙景象:樁基、吊車、挖機轟轟作響,運輸車輛來往穿梭運送物料,産業勞工辛勤作業……據介紹,泉州芯谷南安科創中心規劃建設标準廠房、孵化器、研發中心、創業平台、服務中心、生活配套等,将緻力打造成為集文化創意産業基地、都市新型服務中心、綠色低碳人居典範三者于一體的芯谷智慧園。

報告指出,要以福州和廈漳泉兩大都市圈建設為引擎,帶動閩東北、閩西南兩大協同發展區建設。南安處于閩西南協同發展區橋頭堡地位,特别是随着翔安機場的建設,南安南部作為廈漳泉都市圈核心地帶将更加凸顯,成為泉州“一灣兩翼三帶多支點”重要組成部分。

是以,在落實推進區域協調發展上,南安更将下足功夫。下階段,該市将緊密融入廈漳泉都市圈和廈門灣建設大局,強化空間梳理和戰略研究,推進城市能級提升,加快安海灣濱海軸線、芯谷等重要節點建設,強化與廈門等周邊區域交通互聯共通、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協作區共建,打造宜居宜業現代化濱海城市。

報告提出,要加快建設海峽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作為鄭成功故鄉的南安,在探索兩岸融合發展新路上有着得天獨厚的優勢:該市已連續舉辦6屆鄭成功文化節,鄭成功文化園落地建設;擁有三條對台通道,是商務部唯一保留辦展的農訂會的核心展區;泉州芯谷獲批國家海峽兩岸內建電路産業合作試驗區,吸引衆多台企入駐……

接下來,南安将加快石井新港區、泉金客運碼頭、成功文化園建設,辦好農訂會和鄭成功文化節、鳳山文化旅遊節,打造台胞台企登陸第一家園核心區,在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上邁出更大步伐。

被确認為省級鄉村振興重點縣(市),兩個鄉鎮被列為省級鄉村振興特色鎮,27個村被列為省級鄉村振興試點村……近年來,南安市統籌推進“三農”工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了有力支援。

未來,圍繞報告“走具有福建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要求,南安在落實推進鄉村振興上将有更多作為。該市将緊抓産業培育、農民增收這個關鍵,鼓勵集體土地入股産業園建設,創新多元混合共同富裕模式,成立農村勞務公司和企業人力資源共享平台,把農民嵌在産業鍊上,實作做強産業與鄉村振興共同推進,産業勞工與農民共同增收。

惟改革者進,惟創新者強。以系統化思維推進改革創新,也是未來南安的工作重點所在。該市将在推進基層治理、人才引育、幹部監督考核、園區改革、工作效能等5個重點領域體制機制創新,進一步深化網格化、大督導、空間資源管理、幹部和人才積分評價、校地共建等創新項目,為經濟社會發展賦能增效。(黃瑜鵬 陳鑫炜 黃志成)

來源:福建日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