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2021年糧食産量再創新高 仍有潛力可挖

作者:中國經濟時報

本報記者 林春霞

歲末傳佳音!國家統計局日前公布的全國糧食生産資料顯示,2021年全國糧食總産量13657億斤,比上年增加267億斤,增長2.0%,全年糧食産量再創新高,連續7年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

“今年糧食基本盤不負衆望。在今年的基礎上,明年各項惠農政策若能繼續發力,全年糧食有望實作1.4萬億斤的目标。”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的專家預測道。

糧食增産有助于穩定經濟社會發展大局

糧食作為農業的“壓艙石”,連續7年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其意義重大。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對本報記者表示,這不僅可以降低我們的進口壓力,還可以防止國際糧價大幅度上漲對國内的傳導。此外,也有助于穩定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大局。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研究員姜文來對本報記者分析說,今年糧食再創新高,表明我國糧食安全有保障,中國人的飯碗牢牢地端在自己手裡。同時,也表明我國糧食穩産增産長效機制初步建成和完善,符合我國糧食生産實際。這也說明,我國農業常态化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措施積極有效,積累的經驗對我們以後應對類似的公共事件有借鑒意義。

密集惠農政策促糧食穩産增收

受新冠肺炎疫情和氣候變化等因素影響,全球糧價日趨高企,再創近10年來新高的情況下,我國卻保持糧豐價穩。受訪專家認為,這主要得益于各級上司對“三農”工作的重視以及多項惠農政策密集出台所發揮的作用。

“首先是我國高層上司高瞻遠矚,重視糧食生産力度空前。”李國祥表示,去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全國農村工作會議都強調黨政同責,發揮農業“壓艙石”的作用,這是重大方向。

其次是财政和金融支援力度特别大。今年6月,面對化肥等農資漲價,中央一次性增加200億元補貼種糧農民。同時,針對河南等地發生極端暴雨天氣農作物被毀掉等情況,國家又及時下撥救助資金,恢複農業生産。

還有,通過完全成本保險、收入保險等政策確定種植戶種糧收益,大力發展社會化服務,通過多項政策措施解決農民糧食生産中出現的一系列問題。

“政府重視農業,一攬子惠農政策及時落實到位,加之糧食市場行情好,特别是玉米價格高,充分調動了農民種糧積極性。”李國祥說,今年很多地方抛荒地複墾,也確定了糧食種植面積隻能增不能減目标的實作。

“從國内出台的多項穩糧保價政策措施實際效果來看,兩區劃定、堅守18億畝耕地紅線、針對生産資料漲幅較大一次性發放補貼、最低糧食收購價、加快高标準農田建設等一系列支援政策效果明顯,這對穩産量、確定國家糧食安全發揮了積極作用,也給農民吃下了‘定心丸’,保障了農民的基本收益。”姜文來分析說。

明年糧食有望實作1.4萬億斤目标

受訪專家認為,我國作為有14餘億人口的大國,糧食安全問題時刻不能放松。在今年連續實作7年穩産的基礎上,明年各項惠農政策若能繼續發力,在不受特大自然災害影響的情況下,全年糧食或有望突破1.4萬億斤目标。

李國祥分析表示,一是從國家重視層面來看,面對目前的國際國内形勢,我們力求穩字當頭,而糧食豐收是“壓艙石”對穩定至關重要。明年國家會更加重視糧食生産,會進一步強化黨政同責,把責任壓實,并強化考核。

二是從政策層面來看,還會繼續發揮惠農政策的保障作用。同時,糧食主産縣所有的農業完全成本保險、收入保險要全覆寫。明年農民種糧隻賺不虧,若遇極端災害天氣,保險公司有賠償。

三是從農民種糧的積極性來看,政府重視農業,一攬子惠農政策刺激,加之糧食市場行情好,特别是玉米價格高,小麥的價格也不錯,這會進一步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

李國祥預估,明年播種面積可能會進一步增加。基于現有的資源和農業技術禀賦,若沒有特大自然災害,明年糧食確定1.3萬億斤應該沒有問題,預計會努力增到1.4萬億斤目标。

在姜文來看來,保持糧食産量穩定是國家長期目标。糧食“壓艙石”作用隻能增加不能減弱。預計明年糧食生産目标保持1.3萬億斤以上可能性較大。國家将繼續維持這個目标,但實際上會向更高的目标努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