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戰友遺體遺失被封存,老兵為信守諾言,30年後深夜喬裝越境找遺骸

作者:懷史憶今

2010年4月份,位于廣西的中越邊境的一個小鎮的旅館裡,來了一位“奇怪”的客人,聽這人的口音,明顯是北方人,他選擇當地最便宜的旅社了,每天隻需要8塊的住宿費。

平時則是在當地街頭擺攤修自行車,然而這個靠擺地攤為生的男子,每日早出晚歸,平日裡沉默寡言,但到了夜晚旅社老闆卻時常聽到這個人的房間裡傳來哭泣聲。

旅社老闆還發現,在這個邊境小鎮上,修車人其實并非孤單一人,一些陌生的面孔,會時常出現在他的左右,像是對暗号接頭一般的攀談起來,這個來自北方人來中越邊境幹什麼?他的身份究竟是怎樣的,其中又有牽扯出哪些不為人知的往事。

戰友遺體遺失被封存,老兵為信守諾言,30年後深夜喬裝越境找遺骸

就在這個北方男人來到邊境一個月後,在一個漆黑的夜晚,他沿着小路偷偷越過了國界。然而這個中年男子化妝成越南邊民的樣子,越過了國境,冒着如此巨大的風險,越過國界,不是急于要探親訪友,也不是為了走私偷運,他的目的竟隻是為了異國的一捧黃土。

他沿着一個小道上面走去,過了大概兩公裡多,最終抵達的目的地,手裡捧着黃土,慢慢給它包起來,男人心裡既緊張又難過,他匆匆傳回邊界線,在過了界碑終于無法壓抑自己的内心,男人淚流滿面,口中說道:“保良啊,我們到家了”。

這名中年男子名叫郭益民,是河南許昌人,退伍老兵,他口中的“保良”,則是他在戰場上犧牲的戰友、老鄉-李保良。2010年那一年郭益民已經52歲,是個普普通通的下崗勞工,而到了邊境上隻能靠擺地攤修自行車為生。

但就在一年前郭益民卻作出了一個重大的決定,他告别了家鄉從河南許昌出發,開始輾轉于大江南北,最後來到了廣西一個邊境小鎮,而他此行真正的目的,則就是尋找自己的親密戰友、老鄉李保良的遺骨。

戰友遺體遺失被封存,老兵為信守諾言,30年後深夜喬裝越境找遺骸

1979年2月17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在廣西、雲南邊境地區對越南發起自衛反擊戰。中國軍隊先後攻克越南諒山、高平、老街3個省會和17個縣市,重創越軍4個正規師零10個團,斃敵37300餘人,俘敵2200餘人,繳獲大批武器裝備和作戰物資,摧毀了越南北部地區針對中國的軍事設施。

在完成預期目的之後,中國邊防部隊于3月16日全部撤回中國境内。而郭益民則正是這場戰争的親曆者,1978年11月,19歲的郭益民應征入伍,兩個月後,郭益民随部隊從河南奔赴廣西,奉命參加中越自衛反擊作戰。

此時,中越邊界一線,幾十萬大軍早已嚴陣以待,戰争一觸即發。在距離邊境約40公裡的地方,郭益民所在的團開了一個誓師大會,當時團裡大概兩千多人,由于戰時的需要,部隊的戰士們全部剃光了頭發,為得就是打仗負傷時候友善搶救和治療,他們紛紛将帽子脫下,并舉起右手向祖國宣誓,宣誓作為一名軍人,戰士們不怕犧牲,在戰場上勇敢作戰,誓死捍衛祖國和人民的安全。

郭益民當時是中國人民解放軍53309部隊,某機槍連副射手,入伍參軍尤其是趕赴戰争前線,自己的戰友們都是全國各地的,但郭益民卻非常意外的結識了一位同是來自河南濟源的同鄉。

河南濟源話的口音很濃厚,郭益民一聽就聽得出來,他欣喜地與這個老鄉攀談起來,問他你是哪的?老鄉回複說是濟源的,兩人是老鄉。而郭益民認識的這位濟源同鄉正是開頭提到的那位解放軍烈士-李保良,他也是機槍連戰士。

戰友遺體遺失被封存,老兵為信守諾言,30年後深夜喬裝越境找遺骸

能在前線遇到一個地方的老鄉,實在是非常有緣,兩個年輕人一起挖戰壕,一起築工事,很快就成了無話不談的朋友。事實上這個兩人都是入伍參軍不久的,對于戰争更是第一次觸及,兩人盡管非常緊張,但平時互相鼓勵,在沒有戰鬥任務的休息時間,郭益民和李保良便半躺在戰壕裡談論這些天的所見所聞,遇到的許多事。

戰争是殘酷的,流血犧牲更是常事。郭益民和李保良便達成默契,一旦兩人上了戰場,槍炮之下,作為老鄉的哥倆,到時候可以互相關照着一點。就在兩個人簡單的閑聊過後,戰鬥任務馬上就到了,炮火聲中,郭益民和戰友們迅速投入了戰鬥,此時敵軍死守辦崗辦鶴邊防要地,雙方開始了近戰巷戰。

經過兩天兩夜的激戰,郭益民所部相繼攻占了辦崗辦鶴,盡管傷亡慘重,但最終郭益民和戰友們,還是沖上了540高地。而在這場戰鬥結束後,郭益民再次看到李保良了,兩人互相對視,剛剛戰鬥結束後,臉上都是泥土和炮灰的顔色,但兩人都能瞬間覺察到彼此,剛剛分離沒多久,卻是一種久别重逢的感覺。

戰友遺體遺失被封存,老兵為信守諾言,30年後深夜喬裝越境找遺骸

這場戰鬥中有一些解放軍戰士已經犧牲了,或許這就是所謂的生與死的距離,郭益民和李保良兩人激動地擁抱在一起。戰場上意外的重逢,讓兩個同鄉戰友喜極而泣,在硝煙彌漫的戰場,在斷壁殘垣的異國他鄉,郭益民、李保良操着鄉音訴說着各自的戰鬥經曆。

他們身邊的戰友有一些犧牲了,有一些受傷被送到了後方,戰争的慘烈讓人感到後怕,但老鄉之間互相傾訴卻極大緩解了這樣的緊張和壓抑,忽然郭益民開口說道:夥計我要是不中了,你得給我操操心給我弄回來。

郭益民想到,倘若自己在後面的戰鬥中真的也光榮了,他希望老鄉能夠把自己的遺體或者骨灰,帶回老家,李保良答應了,他随即說萬一我要是自己光榮,那你可不能把我扔這。就這樣兩個年輕人互相約定,要帶自己的戰友回家。

1979年郭益民20歲,而李保良剛剛過了19歲生日,看着身邊戰友一個個離去,他們也想到了自己,也想到了死,不過其實在經曆了戰火的洗禮之後,死對于他們來說,已經是可以置之度外的事了。

但是有一點,他們并不想死後埋在腳下的這片土地,因為這裡不是祖國,不是故鄉。死後,我帶你回家,這成了戰場上,兩個年輕的士兵互相許下的諾言,也是他們在這場殘酷的戰争中,留下的最後遺言。

戰友遺體遺失被封存,老兵為信守諾言,30年後深夜喬裝越境找遺骸

1979年3月初,中國軍隊攻克涼山後,越南北部基本全部被攻克,越軍不得不從高棉前線撤回部分部隊,向中越邊境增派。而我們的戰略意圖已經達到,便不再繼續南下進攻,進而選擇交替掩護撤離越南境内。為了清剿殘餘越軍和阻擊尾随而至的增援,郭益民和李保良所部再次投入了戰鬥。

1979年3月10日,為掩護大部隊後撤,李保良和郭益民所在的連隊,分别接到了堅守612高地的指令,此時郭益民和李保良各自的陣地,相距僅有幾百米。夜幕降臨,叢林裡死一般寂靜。

晚8時許,612高地上突然槍聲大作,郭益民憑經驗判斷,主陣地上的李保良,此時正在和敵軍展開一場惡戰。破曉時分,敵軍停止了攻擊,612高地漸漸平靜了下來,此時部隊接到了撤出陣地的指令。

1979年3月13日,郭益民所在的八連,回到了中國境内。撤離戰場後,53309部隊機槍連的戰士們,陸續回到了自己的營地。然而就在郭益民安全凱旋之際,卻聽到了老鄉李保良犧牲的消息。郭益民從連隊方面打聽李保良的消息,卻被告知李保良已經犧牲,是犧牲在掩護部隊撤離的路上。

戰友遺體遺失被封存,老兵為信守諾言,30年後深夜喬裝越境找遺骸

敵人發動了多次的沖鋒,都被擊退,在第五次進攻時,負責防守的李保良被敵人的子彈擊中了脖子,他的右邊脖子被一個彈片擊傷,傷口位于動脈血管,一時間鮮血四濺,脖子上的血泡慢慢冒,過了一會便再也沒有一點說話的聲音了。

聽聞戰友的描述,郭益民被震驚地頭都炸蒙了,腦子嗡嗡作響。回國後不久,53309部隊追認李保良為革命烈士,慶功會上郭益民聽到了一個讓他難以置信的消息。李保良烈士的遺體并沒有帶回國内,而在就地埋葬在了戰場之上,郭益民此刻腦子中馬上湧現其兩人互相的囑托,誰要是犧牲了,活下來的人要帶自己回家。

郭益民當時就想,哪怕我用我豁出我的命再跑過去,沖過去,也要他搶過回。可戰争結束了,這個想法不現實了,這是不可能的事。慶功會結束後,郭益民的内心久久無法平靜,隻要想起李保良,郭益民總是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

他不懂為何戰友李保良的遺體沒能帶回國内呢,當時到底發生了什麼,如果自己在戰場,無論如何也要背回李保良。李保良所在的7連,出國參戰僅僅半個月,就攻克了邊防要地辦崗,并且強占540高地,後續堅守612高地一天一夜,曾經連續打退過敵人的6次沖鋒,7連在說在自衛反擊戰中,功勳卓著,戰功顯赫。

但李保良的遺體遺失在國外,這件事在當時也屬于軍事機密,不能夠外洩,是以有關李保良的遺體是怎麼遺失的,到底遺失在什麼地方了,一直沒有向外界透露。此後郭益民多次嘗試着去實情,終于知曉了這件事接近唯一的知情者李保良的戰友-陳建國,他希望從陳建國那裡知道,李保良究竟在哪,而且當時究竟是遇到了什麼樣的情況,為何李保良的遺體沒能帶回祖國呢?

戰友遺體遺失被封存,老兵為信守諾言,30年後深夜喬裝越境找遺骸

在1981年郭益民從部隊退伍後,便回到河南,在許昌安家落戶,李保良犧牲之後,墓碑被安置在了廣西甯明烈士陵園,由于路途遙遠,李保良遠在河南的家人,三十年間也沒有能夠前去祭奠,而在李保良的家鄉濟源,為了紀念這位年輕的士兵,家鄉人在濟源縣烈士陵園的一間陳列室裡,懸挂了一章李保良的遺像。

但關于李保良烈士,至今他的遺骨還在異國他鄉這件事,郭益民卻始終不敢在其家人面前提及,直到2009年李保良的父親去世後,郭益民将李保良遺體遺留在國外的消息,告知了烈士的弟弟李保國,并提出如果找到遺骨,希望李保國配合做DNA鑒定。

這期間為找到掩埋李保良的具體位置,郭益民找當年的戰友打聽,到老部隊求助,可大家的說法不一,始終沒有一條确切的線索。一年一年過去,搜尋線索的工作仍沒取得多大進展。直到2009年5月,郭益民在熱心人的指點下,走上河南許昌街頭打出“尋找烈士遺骸”的條幅,尋求社會幫助。

在此期間,曾參加過那場戰鬥的幹部趙德寬找到郭益民,告訴他一個名叫許平的武漢籍戰友曾搶救過李保良。這個關鍵線索使得郭益民大喜過望,他當即來到湖北武漢,随後通過報刊媒體,刊登尋人消息最終在武昌找到了許平。

而從許平口中得知,當時李保良的遺體被擡下陣地後,被傳遞到一名湖南籍戰士陳建國手中。2009年11月,在湖南戰友龍利國的幫助下,郭益民幾經周折,終于在長沙找到了陳建國。

兩人一見面,郭益民說明了自己前來的緣由,陳建國便已經流淚滿面,他對于當年的情況,同樣無法忘懷,在李保良犧牲後,他們接到上級的撤退指令,他背着李保良的遺體邊打邊撤。但當時戰場情況緊急,敵人的援兵将很快抵達,現場指揮員隻得下令将犧牲戰友就地掩埋。

包括李保良在内的幾名烈士隻能就地,找一處隐匿的位置埋葬,并做上簡單的标記,然後陳建國所在的部隊便迅速轉移了,陳建國萬般無奈,這件事同樣壓在他的内心許多年。郭益民此番前來,他終于說出了這些事情,憑着對當年戰場的記憶,他又草繪出一份埋葬烈士遺體的草圖。或許去往中越邊境,參照這份草圖的位置,就能夠找到李保良烈士的遺骸。

戰友遺體遺失被封存,老兵為信守諾言,30年後深夜喬裝越境找遺骸

2010年1月11日,李保良烈士的衣冠冢被遷葬在廣西甯明烈士陵園,郭益民得知這一消息後立即與幾位戰友約好前往廣西掃墓。在甯明烈士陵園内,當李保良的墓碑出現在郭益民眼前時,他跪倒在戰友的墓前痛哭流涕,“對不起兄弟,我來晚了!”

郭益民于是守在戰友的墓前,一邊燒紙一邊口中訴說着當年的往事,為戰友守夜後,第二天清晨,大家以為郭益民完成了心願,準備勸他一同離開。誰知,他卻作出一個出乎衆人意料的決定——獨自一人留在甯明打工,一定要找到李保良的遺骸。

這便是開頭提到了,郭益民獨自一人前往中越邊境的事情,郭益民花光了為此行準備的3萬多元錢,他于是買來修車工具、三輪車,在當地一邊修理自行車維持生計,簡單糊口。可是由于受客觀條件的限制,實地挖掘遺骸的難度太大,郭益民就算找到了草圖上所标記的位置,也不可能一個人就挖掘出戰友的遺骸,他隻能在當時的位置就地取一包土帶回家鄉。

他希望這捧土壤之中,帶有着生死戰友的靈魂,他希望自己這真的能夠完成當年的誓言,帶老鄉回家,那些為祖國和人民獻出生命的解放軍戰士能夠魂歸故裡,落葉歸根。我們也衷心地希望那一天能夠到來,永遠銘記那些為國家和人民的安定生活所犧牲的戰士們,他們是最可愛的人。

參考資料:鳳凰網《老兵信守30年前生死約定 尋找戰友遺骸》

解放軍報《老兵郭益民35年苦苦搜尋烈士遺骨—“我的好兄弟,你在哪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