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跟着總書記學革命精神】中國共産黨人的精神譜系之特區精神——敢為天下先 勇當“拓荒牛”

作者:中國紀檢監察雜志

“繼續發揚敢闖敢試、敢為人先、埋頭苦幹的特區精神,激勵幹部群衆勇當新時代的‘拓荒牛’”“在新起點上,經濟特區廣大幹部群衆要堅定不移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永葆‘闖’的精神、‘創’的勁頭、‘幹’的作風,努力續寫更多‘春天的故事’”。2020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上的重要講話,道出了特區精神的真谛。特區精神是什麼?源流在何處?在時代的刻畫下,有着最深刻的闡釋。

敢闖敢試、“殺出一條血路”是特區精神的首要“基因”。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先行先試是經濟特區的一項重要職責,目的是探索改革開放的實作路徑和實作形式,為全國改革開放探路開路。隻有敢于走别人沒有走過的路,才能收獲别樣的風景。”先行先試、探路開路,意味着要敢于在明知前面可能是旁人不敢觸碰的禁區、前人未曾涉足的盲區、情況錯綜複雜的難區的情況下,越是艱險越向前。從1979年至1983年關于“經濟特區能否在社會主義國家設立”的論戰,到1985年至1986年關于深圳經濟特區定位的争論,從1988年“蛇口風波”引發的思想價值觀念的激烈辯論,到1989年至1992年特區“姓社”還是“姓資”的攻防,特區人面對巨大的争議和挑戰,在無經驗可鑒、無先路可循的情況下,義無反顧闖禁區、闖盲區、闖難區,硬是“闖”出了特區之路。

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是特區精神的核心“密碼”。唯改革者進,唯創新者強。習近平總書記反複強調“創新是第一動力”,指出“改革,最本質的要求就是創新”,“創新是改革開放的生命”。同樣,創新也是經濟特區的最本質要求和生命。深圳的發展經曆就是力證。一度被外界冠以“山寨王國”“仿冒之都”的深圳,發展成如今的“創客之城”“中國矽谷”,關鍵在于創新,在于深圳主動實施創新驅動戰略,使創新真正成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

埋頭苦幹是特區精神的内在“品格”。埋頭苦幹的實質是不搞争論的政治智慧、腳踏實地的實幹精神,即“空談誤國,實幹興邦”。2012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首次離京視察深圳、珠海等地時,就強調“空談誤國,實幹興邦”。2018年在慶祝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周年大會上,又指出“經濟特區要成為改革開放的實幹家。空談誤國,實幹興邦。隻有真抓才能攻堅克難,隻有實幹才能夢想成真”。經濟特區的每一份成就,歸根結底都是特區人拼出來的。1992年鄧小平同志視察南方,在深圳登上國貿大廈53層旋轉餐廳後,他指着窗外的一片高樓大廈說,深圳發展這麼快,是靠實幹幹出來的,不是靠講話講出來的,不是靠寫文章寫出來的。

40多年來,在黨中央堅強上司下,在“闖”“創”“幹”的特區精神指引下,經濟特區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曆史程序中譜寫了勇立潮頭、開拓進取的壯麗篇章,在體制改革中發揮了試驗田作用,在對外開放中發揮了重要“視窗”作用,為全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作出了重大貢獻。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上指出,深圳是改革開放後黨和人民一手締造的嶄新城市,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一張白紙上的精彩演繹。

【跟着總書記學革命精神】中國共産黨人的精神譜系之特區精神——敢為天下先 勇當“拓荒牛”

特區精神的産生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孕育于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成果,浸潤于中國共産黨在革命和建設過程中産生的一系列偉大精神,根植于中國改革開放偉大實踐,又在經濟特區發展的曆史程序中逐漸完善成型,是逐漸孕育、産生、發展、成熟的,必須繼承下去、發揚光大。特區精神也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是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産黨人不畏強敵、不懼犧牲、頑強拼搏、不懈奮鬥換來的,發展到今天,必須将其置于中國共産黨百年曆史和中國共産黨革命精神譜系中去體悟,以實際行動傳承下去、踐行下去。

特區精神發端于中國共産黨成立初期,濫觞于紅船精神。紅船精神昭示我們,在社會發展的程序中,不能因循守舊、刻舟求劍,必須勇立潮頭,敢為人先。經濟特區敢闖敢試,殺出了一條血路、創出了一條新路,正是對紅船精神的傳承與創新。百年前,南湖紅船播下了中國革命的火種,開啟了中國共産黨的跨世紀航程,特區精神沿着曆史的航向,曆經一段段充滿激流險灘、驚濤駭浪的改革開放航段,駛出了引領中國振興圖強的一條航線。

“經濟特區”一詞,源于“陝甘甯特區”。陝甘甯特區,是抗日戰争時期中國共産黨上司的位于陝西、甘肅、甯夏三省邊界地區的抗日根據地,首府設于延安,後來改名為陝甘甯邊區。在這裡,創立了以堅定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創業精神為主要内涵的延安精神。延安精神、特區精神雖時代不同、背景各異,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精神是相連的,使命是傳承的。同一時期,特區精神的重要理論源泉——毛澤東思想逐漸走向成熟。實事求是是毛澤東思想的“活的靈魂”。無論是經濟特區的決策、産生,還是經濟特區的探索發展,都源于解放思想、實事求是。

特區精神基本成形于改革開放時期。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特區的建設是特區精神最重要的實踐基礎,這一時期也是特區精神迅速發展、基本成形的階段。從将靠近港澳的寶安、珠海劃為出口基地,到準許廣東、福建兩省實行“特殊政策、靈活措施、先行一步”,再到準許在深圳、珠海、汕頭、廈門設定經濟特區,經濟特區的成功之路都是一步步摸索出來的。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鄧小平理論尤其是鄧小平經濟特區思想成為特區精神最重要的理論源泉。就辦什麼樣的經濟特區、怎樣辦經濟特區,鄧小平同志作出許多重要訓示,并且在每個關鍵時刻都給予經濟特區建設以方向指引和有力支援,保證了經濟特區健康快速發展。

特區精神成熟定型在新時代。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經濟特區也随之邁入新時代,形成了包括經濟特區、自貿區(港)、國家級高新區、國家級新區、經開區、保稅區、綜改區等在内的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大格局。這一時期,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新時代經濟特區建設的根本指引。圍繞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經濟特區、怎樣堅持和發展經濟特區,習近平總書記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論述,進行了系統回答。在慶祝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對經濟特區改革發展提出新要求,明确經濟特區新的戰略定位是改革開放的“重要視窗”“試驗平台”“開拓者”“實幹家”。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經濟特區不僅要繼續辦下去,而且要辦得更好、辦得水準更高”,并系統總結經濟特區40年積累的十條寶貴經驗,既有方向指引、思想指導,又有制度保障、路徑選擇,是新時代經濟特區建設必須遵循的重要原則。

特區精神不僅展現在經濟領域,也展現在政治、文化等領域,特别是集中展現在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各方面、全過程。無論是全面深化改革還是全面從嚴治黨,“闖”“創”“幹”的核心要義相伴相随。

黨的十八大後,改革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沿着十一屆三中全會開辟的改革開放路線堅定前行的同時,以更大的政治勇氣和政治智慧啃硬骨頭、涉險灘,堅決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破除各方面體制機制弊端,推動理論創新、制度創新、實踐創新,改革呈現全面發力、多點突破、蹄疾步穩、縱深推進局面,許多領域實作曆史性變革、系統性重塑、整體性重構。總覽全面深化改革程序,我們黨上司改革開放的實踐經驗無處不在,敢闖敢試、敢為人先、埋頭苦幹的特區精神貫穿其中。敢于出招,沖突越大問題越多,越是攻堅克難勇往直前。以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為例,這一全面深化改革的戰略性戰役,僅在中央和國家機關層面就涉及180多萬人,新組建黨中央決策議事協調機構3個、更名4個,組建和重新組建部級機構25個,調整優化上司管理體制和職責部級機構31個,海外媒體直呼“力度空前”“出乎預料”。

特區精神不僅展現在波瀾壯闊的社會革命裡,也展現在激濁揚清的自我革命中。比如,堅持“闖”的精神,敢于“自己給自己動刀子”,以刮骨療毒、壯士斷腕的勇氣嚴懲腐敗,破除“刑不上大夫”“盛會不打虎”等所謂“規律”;堅持“創”的勁頭,秉持創新精神,确立“三個堅持”的反腐敗工作原則,形成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方針方略,完善反腐敗法治體系、黨和國家監督體系;堅持“幹”的作風,狠抓作風建設,一個問題一個問題突破,一個節點一個節點堅守,八項規定改變中國。

在紀檢監察體制改革中,特區精神也貫穿始終。比如,黨的紀律檢查體制改革。縱向上,推進紀檢監察工作雙重上司體制具體化、程式化、制度化,強化上級紀委對下級紀委的上司;橫向上,首次實作派駐監督全覆寫、巡視監督全覆寫兩個全覆寫,“首次”,正意味着創新。國家監察體制改革根據黨中央的部署,先在北京、山西、浙江三省市開展試點探索,形成可複制可推廣的經驗後,再将試點工作在全國推開,通過憲法修正案和監察法,确立國家監委憲法地位,初步建立國家監察體系總體架構,可以說是在沒有現成模式可循、經驗可鑒情況下,走出了一條充分展現中國特色、時代特征的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改革路徑,這正是敢闖敢試、敢為人先的具體展現。深化紀檢監察機構改革,推進更高水準更深層次“三轉”,實行監督檢查和審查調查職能分離、部門分設,深化運用“四種形态”是創新精神的展現。一體推進三項改革中,堅持問題導向,即知即改、立行立改,在不斷發現和解決問題的循環往複中補短闆、堵漏洞、強弱項,是實幹精神的具體表現。

(本文刊載于《中國紀檢監察》雜志2021年第23期,作者:周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