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要讓什麼揚名立萬?——評電影《揚名立萬》

作者:許獨秋

劇組的最大動機是攫取名利,但終局就是,在正義和良知面前,隐姓埋名才是最好的選擇。

此片一股舊上海的紙醉金迷,還有制片,導演,演員們一種濃濃的匪氣。這種亦正亦邪的氣息一開始讓人反感,可在他們互揭老底後,各人悲涼的人生境遇,又令人感到可憐和同情。這種草根氣息和揚名立萬的主題十分契合,畢竟在花花世界中,誰都希望名利雙收,及時行樂。

而兇手,一開始就挑明了,令期待懸疑到底的許多人不爽。也許他們更願意不斷的反轉打破電影設定的架構和人的思維定式。這些人的确失望了,但對我來說,為追求反轉的效果而牽強附會反倒不好。當正義的回歸成為最大的懸念和動機時,如何從人性角度深度挖掘,此片已然給人滿意的答案。

從對一場兇案的解讀,虛構,像看客那樣宣傳賣點制造新聞,到不知不覺中抵達真相的核心。劇組不再沉溺于沾沾自喜的胡思亂想和嘩衆取寵的創意表現。因為在他們真實的情感和靈魂深處,已經陷入了對真相的取舍之中,也就是對正義和良知的取舍之中。在令人發指的殘暴面前,所有的表演和虛構都是蒼白淺薄的。對自己真實内心的演繹,正是終極的表演。正如周星馳在《喜劇之王》中的表演和真實世界的卧底身份已經難分彼此水乳交融一樣,對真實世界中作出人性應有的抉擇,才是一個演員的終極修養。

電影将花花世界的繁華和虛妄構築在一幢巨大的高樓洋房之中,這個和世界刻意割裂出來的孤島,卻是整個世界的隐喻。劇組中的每個人都有不堪回首的往事,都有其人性固有的弱點,但他們并沒有完全堕落。他們對這個世界似乎已經洞悉一切,卻又仿佛仍抱希望。在欲望催逼下他們被囚禁在洋樓中,成為了兇殺現場的一部分,他們想要逃離又期待解密。他們不斷從技術上解鎖這起兇案,從動機層面推理這起兇案的來龍去脈,卻不放過其中揚名立萬的任何機會。他們似乎對世界的醜惡司空見慣了,并将殺人兇手想象成極惡兇徒。然而,真實情況卻是,被殺者才是極惡兇徒,這花花世界已然颠倒了善惡與黑白。最後還有所謂善後的人,他們消除記憶踏滅火苗,清除着最後殘存的正義和良知。

是以,這個幾乎快要散架的草根劇組要做的事,就是将颠倒的善惡和黑白再颠倒回來。兇手用智慧和生命拯救了摯愛的女孩和整個劇組。他和良心未泯的警察大海為了正義和良知得以彰顯付出巨大代價。他們保護了記憶和火苗的壯舉打動了劇組,帶來人性的複蘇和正義的回歸。

此片有一個巧妙的盲點,也許令劇組和觀衆都忽略了,那就是碎屍案和兇殺案并非在同一天。舞女和過氣明星的對話揭示,這兩個案子相隔2個月之久。而如果一直記得這個盲點,就可以立馬識破兇手關于夜莺結局的謊言。夜莺沒有死,飽受傷害的她躲在通風管道中,伺機逃出了這個黑暗囚籠。在命案當晚根本沒有法國醫生的汽車,也就沒有後備箱裡的屍體,也就沒有被3老殺害的夜莺小姐。

而這個盲點之是以被大家忽視,就是因為夜莺在3老的密室裡遭受了非人的折磨。大家全都将夜莺的悲慘遭遇當成了這棟洋樓裡最令人發指的罪行,當成了無法挽回的死亡結局。在兇手的講述中,在戲劇性強烈沖擊下,所有人的良知蓦然被喚醒了,當靈魂被美的毀滅所深深的觸動和滌蕩時,他們不再因利欲熏心而揚名立萬,也不再因與己無關而保持沉默。因為那是對人性中最美好部分的亵渎,他們一心要讓正義彰顯在這個黑暗時代中,讓良知的怒火燒毀這個花花世界。是以,此片最大的反轉并非人物的故事,而是人物的内心。

内心蛻變後,整個劇組的使命,是要讓記憶和火苗去傳承和蔓延。這才是演藝者們的大智大勇,要用創作和表演去彰顯和表達真正有價值和有意義的東西。去喚醒人心,去複活人性,去保護這世界殘存的美好。

人性的缺陷不是沉淪堕落的理由,恰恰是清醒救贖的起點。在金錢,權力,美色所侵蝕的世界中,不應隻有沉默與屈服,更應該有呐喊與抗争。在心靈的角鬥場中,要讓正義和良知揚名立萬,而不是在名利的角鬥場裡,讓欲望和殘暴揚名立萬。這就是這部電影帶來的啟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