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期微展覽将為觀衆回顧電影《風雲兒女》和主題歌《義勇軍進行曲》的創作過程。
1934年秋,左翼影片拍攝基地——電通公司剛剛完成《桃李劫》的拍攝。主創人員聚集在經理馬德建家裡,讨論第二部影片的拍攝,田漢允諾創作一部反映長城抗戰的電影,反映知識分子從苦悶和彷徨中覺醒,勇敢地走向抗日前線。
同年冬天,田漢在徐彙區一個簡陋的亭子間裡創作出了影片《風雲兒女》的故事梗概,原名為《鳳凰的再生》。他在劇本結尾寫下這樣的詩句:“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把血肉來築我們新的長城。……我們萬衆一心,冒着敵人的大炮飛機前進!”
劇本還沒寫完,田漢就因為宣傳抗日思想被逮捕入獄。夏衍把田漢寫的《風雲兒女》電影故事梗概改成分場台本。
對田漢等左翼文藝工作者的被捕,聶耳義憤填膺,同時也喚起他的創作激情。他主動找到夏衍,要求擔當起《義勇軍進行曲》作曲任務。不等夏衍回答,聶耳伸出手來和夏衍握手,“我幹!交給我。”并用肯定的語氣補充說:“田先生一定會同意的。”
聶耳拿到了劇本,铿锵有力的詞句拍打着他的心潮。“起來!”這就是他要的那種吹響革命号角的歌詞啊!愛國激情在胸中奔湧,雄壯、激昂的旋律從心中油然而生。
聶耳通宵達旦地譜曲,在1935年3月底完成了初稿。激動的聶耳趕緊找地方試唱。因為住所太小,他經常串門到司徒慧敏家裡,一遍遍地唱“起來”,修改曲譜細節。
這時,時局愈發緊張,曲譜還沒定稿,聶耳面臨着被捕的危險。黨組織為了保護和培養年輕且富有音樂才華的聶耳,決定派他出國學習,由日本轉道去蘇聯。
出國前,聶耳到電通公司位于荊州路的攝影棚,與大家一同練唱,仔細傾聽司徒慧敏和張雲喬等人的修改意見。
1935年4月15日,聶耳登上開往日本的遠洋郵輪。身處異鄉的聶耳有感于所見所聞,不斷捕捉創作靈感,完成了曲譜修改,并于4月底将曲譜定稿寄給上海電通公司的孫師毅和司徒慧敏。
聶耳對原歌詞有幾處細微的改動。為增強歌曲力度,聶耳和孫師毅商量作了修改:“起來”從兩個增加到三個,進一步強化了情緒;在原歌詞最後的“前進!前進!”後面又增加了“進”字,使人覺得歌聲層層遞進,表現了中華兒女前赴後繼,勇往直前。
1935年5月3日,在位于上海徐家彙的百代唱片公司的錄音棚裡,音樂部主任任光為電通公司的司徒慧敏、施超、鄭君裡、顧夢鶴、盛家倫、金山、袁牧之組建的“七人合唱團”進行歌曲錄制。
今天,我們共同了解了國歌《義勇軍進行曲》詞曲的創作過程和背後的故事。下期我們将講述電影《風雲兒女》的上映和《義勇軍進行曲》從國内到國際的傳播,敬請期待!
編輯:張天一
資料:國歌展示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