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我見青山多妩媚——例談寫景要抓住特征

作者:一隅生活

我見青山多妩媚——例談寫景要抓住特征

我見青山多妩媚——例談寫景要抓住特征

中國畫家朱道平水墨畫作品

【技法點撥】

一、調動感覺器官,多層次寫景

為了更好地表現景物特征,我們應全面調動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味覺,以便多角度表現景物的形态、聲音、顔色、質地、味道以及動靜态勢、明暗變化等,争取全方位立體式描摹景物特征。例如肖鐵在《壺口的黃河》寫道:“等真正站在她的旁邊,所有的人都驚呆了。地竟陷下一層,天也高了一尺,山谷形似壺嘴,水若濁酒,傾瀉而下,一言難盡的氣勢充溢胸口,心跳得能蹦出來。耳朵漸漸聾了,隻能看見對方開口,卻聽不見聲音。眼也花了,彌望皆是黃色的旋渦,像是從河裡蒸騰地上升,又像是奮不顧身地下降。河底升起硝煙一樣的股股黃霧,天宇間充漲着黃色帶水的顆粒,碰撞在臉上,散發在天上。”作者從視覺、聽覺、觸覺等角度來描繪黃河,激起讀者強烈的情感共鳴。

二、精心選取意象

寫景離不開意象的選擇。例如郁達夫在《故都的秋》一文中,就十分注意對景物的取舍:對于故都那些具有代表性的景點隻輕描淡寫,而把寫景的重點放在讀者容易忽視的小地方、小景物上,是以,在“早晨靜觀圖”中,作者對一些景物的描繪看似閑筆,卻折射出京城文化風韻,收到平中見奇的效果。

三、情景交融,物我兩忘

一切景語皆情語,辛棄疾的詞句“我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說的正是這個道理。例如蘇轼在《承天寺夜遊》中寫月下景物的句子:“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作者展開想象,借助比喻的修辭手法,景中寓情,給讀者描繪了一個空明澄碧、疏影搖曳、似真似幻的美妙月景,曲折地表現作者孤清而又安閑自适的複雜心境。

四、運用多種表達方式

文章不能單獨使用一種表達方式,而要借助其他的表達方式來豐富或深化文章内容,這樣才會對讀者具有更大的吸引力。例如李佩芝《小屋》的結尾:“我的小屋是有靈魂的,它給我以啟示、力量和信心。在生活的波濤上,小屋,猶如我前進的小舟。我要升起風帆,向蔚藍色的大海駛去!”抒情式結尾增強文章的表現力,給讀者留下無盡的餘味。

五、虛實結合,拓寬文章的想象空間

所謂”實”就是實物、實景等,即實際存在的事物,而”虛”是指作者想象出來或由某物聯想到的,即不存在的事物。虛實結合就是把抽象的述說與具體的描寫結合起來,或是把眼前的現實生活與回憶、想象結合起來。這種手法不僅便于打開行文思路,而且能使畫面富于立體感和藝術性。例如要以“深山藏古寺”為内容畫一幅畫,但要求畫面中不得有建築物出現。一位高明的畫師巧于構思,運用虛實結合的手法,别出心裁地描繪一位老僧在山腳下汲水的畫面,切合“深山藏古寺”的題意。

時文示例

壺口瀑布 梁 衡 壺口在晉陝兩省的邊境上,我曾兩次到過那裡。 第一次是雨季,臨出發時有人告誡:“這個時節看壺口最危險,千萬不要到河灘裡去,趕巧上遊下雨,一個洪峰下來,根本來不及上岸。”果然,車還在半山腰就聽見濤聲隐隐如雷,河谷裡霧氣彌漫,我們大着膽子下到灘裡,那河就像一鍋正沸着的水……我在霧中想尋找想象中的飛瀑,但水浸溝岸,霧罩亂石,除了撲面而來的水汽、震耳欲聾的濤聲,什麼也看不見,什麼也聽不見。于是,隻掃了幾眼,我便匆匆逃離。到了岸上回望那團白煙,心還在不住地跳…… 第二次我專選了個枯水季節。春寒剛過,山還未青,谷底顯得異常開闊。我們從從容容地下到溝底,這時的黃河像是一張極大的石床,上面鋪了一層軟軟的細沙,踏上去堅實而又松軟。我一直走到河心,原來河心還有一條河,是突然凹下去的一條深溝,當地人叫“龍槽”,槽頭入水處深不可測,這便是“壺口”。我倚住一塊大石頭向上遊看去,這龍槽頂着寬寬的河面,正好形成一個“丁”字。河水從五百米寬的河道上排排湧來,其勢如千軍萬馬,互相擠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後擁,撞向石壁,排排黃浪霎時碎成堆堆白雪。山是青冷的灰,天是寂寂的藍,宇宙間仿佛隻有這水的存在。當河水正這般暢暢快快地馳騁時,突然腳下出現一條四十多米寬的深溝,它們還來不及想一下,便跌了進去,更湧、更擠、更急。溝底飛轉着一個個旋渦,當地人說,曾有一頭黑豬掉進去,再漂上來時,渾身的毛竟被拔得一根不剩。我聽了不覺打了一個寒噤。 黃河在這裡由寬而窄,由高到低,隻見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個無形的大洞吸着,頓然攏成一束,向龍槽隆隆沖去,先跌在石上,翻個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這樣被跌得粉碎,碎成點,碎成霧。從溝底升起一道彩虹,橫跨龍槽,穿過霧霭,消失在遠山青色的背景中。當然這麼窄的壺口一時容不下這麼多的水,于是洪流便向兩邊湧去,沿着龍槽的邊沿轟然而下,渾厚莊重如一卷飛毯從半空抖落。不,簡直如一卷鋼闆出軋。盡管這樣,壺口還是不能盡收這一川黃浪,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奪路而走的、乘隙而進的、折返迂回的……它們在龍槽兩邊的灘壁上散開來,或鑽石覓縫,汩汩如泉;或淌過石闆,潺潺成溪;或被夾在石間,哀哀打漩……而這一切都隐在濕漉漉的水霧中,罩在七色彩虹中,像一曲交響樂、一幅寫意畫。我突然陷入沉思,眼前這個小小的壺口,怎麼一下子集納了海、河、瀑、泉、霧所有水的形态,相容了人的喜、怒、哀、怨、愁的各種感情?造物者難道是要在這壺口中濃縮一個世界嗎? 看罷水,我再仔細觀察腳下的石。這些如鋼似鐵的頑物竟被水鑿得窟窟竅竅,如蜂窩雜陳,更有一些地方被旋出一個個光溜溜的大坑,而整個龍槽就是這樣被水齊齊地切下去,切出一道深溝的。人常以柔情比水,但至柔至和的水一旦被壓迫竟會這樣怒不可遏。原來這柔和之中隻有寬厚絕無軟弱,當它忍耐到一定程度時就會以力相較,奮力抗争。據《徐霞客遊記》中所載,當年壺口的位置還在這下遊一千五百米處。你看,這日夜不止的柔和的水硬将鐵硬的石一寸寸地剁去。 黃河博大寬厚,柔中有剛;挾而不服,壓而不彎;不平則呼,遇強則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正像一個人,經了許多磨難便有了自己的個性。黃河被兩岸的山、地下的石逼得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時,也就鑄成自己偉大的性格。這偉大隻在沖過壺口的一刹那才閃現出來被我們看見。 (選自《當代散文名家精品文庫梁衡卷》,略有删改)

【點評】全文寫景細膩,主要借助比喻、拟人和排比等修辭手法,緊扣事物的特征寫出瀑布的聲響、形狀、态勢及偉力,并且由景到情,由壺口瀑布折射出黃河博大寬厚的雄壯之美聯想到人的受壓不彎、勇往直前的精神,文章的主旨便在水到渠成中得到升華。

習作示例

尖峰嶺 山東省萊蕪市第四中學 柳 嘉 在海南島,我登上了高高的尖峰嶺。 瞧那遼闊的林海,莽莽蒼蒼,層層疊疊,湧着無垠的綠濤,在眼前鋪陳開來,讓我感受到粗犷美和野性美。而當我進入林中,瞧那藤蘿纏繞、蕨類叢生的景象以及橫如帳幔的林牆、邃如深淵的林窟、密不透風的林幹,又使我感受到神秘美。 雪萊有句話說得好:“萬物由于自然規律,都必融合于一種精神。”我就從森林裡瞧出了大自然神筆的氣勢它的鐵劃銀鈎剛勁而有力,沒有這亘古如一的創造精神,萬物便不可能存在。你瞧,在這裡,每一棵樹木都顯得挺拔而昂揚,它們沒有絲毫的閑情逸緻,也沒有半點躊躇猶豫的迹象,隻是一個勁兒地拼命向上長,拼命朝着晴空、朝着陽光生長。其實,在優勝劣汰、适者生存的自然界中,它們要想茁壯成長,并非易事。它們彼此間曾經出現過力的較量和搏鬥,比如桢楠合抱着棕榈、 高山榕的氣根纏住另一株大樹……然而它們終于互相扶攜着共同成長起來,并且都顯得生機勃勃。于是,我從這些富有生命力的物種中聽到了來自山林深處的心跳聲,看到了最美妙最具藝術氣質的珍品。 熱帶原始森林具有最純真、最樸素的美。它毫不造作,不加修飾,以一派淳樸、真實的面孔示人。它内涵豐富、物種繁多,被稱為“活化石”的樹蕨和銀杉依然茂盛生長着。 我往林子深處走去,隻覺得綠的色彩越來越重,泥土芬芳的氣息越來越濃,遍地的野趣也越來越迷人了。我可以從清脆的鳥聲裡聽出畫眉、白鹇、原雞這些山野精靈對森林的熱愛之情,從錯雜的蹄印裡看出鹿、野駱駝、狍子這些叢林壯士對故土的依戀之情。待我越過淙淙溪流,到達森林的中心,映入我眼簾的,是另一番奇異景象:在那萬木之巅,吊蘭、碎骨補和鳥巢蕨互相交織在一起,形成一張密密的綠網,而那些綠的、紅的、白的、紫的鮮豔的花朵點綴在這張綠網之上,共同組成一個神奇瑰麗的空中花園。啊!這裡高山青青、佳木蔥茏、異卉缤紛,美不勝收。 在這綠色的寶庫中徜徉,我強烈地感受到一種精神敢于拼搏和不屈不撓的精神。瞧,所有的樹木都有成材的信念,一直執著地追求光與熱。還有那先鋒樹種乘風飛來,落地生根,憑借自己的力量便可以在裸地或無林地上天然更新,生長成林…… 我雖在林中奔走竟日,卻毫無倦意,因為美麗而神秘的尖峰嶺為我帶來美的熏陶、希望的鼓舞和關于生命力的思考。

【點評】本文按照由外到内、逐層深入的觀察順序來寫。為了使景物生動、具體,作者運用多種修辭手法,記叙、議論、抒情等多種表達方式的綜合運用,使得情和景緊密地交融在一起,其中,抒情、議論性的語句深化了文章中心。并且文章在遣詞造句方面也值得借鑒,長句與短句的結合,使得語言生動活潑。

原作:山東 陳法強

摘自《作文指導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