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富民縣産業勞工系列報道 | 張倫彬:一葉綴青山的工廠中的房間異鄉人

作者:昆明市總工會
富民縣産業勞工系列報道 | 張倫彬:一葉綴青山的工廠中的房間異鄉人

記憶如同流水一般,倒回十四年前,他懷着懵懵懂懂之心,從四川一路坐車到雲南昆明,再到找到這個小縣城裡鎮上的一個钛業廠,一待就是十四年。

十四年,可以是平平淡淡,但也無數次讓自己難以忘懷,“如同耍朋友一般”工作,張倫彬這樣說着,言談間盡是松弛與幽默,第一次在電話裡聯系他的時候,他說自己不是勞模,會浪費我的筆墨,我心想難不成是要拒絕我的采訪嗎?幾次聯系下來,直到見面那天,我才知道,這是一個非常質樸非常實在又非常純粹的勞工。

和許多勞工一樣,他每天穿梭在工廠中的房間,行走在廠裡,穿着一身灰色的制服,戴着安全帽,眼神掃射着這個工廠的每一個角落,日複一日,看似重複單調的工作,但在他心裡,每一天都是不一樣的絢麗。

也許他隻是多少勞工中的平凡一個,但平凡中也有自己的偉大,人活在世,隻要将個人的光和熱發揮到極緻,都是值得尊敬與贊揚的。

一舟過千山

張倫彬來自千裡之外的四川德陽,2010年10月,他先是在四川省的一個钛業廠做了幾年後,輾轉去攀枝花另一個钛業廠做兩年多的勞工,但發現兩個钛業廠都沒有讓自己滿意,随即啟程前往昆明。他孤身一人南下,找到了昆明富民的钛業廠。這一路南下,如同一葉扁舟的他,漂過了千山萬水,走過城市的街角,和很多人匆匆路過,來到了昆明西北的縣城。看着巴掌大的縣城,他随遇而安,進入了村子裡,晚霞照青山,二級公路的最上面是一個剛建起來的钛業廠,周圍一片荒涼,塵土飛揚,這是他第一次來到這裡,這個廠回憶中的樣子。

“周圍一片狼藉,啥都沒有,我當時都有點質疑我的決定,但是沒有猶豫多久,就決定在這裡安定下來。”他這樣說着,那是一次勇敢的選擇,也是張倫彬第一次走這麼遠的路。昆明的氣候宜人,公司雖然荒涼了點,但是周圍的村民很質樸。他剛到那半年,作為外地人,本地人一聽他口音就知道是四川人,全國最多打勞工省份來的,也沒有欺生,而是很友好幫助他。但對于張倫彬來說,有個困難就是他卻完全聽不懂本地人說的方言,這樣持續了半年之久,他慢慢熟悉後,終于聽懂了一部分,語言不通,陌生的環境,一切從零開始。

這一葉扁舟,終于要停泊靠岸了,他沒想到這一停留,就在此待了十四年。直到現在,自己已然成為半個富民人,妻兒都遷到這個縣城,和自己生活在這裡已多年。

最初來這裡,是自己的初心使然,也是懷揣着去自己家鄉外的地方闖蕩一番的想法。雖說自己這艘船并沒有乘風破浪,但也算安穩而舒适地在這片土地發光發熱。

“每一個地方都有每一個地方的好。”在回憶起四川德陽和攀枝花以及昆明富民的時候,他含笑說着這句話,很平和很甯靜,也自然灑脫。他是一個心态積極,做事認真,豁然開朗的人,是昆明東昊钛業有限公司的四百多員工中的一名勞工的映照,也是國家發展裡無數勞工的影子。

曾為一葉舟,路行千萬山。亦作多年事,成雲也成風。

一城浮一夢

作為專門生産钛白粉的工廠生産間的員工,張倫彬深知自己的使命。自打來到這個縣城,得到這份工作,他便懷着感恩之心,如同呵護自己難以得到的緣分一般,細緻的工作需要每天認真做,努力幹。

“我可是見證了富民這座城市的發展,你知道嗎?我當時隻看到黎陽晟市那一處的房屋,後來又無數高樓大廈湧起,我才覺得這個曾經看起來像一個小鎮一般的縣城正在崛起,正在騰飛。”他慷慨激昂說着自己第一次來到這個城市的感受,作為一個外地人,來到這裡,多年如一日,不禁讓我肅然起敬,但是他卻覺得這是自己的義務,把工作做好,把生活過好,不正是這個時代裡每個人的夢想嗎?安居樂業的生活,都是大家的心聲,他雖然不太清楚自己的長遠目标,但自從來到這個縣城後,便愛上了這個縣城的一街一景。

“我最大的那個孩子在這裡讀國小了,當時還是廠裡的上司幫我協調好,我的孩子得以順利入學永定國小,小的孩子還小,以後也能順利在這裡讀書,我現在每天白天好好工作,晚上回去教教孩子作業,其實這樣的工作與生活也挺好的。”對于目前居住在昆明的張倫彬來說,去年終于搬到了自己新買的房子裡居住,妻兒也很健康,這是人生中的幸運事,隻是偶爾想到千裡外的父母,内心還是有些動容,他的臉上浮現稍有傷感。

“父母永遠牽挂着孩子,不管我們多大。”這是他對老家的父母流露出思念中的微弱一句話,每年張倫彬隻能在春節期間帶着妻兒匆忙回家和父母團聚,看看親人,但是這對于他來說已是滿足的生活。

“這個縣城雖然不大,但是卻讓我舒服。我已經習慣了這裡的一切,這輩子打算在這裡定下來了。雖然說我是外鄉人,但是也是會定下來的外鄉人。”他還不忘調侃自己一番,四川人特有的诙諧幽默顯現出來,開玩笑都有點舒服。他帶着我在廠裡走了一遍,看着遠處的山,炙熱的四月豔陽天,帶着我去廠裡吃了工作餐。見到了他們工廠的其他跟他差不多職位的員工,他們一直在調侃着生活中的各種事,看起來非常輕松,樂趣無窮的樣子。

“四川到這裡可遠了,但是我們好幾個都來自四川,都是老鄉。”張倫彬介紹道,其實他們也有不少員工來自四川,來自江蘇等外省。

“我們都挺習慣的,我還去赤鹫吃過殺豬飯,我們本地員工帶着我們去吃的。”他看我有些詫異這都是外地人,擔心他們能否适應本地生活是以解釋道。

“那你們過節開車回去不是挺遠的嘛,怕要開好幾個小時?”我随即詢問道。

“我開幾千萬的車回去過,也開上億的車回去過。”衆人一片歡笑,他應該是說他坐火車坐高鐵乘飛機回去吧。

“這裡挺好的,我們工廠我也很滿意,老闆對我們也很好,再說沒有啥子事是很完美的嘞。”他一直說自己在富民做事是一種緣分,也是講求合适的。在張倫彬的心底裡,他發自肺腑認為這片土地雖然沒有生他養育他,但卻是自己的衣食父母般的存在,他和這個地方有緣。

此心安處是吾鄉,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座城市,那座城市裝載着他的夢。

一山承風雨

第一次來到這個钛業廠,我感受到钛業廠生産的專業化。東昊钛業能夠持續發展,離不開這無數勞工們的努力,張倫彬說他們每一個環節需要這四百多名勞工團結一緻,需要他們齊心協力面對工作中的困難。工作這十四年,前七年工廠還不叫東昊,2017年換成了東昊後,他從原來的工廠中的房間勞工變成了工廠中的房間副經理,自己每一次都想到能順利解決每一道難關,克服生産上的困難。雖然起初無數次幾天幾夜地不回家在廠裡工作,但是解決困難後,張倫彬好像感受到了“輕舟已過萬重山”的如釋重負,他在每一次困難後面磨煉了自己的意志,鍛煉了自己的毅力,也提高了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生活不會一帆風順,工作亦然。

工作可能千篇一律,但實質上又千差萬别,每一次的輸出都需要謹慎小心,每一個環節都需要嚴格把控,在生産上遇到了生産中的一些棘手的問題,張倫彬總是第一時間和其他勞工們一起面對。

“隻要能保證順利生産钛白粉,我做什麼都值得的。”工作之餘的時間很少,多數浸泡在工作中的問題,對于目前的張倫彬來說,都已經不再如之前一樣心急如焚,反而是一種平和從容,他看到了這些年自己解決無數問題後,心态穩定如同遠處的山一般,屹立不倒。

“你要我說具體的困難,我真的一時想不起來,思緒混亂。但是我知道我那一刻的心情,我真的非常有成就感,感覺自己戰勝了困難那種心情。”不善于言辭的張倫彬每一次都是用最質樸的話語訴說着自己的工作,他用自己務實與格物緻知的一面,讓我看到了無數個勞工的樣子。

每一個廠中的員工都需要一點耐得住寂寞的心态,才能來到東昊钛業工作,因為工廠不在城區,沒有那麼多娛樂形式,張倫彬覺得自己也沒啥興趣愛好,但唯一遺憾還是自己沒有好好讀書。其實所有的人如同河流,最後都會奔向大海,在彙成大海以前,都奔走在自己的路上。

看了無數次大山的張倫彬,看到這些年來工廠的變化,對于目前工廠的營運與生産狀況,他總是秉承樂觀積極的心态,懷揣着個人的平凡而偉大的夢想。

一心成匠人

每一個工廠都有自己的企業文化,本來做事非常認真的張倫彬還帶着我讀了一遍企業文化宣傳欄上的文字,我含笑看着他一句一句地解釋每一句的含義。

勞動成就一批人,讓一批人在勞動中實作自己的理想。張倫彬就是其中一員,他從在工廠的勞動中學會了團結合作,學會了勇往直前,也學會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這些年的工作經曆讓他更明确自己的目标,自己一定要在自己的崗位上用平凡的工作成就自己,要踏實做一個匠人。

“态度、細節、目标、行動,我們的目标是老闆跟我們想,其實他們比我們難多了,我主要個人方面要保持良好的态度,态度決定一切,工作中哪個細節決定成敗,很重要,我們每個人的行動決定了我們的未來,你說是不是,如果我沒有這些想法,其實是幹不成事的,是以我必須腦殼清醒點,辦能成之事,我們負責這些工作都是細小微弱的,其實每個行業有每個行業的難處,我也了解,但是隻要我态度不差,我認真地做,總會取得成效。”

他深知自己的工作的重複率高,自己的性格中的優點,認可自己并努力塑造自己的标簽,是勞工,但是也是有血有肉鐵铮铮的一名漢子。這十四年來,他也收到過有些工廠抛給他的橄榄枝,但是他卻拒絕了,因為他知道自己要在東昊钛業努力成為一個匠人的目标,從未猶豫過,哪怕工廠最難的時候,他也會咬住牙關堅持不懈。

他總是滔滔不絕講一些關于工作上的事,比如自己日常精益求精地對自己的工作有着極高的要求,追求着每一個細節都達到自己理想效果,不斷尋找改進和優化的空間。在工作中帶領着勞工注重每一個細節,從材料的選擇、工具的使用到工藝的掌握,都力求做到品質較好的钛白粉。勞工也不滿足于傳統的工藝和方法,他們敢于嘗試新的技術和方法,不斷追求創新。他們願意承擔風險,探索未知的領域,為工作帶來新的突破和進步。

張倫彬說遇到困難他們也不怕困難,也勇于面對挑戰。即使遇到挫折和失敗,他們也會堅持不懈地努力,直到達到自己的目标。每一次進步不僅是個人的進步,更是工廠工作的重要推動力。他們用自己的雙手和智慧,創造出滿意的钛白粉,遠銷國内外,為社會帶來價值。同時,在東昊上班的日子裡,勞工們那種敬業精益求精的精神也激勵着其他人追求卓越,推動整個工廠的發展。

看似做着最微小的事,實際上在做着自己心目中最适合自己的事,這些年東昊钛業的生産值也取得了一定的進步,也離不開無數像張倫彬一樣的員工們,他們忘我地進行工作,迎難而上,他這艘小船也盼望着自己能乘風破浪那天,直挂雲帆濟滄海。

當然除了張倫彬,還有無數人像他一般,成為自己的星光。

衆鳥春合樂

一花開放不是春,萬花齊放春滿園。

所有的花兒開放,都是在春天,所有的時間啟程,從春天開始。而采訪張倫彬的時候,他總是跟我說,他做的工作不能單打獨幹,而需要所有的同僚們齊心協力,團結才是力量,他們那些勞工們,如同春花一般,在各自的崗位開放,在各自的生命曆程裡,融入他人,創造新生。

每天太陽升起時,張倫彬便來到工廠,清點人數,四處走走,巡視每一個生産環節,和我原先以為副經理要跑業務坐在辦公室處理事務大相徑庭。這樣的工作雖然枯燥,但每個人都一樣的重複并沒有讓張倫彬感到無聊,積極投入生産中,他們每天上午八點半工作到十一點半,下午兩點工作到五點,休息時間像朋友,工作時候又對他們要求嚴格的張倫彬,每一次都能自動切換好自己的狀态,顧及同僚們的想法和感受,協調好自己一天的工作,他像個朋友一般訴說着自己的這些事,也像個朋友一樣和工廠裡同僚們打着招呼。

勞工們的工作是這樣單一而枯燥,但是有趣的人會讓工作更加輕松,對時常送上微笑的張倫彬,總能調整自己心态來面對這份工作。他是來自四川的外地人,用本地人的心來愛護自己的工作,做着自己的事,他是一名萬千勞工中的一員,但閃爍着自己的光芒。而衆多的勞工也如他一般,堅持認真做事,認真生産,認真生活,成為大海,成為星河,成為東昊钛業廠裡不可缺少的一員,也成為富民土地上守衛家鄉的一員,更是大好河山的好兒女。春來了,他們如同那些鳴唱的鳥兒們,唱出自己生命的樂章,又是一首交響樂,回響在羅免鎮的山谷裡,雲霄上……

山花爛漫,春去秋來,日月更替,平凡而又有自己的色彩。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