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用腳步感受母校的每一寸土地 百歲校友重返安醫大校園

作者:安青網

5月16日,百歲的張菱老人從上海來到合肥,重返母校安徽醫科大學。雖然已百歲高齡,但她身體健朗、精神矍铄,并婉拒了輪椅推行,選擇步行來感受母校的每一寸土地。“我一定要在有生之年到現在的學校這裡來,親眼看看母校的變化。”為何堅持重返母校,張菱表示這是自己最大的心願。

用腳步感受母校的每一寸土地 百歲校友重返安醫大校園

校黨委書記王琦向百歲校友張菱贈送學籍紀念冊

安徽醫科大學前身是1926年始創于上海的東南醫科大學。經曆過學校在抗日戰争中艱難發展,見證新中國成立、參與舉校遷往安徽懷遠......作為學校1951屆校友,張菱是國家和學校重要事件的親曆者,也是學校響應中共中央華東局“面向農村,走向内地”的号召,開拓安徽省高等醫學教育事業和衛生健康事業的見證者。“我1951年在安徽懷遠畢業後傳回家鄉工作。學校搬到合肥之後,我一直沒有機會來。謝謝學校和校友會多方面的支援,這次能來真的是太高興了呀!”談到此次圓夢,老人的喜悅之情溢于言表。

用腳步感受母校的每一寸土地 百歲校友重返安醫大校園

百歲校友張菱參觀安徽醫科大學校史館

“太好了!學校現在真的是太好了呀!”張菱參觀了學校蠡舟湖、校史館、文化廣場、人體科學館等地,觀摩了學生急救教育訓練,對學校的變化表示欣慰,止不住地贊歎着母校的發展。“我們從上海到安徽,聽黨指揮跟黨走,響應國家号召,‘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也感謝黨和國家的支援和幫助,東南醫學院整體内遷到安徽這裡才有了更好的發展,這麼多年給江淮大地輸送了很多醫藥衛生優秀人才。我們一代代的安醫學子沒有辜負母校的培養,畢業後也都在不同崗位上努力工作,我感到非常自豪和驕傲。”

用腳步感受母校的每一寸土地 百歲校友重返安醫大校園

張菱在學校校訓石前合影

“長期以來,張菱學長關心母校建設、支援母校發展,不管身處何地,都對母校心懷牽挂、無私奉獻,是安醫校友的典範、安醫學子的榜樣。”在“百歲校友面對面”交流活動中,該校黨委書記王琦向張菱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并贈送了學校精心制作的記錄其學習經曆的學籍紀念冊。他表示,安徽醫科大學即将在2026年迎來建校100周年,希望師生能夠珍惜這次可貴的交流機會,認真聆聽張菱學長的教誨,感受老一代安醫人的人格氣質和初心使命,牢記“好學力行、造就良醫”的校訓精神,秉承“弘毅擔當、精醫報國、康民濟世”的安醫精神,不負前輩期望,砥砺前行、銳意進取,繼續書寫安醫人的時代篇章,為大陸醫學教育和醫藥衛生事業高品質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用腳步感受母校的每一寸土地 百歲校友重返安醫大校園

張菱與學校其他校友代表和學子們面對面交流

活動中,張菱還觀看了由該校學子演繹的講述學校建校和内遷曆史的話劇《東南往事》,同“00”後的學弟學妹們回憶自己在母校學習生活的經曆,耐心回答提問,希望新一代的安醫青年要珍惜當下良好的學習環境,有效利用學校豐富的資源,認真學習,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做守護人民健康的好醫生。

用腳步感受母校的每一寸土地 百歲校友重返安醫大校園

該校優秀學生代表向張菱學長獻花

據了解,安徽醫科大學前身是1926年始創于上海的東南醫科大學,1949年響應中共中央華東局“面向農村,走向内地”的号召,内遷安徽懷遠;1952年定址合肥,改名安徽醫學院;1985年更名安徽醫科大學。該校作為安徽省醫藥高等教育的發源地,始終是安徽省高等醫學教育事業和衛生健康事業的開創者、孕育者和引領者,也是安徽省醫學教育中心、醫學研究中心和醫療衛生服務中心。

(文/毛麗娟 圖/殷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