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人類首次抵達雅浦海溝8919米深淵底部 上海交大“四人深海科考團隊”挺進萬米深藍

作者:新民網

12月5日,由上海交大深部生命國際研究中心主任、生命科學技術學院教授、上海交通大學三亞崖州灣深海科技研究院雙聘教授肖湘帶隊的交大“四人深海科考團隊”,搭乘“探索一号”科考船,結束了在西太平洋海域的深淵科考任務,順利返航抵達三亞。

人類首次抵達雅浦海溝8919米深淵底部 上海交大“四人深海科考團隊”挺進萬米深藍

圖說:科考團隊捕獲了海參、海星、海葵、海綿等宏生物 受訪者供圖(下同)

本航次中,肖湘教授團隊随“奮鬥者”号載人潛水器順利完成了8次下潛作業任務(2次萬米級、3次9000米級),包括馬裡亞納海溝“挑戰者深淵”以及人類首次抵達雅浦海溝8919米深的未知區域;采集并處理了200多個位點珍貴的深淵樣本,包括水體、沉積物、岩石和宏生物,測量了一系列環境參數,為研究深淵生态系統提供了珍貴的材料和寶貴的資料。

除肖湘外,交大“四人深海科考團隊”還有三位年輕的成員,他們分别是上海交大海洋學院研究員張宇、生命科學技術學院副研究員王寅炤和助理研究員趙維殳,其中後兩位是1988年出生的“85後”。這次科考,四人分别下潛到了馬裡亞納海溝“挑戰者深淵”底部東西坑及南北坡。在此之前,肖湘與兩位潛航員抵達了雅浦海溝8919米深的未知區域,這是人類第一次到達該區域。經過TS21-1與TS21-2兩個航段,上海交大的科研人員先後8人次進行了深淵級大深度科考工作,其中有兩人到達過海洋最深點,這在國際上各高校中尚無先例。

“在雅浦海溝底部,我們發現并捕獲了海參、海星、海葵、海綿等宏生物,高密度的宏生物也暗示沉積物與水體中豐富的微生物。盡管人類從未到達,但我們還是觀測到了人類活動(垃圾)的影響。”肖湘表示,他們還在馬裡亞納海溝西坑底部捕獲了兩種不同類型的鈎蝦,采集了海參等樣本,“我們發現,無論是宏生物個體大小、還是宏生物密度,萬米海溝都低于9000米及以淺區域,但整體上這裡絕不是生命的禁區,人類活動對海洋最深點的影響也時時可見。我們主要的工作還是圍繞深淵微生物展開,後續将結合實驗室模拟培養等研究回答生物多樣性、生命起源與邊界、氣候變化影響、污染物降解等重大科學問題。”

人類首次抵達雅浦海溝8919米深淵底部 上海交大“四人深海科考團隊”挺進萬米深藍

13小時以上的深潛及随後24小時以上的樣本處理……這樣高強度的工作對于“四人深海科考團隊”來說已經成了“家常便飯”。無論戶外多麼陽光明媚,王寅炤的工作都是在4℃的低溫冷庫中完成的;張宇從8月11日出海,到12月5日靠岸,海上工作時長近4個月;趙維殳在航次中做了幾百個樣本高壓培養,四個高壓泵都是壞了再修。長期重複機械操作等使得張宇、趙維殳兩位女科學家的手指、手腕、腰部等都有不同程度的疲勞損傷,但她們一直堅持樣本的高标準處理儲存。

下潛工作期間,每天有約1.5-2小時的科學報告會,不同學科、不同機關的科學家、潛航員、船員交流經驗、碰撞思想,形成了更加有效的合作方式,大家共同觀看了幾十小時的深海原位視訊及照片并加以分析,學習海上現場工作經驗與裝置的使用,承擔相應的職責。

上海交大深部生命國際研究中心是國内最早開展深海微生物研究的團隊,2018年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創新群體資助,提出并圍繞深海“高壓生命共适應”學說開展協同攻關。中心也是國際深部生命研究唯一的國際科學家群體組織,2021年主持評選了全球5篇2020年度發表的優秀論文和2名深部生命學術新星。作為本次航次共同首席機關,團隊與參加航次的其他科學家達成共識,系統性地持續開展馬裡亞納海溝環境與生态研究,圍繞深淵科考,協力攻堅深淵地球系統的形成與演化、生命起源與環境适應、生物多樣性與氣候變化等重大科學問題。倡議以“自願遵守,自覺踐行”為原則,建立深淵科考标準化平台體系,以實作深淵科考樣本和資料的長期儲存與共享,支撐圍繞深淵的國際大科學合作。

特約通訊員 江倩倩 新民晚報記者 易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