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橡樹 | 南京會戰84年紀:孟塘血戰,突出重圍(上)

作者:流浪的橡樹
橡樹 | 南京會戰84年紀:孟塘血戰,突出重圍(上)

南京會戰期間日軍位于紫金山山麓的150mm榴野炮陣地。日軍150mm榴野炮,射程10公裡上下。一發炮彈爆炸足可以炸死半個足球場的無隐蔽人員。隻需有精确引導,配合,一、二個中隊日軍憑借這樣一個炮群,足以輕松擊敗國軍數千步兵。

題記:

有史料,有邏輯,才是我願意寫的曆史。

這段時間,我主要在寫作的長津湖戰役系列和南京會戰系列。這是我很看重的曆史。然而,雖然平常做足了功課,也自認有所見解,不過到了寫作之時,卻感覺筆下困頓,瞻前顧後,思慮再三。

最近幾年,随着人們生活水準蹭蹭長高,紛紛都是吃着火鍋唱着歌,生活非常靜好地上了網見了世面,于是,很多朋友也就天生奇葩、冰雪聰明地普遍有了随時将各類曆史題材與政治、愛國專業挂鈎的本事。

于是,為避免無謂的挂鈎,我為寫作、表述曆史,就必須在選題擇文和遣詞造句上,付出倍量的、極大的心血,謹慎寫作。

那些題材可寫,那些題材不可寫,全無定論。我隻能小心前行。如此幾乎篇篇熬夜,使得本來平淡的文字,都被熬成了心血之作。

慚愧。

所幸,雖然寫作艱難,我依然可以起碼保持着我的内心的底線進行寫作。

這點,我對我自己頗為滿意。

本篇文章,即是這兩天為紀念南京會戰八十四周年的熬夜之作。一段少為人知的南京會戰的往事。

我自己喜歡。當然更希望朋友們能夠喜歡。

橡樹 | 南京會戰84年紀:孟塘血戰,突出重圍(上)

孟塘位置及南京會戰粵籍國軍孟塘突圍戰示意圖。

【全文近7000字,感謝三點一轉】

孟塘,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山村,卻是曆史上的南京會戰事件的一個标志性地點。

孟塘因周邊多水塘得名,位于湯山以北,南京以東約20多公裡,為1929年建成的京杭國道經過處,是鎮江、句容等地自東、東南方向進入南京的門戶。

孟塘雖小但卻因為位置重要,現成為京滬高鐵經過地、江蘇省道s002與聖湖東路銜接處。

也正是為了修建這些高鐵、公路,以及周邊快速發展的房地産、旅遊業,相傳,從1990年至2000年,再至如今,人們大興土木,斷斷續續挖開了位于湯山山麓及孟塘周邊荒野,總是能夠頻繁、經常地發現,在這片土地上,居然有着大片大片的、年久失修的無名、無主的荒墳野冢,甚至遺骸散骨……

如此荒山野嶺,卻墳茔密集,屍骸散落,人們自然頗感震驚。

就此,即有曆史學人、報人等與當地村民互相走訪、映證、考究,也就使得一段深藏荒野密林和歲月深處的往事,由此大白天下。

原來,孟塘周圍,正是1937年12月南京會戰後期,參戰南京會戰的粵軍第66軍、第83軍的抗戰烈士們的孟塘突圍戰的舊戰場。

這些散落在孟塘四周荒野密林的無數的無名、無主的屍骸,正是那些當年激戰孟塘的殉國粵軍官兵,以及被日軍報複屠殺的當地無辜平民的遺骸。

遺骸其中,便有葉挺将軍在保定軍校第六期同窗好友,時任國軍第159師副師長、代師長羅策群将軍、第160師參謀長司徒非少将,以及出自黃埔二期的第156師參謀長姚中英少将等粵軍進階軍官多人。

于是,随着多年來多家媒體的報道,國軍的孟塘突圍戰這段少為人知的戰事,終于穿越時光,浮出史河。

孟塘突圍戰,是南京會戰的一個重要戰事。

在南京會戰後期,在國軍南京衛戍司令部下達總撤退令以後,國軍葉肇、鄧龍光兩位軍長及羅策群等粵籍将領臨危不亂,為保全第66軍、第83軍有生力量和建制,他們無意分散突圍,而是果斷決策,集中主力,奮力向日軍沖鋒的正面,發起逆襲……

最終,國軍付出極為慘烈代價,血戰突圍成功。

就此,在南京會戰中的守備南京城内,遭到日軍重兵圍困的各部國軍裡面,國軍第66軍、第83軍也就成為了僅有的保全建制而突圍成功的部隊。

抗戰勝利後,抗戰名将,粵籍将領薛嶽、張發奎等人祭訪戰場,對孟塘突圍戰予以了極高評價,薛嶽甚至将葉肇、 鄧龍光二位軍長與指揮“一・ 二八”淞滬抗戰的蔡廷锴、蔣光鼐二位将軍相提并論……

那麼,孟塘突圍戰這段往事究竟如何呢?

故事,還是從1937年12月8日說起。

橡樹 | 南京會戰84年紀:孟塘血戰,突出重圍(上)

準備出動空襲南京的日軍戰機。

這天,日軍以第6師團、第9師團、第16師團、第114師團、第13師團山田支隊、第3師團第68聯隊、第101師團騎兵第101聯隊等部,穿插運動、分進合擊,打破了國軍的南京外圍防線,對南京形成三面合圍态勢。

南京會戰到了最後關頭。

為保障決勝南京會戰,日軍專門将其野戰重炮第5、第6兩個旅團部署南京城下。

就此,日軍展開炮擊。

每日,隆隆炮聲由城外十餘公裡呼嘯而來,猛烈襲擊南京城内和城垣陣地。

在沒有飛彈的年代,重炮極為戰場終極殺器。

可惜,在抗戰爆發前夜,陳誠主持全國軍隊的炮兵及技術兵種整理,整合南京、東北、晉綏、川軍、滇軍、桂軍、粵軍等各系各派軍隊得到的火炮總數,其中可使用部分,僅為450門左右。

而這部分火炮大多為中小口徑火炮,口徑超過100mm勉強可算重炮的火炮,則不足50門。

以此相比,日軍這2個重炮旅團的其中一個旅團的重炮數量,即超過國軍全軍重炮數量。

因而,在南京戰場交手,國軍遭到日軍遠端火炮碾壓式襲擊。

受日軍大口徑野炮的直接攻擊,南京城内國軍與平民傷亡極為慘重。

日軍的優勢顯然不僅是大口徑火炮優勢。當時,日軍重兵壓境,以陸海空立體優勢圍攻南京,當然還要動用其占據絕對優勢的陸上、空中和長江航道的立體火力,以求速戰決勝南京城頭。

故而,日軍調集了日海軍航空兵和駐長崎基地的日陸軍航空第3飛行集團參戰。

同時,日軍還根據戰前多年繪制的京滬杭地形圖,以第3師團主力、第13師團主力、第18師團等部負責南京外圍要點設防。為此,日軍還出動了數百輛坦克、裝甲車,與騎兵和步兵等,組成了機動部隊,沿公路往返巡邏,執行打援任務和斷阻南京國軍突圍。

而後,日海軍第3艦隊第11戰隊沖破江陰沉船障礙,在南京下遊江面遊弋,以遠端火力支援日軍地面作戰,并截斷國軍渡河退路。

——現在人們總會認為南京會戰這段曆史非常窩囊,然而,人們确實很少有機會知道南京會戰期間,中日軍隊戰力确實太過懸殊。

比如日軍第11戰隊,即有千噸以上大艦多艘。

其中,日艦八重山号、比良号、勢多号、熱海号、安宅号和鳥羽号等重巡洋艦、巡洋艦和驅逐艦,其炮火配置極為猛烈,一次性發射總量,即超過國軍全軍的炮火一次性發射總量。

如此一來,南京城攻防戰爆發之初,國軍城防和長江通道即遭日軍重炮遠端炮火、日軍航空部隊和日海軍第11戰隊直接威脅,全局被動,可想而知。

軍力如此懸殊,使得南京最後的決戰,全無懸念。

橡樹 | 南京會戰84年紀:孟塘血戰,突出重圍(上)

日軍45式240毫米重型榴彈炮,為日軍主要攻城火力。

12月9日,日軍完成圍城和攻城部署,日軍華中方面軍司令官松井石根大将即向南京國軍空投了勸降書,要求國軍在12月10日中午以前,開城投降。

國軍嚴詞拒絕。

當時,布防南京外圍防線的國軍,均是由淞滬戰場退下來的部隊。這些部隊本就缺槍少彈,傷亡極大,建制不齊。

等到南京會戰開戰,經過10來日血戰,南京外圍國軍節節敗退至城垣陣地,又遭受日軍陸海空遠端強大火力輪番打擊,各部陷入被動,幾無抵抗戰力。

戰至9日,國軍外圍防線已經崩潰。

為此,唐生智及南京衛戍司令部決定收攏防線,調整南京城防。

其中,國軍以減員極大的俞濟時第74軍退守、布防水西門、中華門一線。

以同樣久戰疲憊,傷亡重大的鄧龍光第83軍退往光華門、麒麟門一線。

以王敬久第71軍僅有第87師殘部,退守光華門、紅毛山、通濟門一線。

以葉肇第66軍退往大水關附近集結整理待命。

——其中,鄧龍光第83軍和葉肇第66軍,即為萬裡長征,北上抗日而來到淞滬戰場,繼而轉戰南京會戰的廣東子弟。

不過,在南京會戰最後階段,唐生智還是分拆了葉肇第66軍,以其羅策群部的3000餘能戰官兵,劃撥、配合王敬久部第71軍,防守光華門一線陣地。

此後,光華門為南京會戰最後的主戰場之一。

這部分留守粵軍官兵配合王敬久第71軍第87師守備光華門,血戰不退,屢屢擊退日軍,以緻最終未及撤退,絕大部分官兵殉國疆場。

後來,王敬久率領這部國軍殘部由中山路、挹江門至下關,熬過了宋希濂部在挹江門的火力阻截,最終,小部部隊得以渡江北撤,轉進至洛陽集結、整訓。

不過,經此一戰,戰前号稱國軍最精銳的第87師元氣大損,也就輝煌不在了。

這是後話。言歸正傳。

橡樹 | 南京會戰84年紀:孟塘血戰,突出重圍(上)

中央軍校教導總隊官兵參戰南京會戰部隊,幾乎犧牲殆盡。

當時,唐生智及南京衛戍司令部将兵力相對完整的國軍各部,部署在南京城垣複廊陣地。

其中,以桂永清教導總隊守紫金山等南京城東陣地,以孫元良第88師守中華門、雨花台等南京城南陣地,正面抵擋日軍主要兵力進攻的南、西南兩線。

以蕭山令率憲兵隊和警察隊,守備南京城内的清涼山陣地,維持城内秩序。

最後,唐生智以宋希濂第36師作為總預備隊,守備南京側翼和後方挹江門、下關、幕府山等南京城北臨江陣地。

此外,從湖北馳援京滬戰區,剛剛參戰南京會戰的徐源泉第2軍團,雖然為兵員建制齊整的生力軍,卻因多為地方保安團編成的新部隊,裝備不齊,訓練不足,戰力有限,不能用在正面作戰。

因而,這部分國軍按照白崇禧、唐生智等人事先謀劃,駐守南京以東的栖霞山、烏龍山、龍潭一線,與南京形成犄角态勢,在側翼掩護和機動配合南京城防。

國軍如此布防匆忙,尚未完成,12月10日,日軍即向南京西南、南、東三面發起總攻擊。

南京保衛戰全面打響。

戰事一開,日軍即以數十架戰機實施無差别攻擊,輪番狂轟濫炸南京軍民目标。

同時,日軍以艦炮、重炮打擊南京城垣陣地,尤其大量發射白磷燒夷彈,轟炸持續夜間,不僅予國軍有生力量以沉重打擊,同時,對南京平民也造成很大的傷亡。

——南京會戰期間,南京平民頻繁遭到日軍無差别武裝襲擊,由此傷亡極大,甚至慘遭日軍重炮、燒夷彈襲擊而屍骨無存。

顯然,這些罹難、失蹤的平民,無疑是那場大屠殺事件最早的遇難者。

随着戰事展開,孝陵衛紫金山一線,以及雨花台、光華門等地,成為了南京會戰的核心戰場。

沒有援軍、沒有友軍,沒有退路,故而,國軍力敵現代化日軍陸海空攻勢,血戰守衛南京會戰,數十萬官兵頗有明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悲壯色彩。

戰事程序毫無懸念。戰至12月12日,國軍敗局已然不可收拾。

然而,這時的唐生智與南京衛戍司令部,卻并沒有應對戰事的撤退預案。

于是,比敵人更恐怖的危機隐然襲向守城國軍。

這便是無序、慌亂、踐踏、自相殘殺……

橡樹 | 南京會戰84年紀:孟塘血戰,突出重圍(上)

日軍破城之時,國軍陣地已經成為廢墟,由此可以側見國軍官兵浴血抵抗之頑強。

在12月12日上午,唐生智和南京衛戍司令部還在指令參戰各部堅守南京,尤其指令第78軍軍長宋希濂,以其僅有的第36師在挹江門、下關等地,協同憲兵、警察等出示布告,封堵城門,設定路障,收繳船隻等等。

下午,唐生智即匆忙下達了總撤退令。

這兩道指令前後沖突,對國軍臨戰布局誤導極大,對于戰時國軍的士氣影響也是極大。

撤退指令傳達倉促,疏漏,使得許多機關、部隊雖然沒有接到撤退指令,但是目睹友軍撤退,感覺情況不對,也是紛紛蜂擁向北,急欲穿過宋希濂第78軍的挹江門、下關防線,渡江撤退。

亂軍之下,偏偏第78軍沿街設卡、封鎖,使得南京城内本就狹小的街道、城門變得更為擁擠。

眼見情形危急,宋希濂機械奉命,指揮部隊對準袍澤友軍痛下殺手。

槍聲響起,使得逃難國軍、平民更加驚恐不安。

于是,國軍互相開槍,自相殘殺,再加上人潮踐踏,既造成造成更大混亂和無謂傷亡。

街道狹窄,人流洶湧,擁擠踐踏,強者搶先,弱者倒地。其中,有一個被人踐踏,呼天不應的士兵,于絕望、憤怒間拉燃集束手榴彈,釀成了一起同歸于盡,屍塞城門的慘劇……

如此悲劇、混亂、無序,更使得國軍大量官兵滞留城北碼頭、車站等地,不及渡河脫困,被日軍以水、陸、空兵力追擊、堵截,傷亡慘重之下,被俘極多。

最終,被俘國軍大多慘死日軍南京屠城屠刀之下。

橡樹 | 南京會戰84年紀:孟塘血戰,突出重圍(上)

(添加關注流浪的橡樹,更多精彩與友分享)

當時,第74軍軍長俞濟時頗有人緣,提前疏通關系準備了一艘小火輪和幾艘木船,關鍵時刻,幫助王耀武及其第51師官兵撤往江北。

第74軍傷痕累累卻幸運逃亡生天,就此,該軍經過休整補充再上戰場,憤然崛起終成為國軍抗戰首屈一指的精銳虎部隊。

然而,其他困守城内的參戰南京會戰的國軍,卻再無第74軍的運氣。

如第87、第88、第36師、中央軍校教導總隊等頂尖精銳,在南京會戰中雖然四散潰敗,勉強逃過被全殲厄運,但是,這些部隊經曆血戰,無不損失慘重,元氣大傷,以至于後來難以複蘇。

最早的國軍整理、編練的最精銳的所謂德械部隊,幾乎就此退出了國軍最精銳部隊陣列。

至于粵籍的鄧龍光、葉肇的第83軍、第66軍一部,既無關系找到既無小火輪渡江,處在當時南京亂軍之中,更是顯得被動。

12日午後2時以後,唐生智已經跑路。

這時,鄧龍光與參謀長陳文奉命趕至南京衛戍司令部,卻接到唐生智下達的要求他們就地設防,掩護友軍撤退,最後再從下關方向渡江撤退的指令。

顯然,這是一道極為荒唐的指令。

守城主力部隊教導總隊和第88師在鄧龍光、葉肇部隊的以南、以西地區,正在與日軍激戰。

而城内,各部國軍建制大亂,競相潰逃,鄧龍光、葉肇所部受亂軍沖撞、阻擋,也無法向城内機動,在規定時間内進駐唐生智給他們劃撥的防守陣地。

好在,那時第83軍、第66軍為粵籍子弟編成,官兵看重鄉情,因而到了南京會戰最後時刻,官兵雖然緊張,但是,全軍按照聯絡軍官引導,還是非常有序向南京中央黨部機關附近集中。

這時,日軍在潛入城内的特工引導下,以重炮對第83軍、第66軍集結部隊予以炮擊。

如此炮擊,即給官兵造成傷亡,更使得第83軍、第66軍頗感進退失據。

随着炮聲呼嘯而來、四處爆炸,官兵由緊張變得驚慌,部隊大有崩潰危險。

橡樹 | 南京會戰84年紀:孟塘血戰,突出重圍(上)

南京城外的國軍工事。

事态萬分危急。

下午5時,眼見各部漸趨混亂,也根本無法執行唐生智指令,鄧龍光軍長果斷召集葉肇軍長、陳文參謀長、羅策群代師長等人,緊急商議、确定第83軍、第66軍機動、突圍方向。

鄧龍光在地圖做了簡單推演,認為日軍雖然是合圍南京,但是鑒于南京地形,以及國軍在紫金山防線和中華門防線血戰不退,使得日軍事實上對南京的攻勢,為其陸軍主力自南、自西南兩面發起的鉗形攻勢。

是以,鑒于南方的紫金山防線和西方的中華門、雨花台等日軍鉗擊強攻方向,鄧龍光認為國軍如要突圍,即可在東方找到突圍空隙。

鄧龍光的這一分析和建議得到各位将領的認同,于是,大家決定抗命唐生智,轉向東方,從日軍進攻的方向實施突圍。

至于突圍時間,鄧、葉、陳、羅等人稍作商議,即定在12月12日天黑即展開行動。

寒冬南京,天黑極早,這邊會議結束之時,天光已經漸黑。

入夜以後,日軍減緩了步兵攻勢,卻向南京城内實施更猛烈的炮襲。

就此,鑒于葉肇第66軍之羅策群第159師進入南京,除卻調動一部助戰第71軍第87師之外,其餘集結待命,便于快速集結、行動。

因而,鄧龍光果斷下令,以葉肇部為前衛,以第83軍為後衛,即刻實施突圍。

随後,鄧、葉、羅、陳等人相繼登車,開始指揮各部向東開進。

然而,這時的南京街頭已經亂成一片,軍民往來奔逃,萬頭鑽動,填塞街道,汽車根本無法駕駛。

鄧、葉、羅、陳等人隻得丢棄随身物品,棄車上馬。

随後,街道擁擠,馬匹也是難以行進,他們又隻得棄馬步行。

——戰亂之下,如他們這樣指揮千軍萬馬的将軍都是如此行動困難,不難想象,南京城破之時,那些底層官兵和逃難群眾于進退兩難,求天無應之時的含淚之絕望。

總之,第83軍、第66軍還是趕在傍晚開始了突圍行動。

鄧、葉、羅、陳等人領軍前行,他們最是清楚,南京破城在即,唯有趕在破城之前,天亮之前,快速行動,突破日軍兩層封鎖,全軍這才有望脫險。

事件如此緊迫,他們在親随、警衛們的擁簇下,一路高喝叫罵、指揮、限制幾乎随時就要崩潰的部隊,組成4人一排的隊伍,緊急地從通濟門、大中橋、内橋等預設巷戰陣地撤出,沿太平路向南京東門太平門方向運動。

一場艱難的突圍戰,就此開始了……

2021年12月,橡樹于廣都銘賢堂。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