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趙括的長平之戰,馬谡的街亭阻擊戰,兩者相比有何不同?

長平之戰,趙王敢與秦國開戰,并沒有意識到這場戰争,是被秦國提升到了戰略意圖上,站在趙王的角度看,就是那幾百年中的大小戰鬥中的其中一場戰役。而在戰國曆史中能算得上轉折性戰役并不多,是以站在當時政治環境下,趙王對于上黨的戰場判定會按一般的意識覺得上認為這就是一場普通一般的戰争。

趙括的長平之戰,馬谡的街亭阻擊戰,兩者相比有何不同?

從戰争開始前的2年時間内,趙王在國内并沒有做大規模團糧動作可以斷定,這次戰争的初期階段趙王認為就是一般性的戰場,而比較有意思的就是秦國在這2年的準備(關于這一點,團糧問題,我認為秦王從一開始已經把上黨作為進攻趙國的借口,上黨并不是秦國的實際目标而這場戰役的重心還是打滅國戰争,到地方志上觀察一下當年戰役沒打之前秦國的糧食備糧蛛絲馬迹可以推導),其次另一個佐證的側面就是離間計與換将的結合。

趙括的長平之戰,馬谡的街亭阻擊戰,兩者相比有何不同?

首先,整個長平的局勢,是秦趙對持,其餘五國作壁上觀。這是一場三方博弈的局。秦國征發全國的精壯前往長平,國内耕地必然荒廢。而秦軍作為進攻方,補給線勢必更長,所消耗的辎重糧草也會更多。對持過程中,一旦秦軍斷糧,其餘五國勢必合縱攻秦,是以秦軍一定會在糧草相對充裕的情況下退兵。其次,秦國傾國而出,就是想拉着趙國對賭國運。從廉頗前期幾次嘗試與秦軍交手的結果來看,這個賭局趙國的勝率不超過四成,甚至更低。是以廉頗選擇了堅壁清野,不跟秦國賭。這無疑也是最好的選擇,隻要拖到來年春耕前,秦軍必退。

趙括的長平之戰,馬谡的街亭阻擊戰,兩者相比有何不同?

趙括上來做了些什麼,先是撤換了一批廉頗時期的将領;緊接着一改廉頗堅壁清野的政策,親率四十五萬主力傾巢而出;在被秦軍奇兵斷後的情況下,沒有第一時間組織軍隊突圍,而是堅守待援;直至被圍困四十六日後,才開始組織突圍。但凡有點軍事素養的将領,也幹不出這裡面任何一件事來。且不說趙括完全可以選擇像廉頗一樣,頂住趙王的壓力,堅守不出。即便是主動出擊,也不能是傾巢而出。秦軍奇兵斷後,必然輕裝簡從,第一時間發起突圍,成功的機率還是極大的,可惜趙括卻選擇了堅守待援。

趙括的長平之戰,馬谡的街亭阻擊戰,兩者相比有何不同?

網上讨論趙括和馬谡誰更菜,其實這個問題要對比來看,與趙括對比的是廉頗,與馬谡對比的是王平。趙括的任務是戰勝秦軍,可以說是趙國決定性的衛國戰争,而趙括他所遇到的最大問題其實也不是秦軍的攻勢而是趙軍的補給已經不足,哪怕是廉頗主張的守城,也無法解決趙國糧草已經不足的問題。是以趙括采取進攻其實是一次軍事賭博,因為他當時的局面根本耗不起,賭了還有點希望,不賭就真得輸定了。

趙括的長平之戰,馬谡的街亭阻擊戰,兩者相比有何不同?

馬谡的任務是守街亭,輔助諸葛亮北伐,他所面臨的問題是魏軍的進攻和司馬懿的豐富的作戰經驗,諸葛亮已經為馬谡考慮過來,是以隻讓馬谡防守即可,可見諸葛亮的心裡認為街亭這個地方是能守的,輔助馬谡的王平也都執行了正确的方略并勸谏過馬谡。但是馬谡偏偏就是不聽,自讨苦吃,最後輸給司馬懿了,我想當司馬懿來到街亭的時候心裡是樂開了花的。

趙括的長平之戰,馬谡的街亭阻擊戰,兩者相比有何不同?

總得來說趙括是困難難度輸了,這種情況下赢了是奇迹,輸了也常理,至于軍事賭博并不罕見,是正常的操作,趙括軍事賭博失敗雖然可惜但并不稀奇。而馬谡是普通難度輸了,輸得讓諸葛亮感到詫異,諸葛亮實在是想不到馬谡能輸。是以趙括的能力,應該在馬谡之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