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滴滴出行公司終于迎來了上市的日子,但是在京東、阿裡巴巴等老牌美國上市的公司都回歸國内的時候,滴滴卻選擇了在美國上市,而滴滴與京東不同的是,滴滴出行擁有着國内的交通路線資料,甚至有人口分布、經濟映射熱點等等資料,在滴滴出行上市的第2天就被約談。

滴滴出行被約談的同時,啟動了對滴滴出行的網絡安全、資料安全的審查。同時對滴滴出行相關APP進行了下架、暫停新使用者注冊等措施,在安全得到有效保障之前,做到了防止資料進一步洩露的風險。而經過長達5個月的稽核,滴滴終于可以松了一口氣,滴滴出行通過了安全稽核,不過後續根據滴滴的公告顯示,滴滴将會回歸國内港股上市。
其實早在2018年,滴滴出行的市值估算就有了4000億,但是由于順風車的影響,滴滴出行暫緩了上市計劃,不然很可能像美團一樣早已上市,并且市值可能突破萬億。不管如何,滴滴出行依然是國内最大的網約車公司,滴滴在2021年7月份完成在美國的上市,也算是了卻了柳青和程維的心願。根據滴滴出行市值資料顯示,滴滴出行上市之初最高市值超過了800億美元,折合人民币最高超過5000億,截止2021年12月份,滴滴出行市值為370億美元,折合人民币2300億,曆經155天的時間,滴滴出行市值跌去了2000億,柳青和程維身價也是以縮水。
不過我認為這對于滴滴出行來說并不算壞事,畢竟到了這個程度,滴滴出行已經不再有安全包袱、不再有上市包袱,剩下的就是如何純粹地經營好網約車市場。整體來看,國家對于網約車市場依然是扶持看好的态度,甚至未來無人駕駛、無人租車等也是國家的重點發展方向,而滴滴出行大範圍地使用電動汽車,也對節能減排、碳中和等起到了積極作用,是以對于滴滴來說2300億即時滴滴出行的低谷,也是滴滴出行的起點,就看未來柳青和程維是否以此為起點,抱着初創滴滴出行時候的心态去營運整個網約車市場。
回歸國内市場之後,滴滴出行下一步會怎麼做?會對司機乘客帶來什麼樣的變化?其實滴滴出行早在2018年已經開始跟國家對接交通安全資料,在滴滴出行回歸國内上市之後,将會進一步提煉資料安全方面的研發投入,同時滴滴出行将會主攻無人駕駛領域的技術研究。至于滴滴出行的快遞業務、跑腿業務、代駕業務等基本保持不變,而在買菜平台等會進一步減少投入,縮減在額外領域的開支。
滴滴是否有盈利包袱?根據滴滴出行财報顯示,滴滴出行在2021年第一季度,已經實作了正營收:36.2億,也就是說滴滴已經開始實作盈利。是以回國内上市之後,并不會有盈利負擔,而滴滴出行則會進一步縮小投資範圍,把投資領域也集中在:共享出行,智能交通、無人駕駛等領域。
而對于司機和乘客來說,變化不會很大,而對于司機端比較關注的分成比例問題,這點想要調整,難度還是比較大的,特别是滴滴出行上市之後,調整比例,就意味着調整營收和利潤,而對于使用者端來說,滴滴出行最高的市場佔有率占比超過了90%,想要進一步加大市場空間還是有難度的,甚至想要守住90%以上的網約車市場比例都比較困難。未來滴滴的路還很長,作為網約車的第一線企業,會大力發展無人駕駛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