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滴滴出行公司终于迎来了上市的日子,但是在京东、阿里巴巴等老牌美国上市的公司都回归国内的时候,滴滴却选择了在美国上市,而滴滴与京东不同的是,滴滴出行拥有着国内的交通路线数据,甚至有人口分布、经济映射热点等等数据,在滴滴出行上市的第2天就被约谈。

滴滴出行被约谈的同时,启动了对滴滴出行的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的审查。同时对滴滴出行相关APP进行了下架、暂停新用户注册等措施,在安全得到有效保障之前,做到了防止数据进一步泄露的风险。而经过长达5个月的审核,滴滴终于可以松了一口气,滴滴出行通过了安全审核,不过后续根据滴滴的公告显示,滴滴将会回归国内港股上市。
其实早在2018年,滴滴出行的市值估算就有了4000亿,但是由于顺风车的影响,滴滴出行暂缓了上市计划,不然很可能像美团一样早已上市,并且市值可能突破万亿。不管如何,滴滴出行依然是国内最大的网约车公司,滴滴在2021年7月份完成在美国的上市,也算是了却了柳青和程维的心愿。根据滴滴出行市值数据显示,滴滴出行上市之初最高市值超过了80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最高超过5000亿,截止2021年12月份,滴滴出行市值为37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2300亿,历经155天的时间,滴滴出行市值跌去了2000亿,柳青和程维身价也因此缩水。
不过我认为这对于滴滴出行来说并不算坏事,毕竟到了这个程度,滴滴出行已经不再有安全包袱、不再有上市包袱,剩下的就是如何纯粹地经营好网约车市场。整体来看,国家对于网约车市场依然是扶持看好的态度,甚至未来无人驾驶、无人租车等也是国家的重点发展方向,而滴滴出行大范围地使用电动汽车,也对节能减排、碳中和等起到了积极作用,所以对于滴滴来说2300亿即时滴滴出行的低谷,也是滴滴出行的起点,就看未来柳青和程维是否以此为起点,抱着初创滴滴出行时候的心态去运营整个网约车市场。
回归国内市场之后,滴滴出行下一步会怎么做?会对司机乘客带来什么样的变化?其实滴滴出行早在2018年已经开始跟国家对接交通安全数据,在滴滴出行回归国内上市之后,将会进一步提炼数据安全方面的研发投入,同时滴滴出行将会主攻无人驾驶领域的技术研究。至于滴滴出行的快递业务、跑腿业务、代驾业务等基本保持不变,而在买菜平台等会进一步减少投入,缩减在额外领域的开支。
滴滴是否有盈利包袱?根据滴滴出行财报显示,滴滴出行在2021年第一季度,已经实现了正营收:36.2亿,也就是说滴滴已经开始实现盈利。所以回国内上市之后,并不会有盈利负担,而滴滴出行则会进一步缩小投资范围,把投资领域也集中在:共享出行,智能交通、无人驾驶等领域。
而对于司机和乘客来说,变化不会很大,而对于司机端比较关注的分成比例问题,这点想要调整,难度还是比较大的,特别是滴滴出行上市之后,调整比例,就意味着调整营收和利润,而对于用户端来说,滴滴出行最高的市场份额占比超过了90%,想要进一步加大市场空间还是有难度的,甚至想要守住90%以上的网约车市场比例都比较困难。未来滴滴的路还很长,作为网约车的第一线企业,会大力发展无人驾驶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