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8.5分降到7.5分《八佰》為何争議巨大?

從上映時的8.5分到現在的7.5分,《八佰》為何評分兩極分化,難道曆史被人遺忘了麼?

從8.5分降到7.5分《八佰》為何争議巨大?

由管虎執導,歐豪、張譯、王千源共同主演的電影《八佰》從播出的一開始,就飽受争議。

評分從8.5變成了現在的7.5。

從8.5分降到7.5分《八佰》為何争議巨大?

而對于華語電影來說,凡是票房高的電影,都逃不出這個怪圈。

從《戰狼》到《我不是藥神》,再從《流浪地球》再到《八佰》。這些電影一直都是備受争議。

而今天,我們僅從電影的角度去出發,來看一下為什麼這部影片會有這麼多的争議。

在此之前我們先簡單了解一下電影的曆史背景。

四行倉庫原名為“四行信托部滬分部倉庫”,“淞滬會戰”打響後,中國的軍隊雖浴血奮戰,但還是不敵日軍猛烈的炮火,打了三個月傷亡30萬。

從8.5分降到7.5分《八佰》為何争議巨大?

蔣介石深知單靠自己打不赢日本人,于是就打算趁着九月三十日的九國公約期間,在租界邊上打一場表演戰,最好能是吓一吓唬、租界裡的英國人,讓他們看看日本人的兇殘,進而獲得英美等國的援助。

原本蔣介石的打算是派88師在上海的街頭巷尾層層阻擊日軍,可到88師那裡就變成了一個團,最後88師師長孫元良僅派出了一個加強營,實際人數為400餘人,由中校團副謝晉元,少校團副上官志标以及少校營長楊瑞符率領。對外号稱八百人。

從8.5分降到7.5分《八佰》為何争議巨大?

那麼首先就是很多人都說這部電影對于曆史的還原度不夠,不符合實際情況,但首先我們要明白的是,電影源于現實,但要高于現實。很多情況下電影本身就是一種藝術的表達形式,不會完完全全的一闆一眼的按照現實來拍,甚至有時候有些紀錄片也會使用藝術的手法來呈現。比如劇中出現的白馬,就有很多觀衆不了解,覺得這種戲份完全就可以拿掉。

從8.5分降到7.5分《八佰》為何争議巨大?

其實我在第一遍看的時候也是這麼認為的,不過多看了兩遍之後也就發現了,其實出現在電影中的動物不隻是有白馬,而他們也代表着包含着不同的寓意。

先是是開場出現的老鼠,這裡為什麼會出現老鼠隻會出現象征着破敗和腐爛,這說明這個國家已經破敗不堪,腐朽敗壞了,而下一幕由歐豪扮演的逃兵也映射出和老鼠一樣,東躲西藏,人人喊打。

從8.5分降到7.5分《八佰》為何争議巨大?

其次是烏鴉,烏鴉大家都能了解,烏鴉象征着死亡,尤其是謝晉元和日本軍官會面時,鏡頭左上角的幾隻烏鴉,仿佛暗示着日軍不會輕易放中國士兵們離開,為後續過橋被伏留下隐喻。

從8.5分降到7.5分《八佰》為何争議巨大?

最後就是白馬了,白馬代表什麼,代表着希望代表着自由,其實說實話這些大家都能懂,也都能了解。大家吐槽的原因也多是因為,全劇從開始壓抑到後面的高潮部分熱淚盈眶,都是一種慷慨悲壯的氛圍,突兀的一個白馬則顯得有些格格不入了,讓觀衆有點難以适應。

沒有影片是完美無缺的,《八佰》也是如此,雖有不足,但值得肯定的是《八佰》在制作水準上還是處于國内頂尖水準的,無論是服裝道具,場景渲染,以及場地建設,都非常的還原,在當時不少士兵從五湖四海來到支援上海。是以人物口音各有不同,讓觀衆可以更快的帶入進去。

從8.5分降到7.5分《八佰》為何争議巨大?

尤其是對于日軍的刻畫,一改往常抗日神劇中的形象。沒有刻意醜化日軍,把日軍描繪的個個身材矮小、猥瑣不堪。跟随着記者的視角來到日軍營地,給人一種很壓抑的氛圍,日軍戒備森嚴列隊整齊。

從8.5分降到7.5分《八佰》為何争議巨大?

甚至還在進行模拟進攻訓練

不得不承認這是值得很多影視制作人學習的。我們的先輩是靠着血肉之軀,真刀真槍的打赢敵人的,不用通過醜化敵人彰顯我們的實力。

而後整部劇情最被人诟病的就是,到最後了,氣氛渲染的差不多了,情節推動也到位了,正當大家以為高潮來臨的時候,居然是全體撤退過橋。畢竟在大家的印象裡,撤退做高潮肯定不會比沖鋒要好,觀影效果也沒有那麼好。而且這裡不得不說一句,抛開一切強行煽情确實不太好,謝晉元出身于黃埔軍校第四期,後又四處轉戰十餘年。這麼一個身經百戰的指揮官怎麼會讓部下無掩體直愣愣的沖橋,這屬于是邏輯錯誤了。

從8.5分降到7.5分《八佰》為何争議巨大?

同樣,升旗的時候也沒有人肉護旗,作為一個加強營,當時四行倉庫的樓頂是有防空力量的,日軍飛機不敢俯沖掃射。這兩處不符合應該是編劇為了電影情節需要做出的改編。

如果試着把劇情稍稍延後一些,當疲憊不堪的士兵們都沖過了橋,癱坐在地上大口地喘着粗氣,這時百姓們透過窗子緩緩的說到:“活着,活着就好。”用這樣的高潮結尾效果會不會更好一些呢。又或者是把鏡頭拉大,幸存的孤軍戰士們,有的加入了新四軍,有的留在國民革命軍,有的加入了紅軍。但相同的是,他們都在抗擊日寇的第一線,他們用自己的方式,将“八佰”故事延續了下去,這樣也挺好的。

從8.5分降到7.5分《八佰》為何争議巨大?

如果說劇情上最大的争議,那就是《八佰》其實并沒有拍完,後面的故事就是謝晉元帶領部下進入租界後被解除武裝,名為保護實則軟禁。但雖被軟禁但謝晉元依舊帶領士兵們按時出操訓練,而後汪精衛投靠了日本人,想要招降謝晉元,被謝晉元斷然拒絕。而他給蔣介石打去的求救電話,換來的卻一直是“為了大局,你暫且忍耐。”

随後,惱羞成怒的汪僞收買了郝鼎誠、張文清、張國順、張福忠四人刺殺謝晉元,謝晉元重傷倒地,搶救無效去世,一代抗日英雄就這樣被奸佞小人害死。享年37歲。

從8.5分降到7.5分《八佰》為何争議巨大?

1941年12月7日,日本對英國宣戰,随後沖入租界抓走了所有孤軍的士兵,把他們送往各地戰俘營做勞工。一群保家衛國的熱血男兒卻落得如此下場,可悲的是高層的政客們卻從沒在乎過他們。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