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春秋五霸:覺得宋襄公最名不符實?其實越王勾踐更不堪

作者:多臻貴

公元前771年,犬戎攻破西周都城鎬京誅殺周幽王,虢公翰擁立周幽王之弟餘臣為周攜王,申侯則擁立外孫姬宜臼為周平王,戰後殘破鎬京、犬戎頻繁襲擾、攜王聯絡諸侯等因素疊加,迫使周平王遷都成周洛邑,至公元前476年(周敬王四十四年),孔子将魯國史料所載修訂為《春秋》。

周王室衰落威權不再,諸侯國因利益發動戰争,期間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吳王阖闾和越王勾踐,相繼崛起被周王封為“方伯”("伯"諧音“霸”),為何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毫無争議?為何越王勾踐不如宋襄公?筆者帶您共同梳理。

春秋五霸:覺得宋襄公最名不符實?其實越王勾踐更不堪

春秋五霸

《史記·索隐》與《荀子·王霸》均認可齊桓公、晉文公與楚莊王三人的霸主身份,最實至名歸的霸主當屬楚莊王。

西周取代商朝,楚國作為商朝屬國不願臣服周朝而南遷,庇護周公旦被周王室冊封子爵堅辭不受,坐擁礦脈使周昭王與周厲王皆遣兵征伐,楚國自熊渠繼位趁勢吞并江南方伯鄂國,楚武王消除權與濮國威脅拓展江漢霸權,楚文王滅國設縣鞏固王權疆域抵近中原,楚成王擊敗宋襄公城濮雖敗但元氣未傷,楚穆王平息貴族叛亂強化江淮地區統治。

二百餘年間楚國君王勤政具有開拓精神,給楚莊王留下強盛的國家與進取的态勢,楚莊王任用孫叔敖、伍舉、蘇從等忠直能臣,楚國綜合國力得到大幅度提升臻于鼎盛,“北林之戰”與“邲之戰”楚國兩次戰勝晉國,滅蕭伐宋飲馬黃河更向周王室詢問鼎重,楚莊王"絕纓之宴"能保全部将顔面可謂睿智,楚莊王“奢侈葬馬”接受臣工勸谏亦美談從善。

春秋五霸:覺得宋襄公最名不符實?其實越王勾踐更不堪

楚莊王

周成王幼年繼位與弟弟姬虞嬉鬧,周成王"桐葉封弟"賜姬虞唐地,叔父受封時有商朝遺民為資本,姬虞唐國動蕩窮困受戎狄威脅,周王室鞭長莫及唯有徙居晉水,百年緩慢發展僅跻身二流諸侯,春秋初年姬成師獲封大城曲沃,晉國為争奪正統内戰長達67年,國民疲敝卻也錘煉強悍戰鬥力,晉獻公“并國十七,服國三十八”,晉惠公抵禦秦國提升晉國威望。

從“曲沃代晉”到晉文公繼位僅42年,晉國疆域擴充近20倍人口約10倍,民族沖突與生産差異問題尚待解決,幸得狐偃、先轸、趙衰等賢臣輔佐,晉國府庫充實使戰争創傷迅速彌合,安撫并監管精壯增建三軍設定六卿,“城濮之戰”晉國施展外交聯合秦與齊,“退避三舍”掌握主動權也能從容撤離,晉文公踐土會盟得到周天子與齊、宋等諸侯認可。

春秋五霸:覺得宋襄公最名不符實?其實越王勾踐更不堪

春秋初年疆域

姜子牙輔佐周文王與周武王取代商朝,周成王是其女姜氏所誕育的血親外孫,功勳與姻親得以受封東海之濱的齊國,西周初年立七十一國姬姓獨占五十三,商朝部衆瓜分殆盡魯與燕在聯合監督,齊國在西周艱難開拓齊哀公卻被烹殺,春秋初年憑借64年夯實國勢齊國崛起,齊僖公抗戎狄主持會盟平息諸侯紛争,齊襄公暴虐卻滅紀讨衛發展國内經濟。

齊桓公赦免追殺攔截的管仲任命為相,重用恩師鮑叔牙和貴族高傒輔佐改革,信守承諾歸還魯國汶陽信義名揚天下,幫刑國與衛國複國助燕國抗擊孤竹國,燕莊公相送至齊境割地而不違背禮制,“召陵會盟”迫使楚國以臣禮向周朝納貢等,齊桓公彰顯“公義”坐收實利,“九合諸侯”外交化解争端發揮齊國經濟優勢,“尊王攘夷”諸侯為藩屏保障齊國穩定。

春秋五霸:覺得宋襄公最名不符實?其實越王勾踐更不堪

齊桓公

周太王長子泰伯與次子仲雍建立吳國,千餘部落導緻吳經濟與文化相對滞後,但艱苦環境加之數百年發展軍事強盛,吳王壽夢起便千裡攻打山東半島郯國,原楚國大夫巫臣向晉國獻計扶持吳國,吳王諸樊攻伐楚國互有勝負奪取淮南,吳王餘祭聯結齊國挫敗楚國發展經濟,吳王僚“雞父之戰”擊敗楚國北伐陳與蔡,吳王阖闾攜孫武“柏舉之戰”破楚國郢都。

吳王阖闾傷重期間為夫差繼位做鋪墊,楚國複國元氣大傷志在晉國争霸中原,齊國卿士相争田氏竊取王權罷兵止戰,吳王夫差“夫椒之戰”重創越國迫使臣服,“艾陵之戰”全殲十萬齊軍攻略淮河以北,讨伐魯國并迫使衛國等“橐臯盟會”稱霸,“黃池會盟”得周王褒獎與晉國共掌霸權,盛極而衰越國勾踐偷襲吳國遭逢天災,夫差不願流放甬東自刎身亡吳國滅亡。

春秋五霸:覺得宋襄公最名不符實?其實越王勾踐更不堪

春秋吳國疆域

秦非子善于養馬獲封秦地為周朝附庸,平王東遷洛邑諸侯觀望獨秦襄公護衛,加封秦為諸侯準許秦國自取宗周故地,聚攏群眾抵禦抗戎族百年才站穩腳跟,秦憲公逝世引王位紛争跌宕數年穩定,秦德公修雍城重視農耕意在向東發展,秦宣公憑借剽悍騎兵拉開與晉國戰争,秦成公迫使梁國與芮國定期遣使納貢,謹慎地試探觸碰周禮與晉國的最底線。

秦穆公迎娶晉獻公女與晉國利益捆綁,從中原引賢良以百裡奚、蹇叔等治國,相繼聯姻晉惠公與晉文公并繼承君位,“韓之戰”秦軍取勝俘獲晉惠公奪取數城,趁勢滅亡梁國、芮國及滑國等勢力倍增,随着“城濮之戰”晉國奠定霸業諸侯服從,而秦國"崤之戰"與"彭衙之戰"損兵折将,秦穆公理智将戰略轉向西方鞏固關中,辟地千裡周襄王任命為"西方諸侯之伯"。

春秋五霸:覺得宋襄公最名不符實?其實越王勾踐更不堪

秦穆公

商朝“牧野之戰”慘敗以纣王自焚滅亡,商朝六百年底蘊民心與軍事實力仍在,周武王冊封纣王之子武庚于殷為諸侯,“三監之亂”後周公旦封微子啟建立宋國,宋國爵為公被尊為"三恪"之一疆域廣袤,宋殇公與鄭國常年征戰引起群眾怨恨,宋莊公貪财昏聩插手衛國與鄭國内政,宋桓公響應齊桓公盟會諸侯名利雙收,安定周王室使宋國經濟貿易快速發展。

宋襄公仁義之名傳到霸主齊桓公耳中,“葵丘之會”宋襄公受囑托照顧太子昭,齊桓公病逝諸子攻伐宋襄公踐行諾言,率衛、曹、邾兵馬立公子昭為齊孝公,宋襄公竭力維護邾、曹等盟友的利益,“鹿上會盟”宋襄公擅居主位得罪楚成王,“盂地會盟”被楚成王俘獲趁勢攻打宋國,“泓之戰”宋襄公堅持信義被楚國所擊敗,齊孝公發兵圍困宋國缗邑霸業徹底落空。

春秋五霸:覺得宋襄公最名不符實?其實越王勾踐更不堪

宋襄公

越國自稱夏朝禹帝的後裔已無法考證,春秋中期晉國扶持吳國鉗制楚國擴張,敵人的敵人便是朋友楚國欲扶持越國,越國“檇李之戰”損傷慘重被迫締結盟約,于是出現約公元前514年範蠡抵達越國,公元前511年邀其友江陵人文種赴越國,且越國得到楚國大量軍事與物資援助,越國國家機制完善迅速崛起與吳争鋒,越王允常趁吳國伐楚攻吳國凱旋而歸。

越王勾踐傾國之兵攻吳國卻遭遇慘敗,執行文種“生聚”與範蠡“荒廢國政”之策,趁吳王夫差會盟黃池率五萬精兵襲吳,越國滅吳很大程度依賴吳國天災缺糧,勾踐遷都琅琊旨在強化控制淮河流域,越國府庫空虛而吳國宮室皆毀于戰火,淮河流域膏腴之地被齊楚等觊觎良久,勾踐借滅吳之威招搖北上與諸侯會盟,退還吳國所侵占齊楚魯宋數百裡疆域。

春秋五霸:覺得宋襄公最名不符實?其實越王勾踐更不堪

越王勾踐

“春秋五霸”有諸多說法,但楚莊王、晉文公與齊桓公沒有争議,他們确立國家發展和曆史趨勢,而吳王夫差和秦穆公确實獨霸一方,至于宋襄公與越王勾踐更像曆史交接的人物,宋襄公是齊-楚-晉霸權的過渡,而越王勾踐是吳-越-楚融合的轉折,越王勾踐徒有霸主之名,遠非晉國和楚國的對手,較之宋襄公還略名不符實。

參考文獻:《史記》《國語》

圖檔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絡删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