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開國大典的天安門城樓上,“五大書記”為何少了任弼時?

作者:京味兒

1945年6月19日,中共七大選舉毛澤東、朱德、劉少奇、周恩來和任弼時組成了中央書記處(常委會),史稱“五大書記”,其中毛澤東為中央委員會主席和中央政治局主席。從此,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中國共産黨第一代中央上司集體正式形成。

開國大典的天安門城樓上,“五大書記”為何少了任弼時?

五大書記

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正式成立。毛澤東、劉少奇、朱德、周恩來四大書記等黨和國家上司人都登上天安門城樓,參加開國大典。然而在“五大書記”中,卻唯獨少了任弼時一人。這是為什麼呢?

開國大典的天安門城樓上,“五大書記”為何少了任弼時?

任弼時

日前,我們采訪了任弼時的女兒任遠芳,她給我們講了很多父親的往事。“1949年解放了,新中國誕生了。我爸那時候45歲,但是他已經動脈硬化了,另外嚴重的糖尿病,另外還有腦供血不足,身體很不好。當時有蘇聯專家在延安,專門檢查了這五大書記的身體,結果我爸爸是最年輕的一個,但他身體最差的。”

任弼時的身體為什麼這麼差呢,和他早年革命的經曆有關,20年代,連續兩次被捕并受刑,對任弼時的身體帶來了很大的傷害,尤其是他被施以電刑的時候,強大的電壓傷到了心髒,就此還患上了嚴重的高血壓和心髒病。

開國大典的天安門城樓上,“五大書記”為何少了任弼時?

任弼時和女兒任遠芳

開國大典前夕,毛澤東等人征求醫生的意見,醫生說任弼時不能參加,不能太過激動。任弼時堅持要去,為此毛澤東下了一道禁令:“任弼時同志不出席開國大典,一定要以保重身體為第一要務。”結果這一天,任弼時隻能在養病的玉泉山,躺在床上聽着收音機,感受那激動人心的時刻。

新中國成立後,任弼時到蘇聯養病,但回國之後,他再一次對中央的安排提出反對,這次是什麼事兒呢?“1950年底,從蘇聯回到北京的時候,我爸爸應該繼續靜養,可是他怎麼也躺不住,他就給毛主席中央就商量,每天讓他工作4個小時,但一恢複工作以後,我爸爸就不管了,有時候都是5小時、8小時都超過了,後來呢,每天工作8小時,過度的疲勞,使他的身體就受不了。後來自從我爸爸去世以後,毛主席說了,所有病的人都得休息,不要上班。”任遠芳回憶說。

開國大典的天安門城樓上,“五大書記”為何少了任弼時?

1950年10月26日晚間,正在工作中的任弼時病情突然惡化,第二天就匆匆離開了這個世界,終年46歲。從上世紀50年代起,一代又一代的北京中國小生每年清明都會來到八寶山的一座大墓前,在墓前的小廣場舉行各種紀念活動,這裡是“八寶山第一墓”,這裡長眠的人是誰呢?他就是任弼時同志。任弼時的墓碑是由著名建築家梁思成設計的,非常簡潔而典雅。

任弼時逝世後,毛主席、劉少奇、周恩來、朱德等上司都親筆題詞悼念,毛主席題詞:“任弼時同志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任弼時漢白玉墓碑正面镌刻着毛主席的題字“任弼時同志之墓”,背面銘刻着任弼時的生平。

開國大典的天安門城樓上,“五大書記”為何少了任弼時?

八寶山第一墓

為什麼任弼時的墓被稱為“八寶山第一墓”呢?有人說是因為它是在八寶山革命公墓裡面積最大、位置最高的一座墓地,其實不然,公墓負責人表示,因為他是第一個安葬在八寶山革命公墓的單體墓,是以這個叫“第一墓”,沒有論規模,而是論的先後順序。

任弼時去世後,葉劍英元帥評價他說:“他是我們黨的駱駝,中國人民的駱駝,擔負着沉重的擔子,走着漫長的艱苦的道路,沒有休息,沒有享受,沒有個人的任何計較。他是傑出的共産主義者,是我們黨最好的黨員,是我們的模範。”

繼續閱讀